APP下载

双层探测器光谱CT钙抑制成像检出腰椎固定术后施莫尔结节1例

2021-03-30孟庆林陈志晔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状位伪影椎间盘

许 欢,孟庆林,陈志晔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放射科,海南 三亚 572013)

患者男,61岁,3个月前因外伤致L1、L2椎体压缩性骨折接受T12~L3椎体金属内固定术,术后感下腰痛。查体:背部正中见纵行术后瘢痕,L3、L4棘突及周围组织压痛(+)、叩击痛(+),脊柱活动受限,双下肢皮肤感觉未见明显异常。腰椎MRI:矢状位T2WI见T12~L3椎体内见金属内固定物伴短T2金属伪影,对应椎体及局部附件骨质显示不清,T12-L1见真空征,L2-S1T2信号不同程度减低,L3-4上缘局部膨隆、显示欠清,L3-5后缘膨出(图1A);诊断为腰椎内固定术后,腰椎退行性变,L3-5膨出。腰椎CT:矢状位传统CT去金属伪影(orthopaedic metal artifact reduction, O-MAR)重建图像示胸腰椎体内固定物金属伪影减少,周围及邻近椎体、附件仍见伪影;腰椎椎体骨质不同程度增生,L1椎体楔形变,L2椎体前缘骨质欠连续,L3-5高度降低,边缘硬化(图1B);双层探测器光谱CT矢状位O-MAR并钙抑制重建图像(钙抑制指数=60)示金属内固定物呈低密度,腰椎骨质轮廓清晰,椎间盘轮廓显示不清,L3椎体下缘见施莫尔结节(图1C);诊断为腰椎内固定术后退行性变,L3椎体施莫尔结节形成。

图1 腰椎施莫尔结节 A.矢状位抑脂MR T2WI; B.传统CT矢状位O-MAR重建图像; C.矢状位O-MAR并钙抑制重建CT图像示施莫尔结节(箭)

讨论常规CT图像中金属伪影的发生机制主要为光子饥饿和射线硬化。O-MAR技术可通过迭代重建算法修正光子饥饿所产生的金属伪影,但对来源于骨组织的射线硬化无影响,重建图像会损失空间分辨率,并可产生新伪影。基于不同能级物质衰减不同,钙抑制图像通过3种基物质分解,以数学方法减去非增强图像中具有与钙相关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的物质,获得各体素内无含钙物质的图像。双层探测器光谱CT应用基于投射的光谱分解整合硬束效应,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O-MAR技术的不足。本例钙抑制成像去除了钙相关物质,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骨质增生硬化产生的硬束效应,与MRI及O-MAR重建图像相比,可清晰显示射线硬化伪影覆盖下的施莫尔结节,并抑制金属植入物硬束效应,有利于检出存在金属植入物患者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本例钙抑制成像虽未能清晰显示椎间盘整体轮廓,且不能评估除施莫尔结节外的椎间盘膨出,但仍有利于检出术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猜你喜欢

状位伪影椎间盘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失衡及椎旁肌退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前交叉韧带前内侧束及后外侧束薄层斜矢状位质子密度加权像MRI研究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核磁共振临床应用中常见伪影分析及应对措施
正常成人脊柱-骨盆矢状位影像学参数的关系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基于MR衰减校正出现的PET/MR常见伪影类型
磁共振常规图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不足:与手术结果对比研究
减少头部运动伪影及磁敏感伪影的propller技术应用价值评价
一种无伪影小动物头部成像固定装置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