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脂肪源饲料对塘鲺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021-03-30王小城陈嘉财林显明张新节

饲料博览 2021年12期
关键词:粗脂肪鱼油磷脂

王小城,周 卫,陈嘉财,林显明,张新节

(湛江国联饲料有限公司,广东 湛江 524000)

塘鲺鱼学名胡子鲶(Claris fuscus Lacepede)是我国长江流域以南的淡水水域鱼类,是偏动物食性的杂食性鱼类,其肉味鲜美细嫩,在中医药上有一定的功效,因此作为养殖对象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1]。油脂是动物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和组成成分,是仅次于蛋白质的第二大类营养物质。油脂不仅是鱼体新组织生长和器官修复的必需原料,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同时也是鱼类生长发育所需的主要能量来源,为鱼类的正常生长和生理功能提供必需脂肪酸和某些激素等原料。饲料中提高油脂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蛋白质和氨基酸作为能量的消耗,起到节约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作用[2]。水产饲料中常用的油脂有动物油、植物油、混合油以及油脂含量较高的油料作物及籽实,如鱼油、猪油、豆油、菜籽油、磷脂油、棕榈油、米糠等[3]。水产养殖不同品种对饲料脂肪需要量存在很大差异,同时对不同脂肪源的有效利用也不同。M.J.Caballero等[4]研究鱼油、豆油、菜籽油、橄榄油、棕榈油、猪油等几种脂肪源在虹鳟鱼饲料中的应用效果;Y.O.Kim等[5]研究表明,豆油或亚麻籽油可替代鱼油在鲤鱼饲料中使用;易新文等[6]研究表明菜籽油替代鱼油对大黄鱼的生长无显著影响,但对大黄鱼肌肉脂肪酸组成和体色产生显著影响。本文旨在探讨不同脂肪源对塘鲺鱼的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研究开发塘鲺鱼专用饲料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鱼及试验设计

试验所用塘鲺鱼鱼苗来自高州市国营淡水鱼养殖场,标粗及养殖试验均在湛江国联饲料有限公司科研中心进行。

选取600 尾健康活跃、大小均匀、体重为(23.38±0.06)g的塘鲺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 个养殖桶为1 个重复)40 尾鱼,分别投喂以豆油、鱼油、磷脂油、猪油、混合油(豆油∶磷脂油=3∶1)为脂肪源的等氮等脂饲料。试验饲料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试验饲料组成及营养水平

1.2 饲养管理

养殖桶为400 L 的玻璃钢桶。试验开始后,每天定时定点投喂饵2次料,每次投喂3轮,饱食投喂,日投饵率约为鱼体重的6%~8%,具体投喂根据鱼摄食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养殖试验期间,开启循环水,每个循环系统均含有不同的5 组试验鱼,每天记录投料量,每周彻底换水1次,养殖桶水温为25~30 ℃,pH 范围为7.2~7.6,氨氮<0.1 mg·L-1,亚硝酸盐<0.02 mg·L-1,溶氧量>5 mg·L-1,养殖试验周期为8周。

1.3 样品的采集与指标测定

1.3.1 生长性能指标

养殖试验结束后禁食24 h,分别捞取各养殖桶试验鱼,记录每桶鱼的尾数和总重量,每桶随机选取6尾,称量体重、测量体长,并迅速解剖,分离内脏和肝脏并分别称重,剥离肠道并测量肠道长度,用于计算成活率、料肉比、增重率、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

1.3.2 体成分的测定

试验结束后从每个养殖桶随机选取4 尾全鱼、6 尾鱼的肝脏、6 尾鱼的背部肌肉(每尾肌肉约20 g)分别装入自封袋,做好标记,-20 ℃保存。按照国标法测定全鱼的水分、脂肪、蛋白质和灰分含量以及肌肉和肝脏的脂肪和水分含量。

1.3.3 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试验结束后,从每个养殖桶中随机抽取6 尾鱼,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从塘鲺鱼尾静脉处采血,置于10 mL 离心管中,室温下静置30 min,4 000 r·min-1离心10 min,收集血清,分装于1.5 mL EP管中并做好标记,-20 ℃保存,备用。

采用全自动血液生化指标测试仪测定生化指标,使用仪器为深圳迈瑞BS-190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试剂为深圳迈瑞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相配套试剂盒[7],生化指标检测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完成。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one-way ANOVA),采用Duncan’s 法进行组间多重比较,P<0.05 表示差异显著,试验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mean±SE)”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脂肪源对塘鲺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测定塘鲺鱼生长性能,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脂肪源对塘鲺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由表2中数据可知,饲料中添加不同脂肪源对各组塘鲺鱼的成活率、增重率、料肉比、肥满度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终末体重和增重率表现为SO>LO>FO>PO>MO,说明豆油、猪油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塘鲺鱼的生长速度和促进增重。但饲料中添加不同脂肪源对各组塘鲺鱼肝体比和脏体比表现出显著性影响(P<0.05),磷脂油组和添加磷脂油的混合油组脏体比和肝体比均低于其他各组。

2.2 不同脂肪源饲料对塘鲺鱼体成分的影响

测定塘鲺鱼体成分,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脂肪源饲料对塘鲺鱼体成分的影响 %

由表3可知,饲料中添加不同脂肪源对塘鲺鱼全鱼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猪油组的粗蛋白含量最高而粗脂肪含量最低,混合油组的粗蛋白含量最低而粗脂肪含量最高。

2.3 不同脂肪源饲料对塘鲺鱼肌肉及肝脏中水分和粗脂肪含量的影响

测定塘鲺鱼肌肉及肝脏中水分和粗脂肪含量,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脂肪源饲料对塘鲺鱼肌肉及肝脏水分和脂肪含量的影响 %

由表4 可知,饲料添加不同脂肪源对塘鲺鱼肌肉及肝脏中的水分和粗脂肪含量未造成显著性影响(P>0.05)。鱼油组的肌肉粗脂肪含量最高,但肝脏粗脂肪含量最低。

2.4 不同脂肪源饲料对塘鲺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测定塘鲺鱼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见表5。

表5 不同脂肪源饲料对塘鲺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由表5可知,饲料中添加不同脂肪源对塘鲺鱼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脂肪酶和葡萄糖含量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而不同脂肪源饲料投喂后鱼体血清中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含量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鱼油组几项指标均较低,与其相比,豆油组塘鲺鱼血清中三酰甘油含量显著提高(P<0.05)。混合油组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最高。

3 讨 论

本试验各组塘鲺鱼生长性能表现极佳,成活率高于97%,料肉比≤1.02,增重率大于570%,意味着塘鲺鱼对这5 种脂肪源(即豆油、鱼油、磷脂油、猪油和混合油)均有较好的吸收和利用能力,其中豆油组具有最佳效果,比鱼油组效果更佳,而磷脂油组和混合油组效果欠佳,这表明塘鲺鱼能较好地利用豆油,甚至更优于鱼油。类似的结果在其他淡水鱼类中也有相关的报道,如周秋白等[8]研究表明大豆油是黄鳝鱼的最佳脂肪源,李新等[9]研究表明大豆油和菜籽油是吉富罗非鱼饲料的良好脂肪源。高坚等[10]研究指出,在饲料中添加足量的磷脂时,大豆油、鱼油、玉米油、花生油、棕榈油等都可以作为泥鳅稚鱼期专用饲料的脂肪源。

本试验中添加不同脂肪源对各组塘鲺鱼肝体比和脏体比表现出显著性影响,磷脂油组和添加磷脂油的混合油组脏体比和肝体比均低于其他各组,该结果同宋益贞等[11]及黄劼等[12]分别研究罗非鱼和金鲳鱼饲料脂肪源需求试验结果相识,原因可能是磷脂油除了供能的作用外,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能预防脂肪肝,可在水产配合饲料中适当添加。试验结果也说明不同油脂所含的脂肪酸种类及比例不同,必需脂肪酸缺乏或其组成不平衡,不仅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也会影响肝脏脂肪代谢差异[13]。

经过8周的饲养试验,不同脂肪源对塘鲺鱼全鱼体成分、肌肉和肝脏中的粗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影响,郑普强[14]在斑石鲷幼鱼中的研究也得到类似结果。但大多数研究表明脂肪源对鱼体体成分沉积有一定影响[15],如鱼油会降低杂交鲟幼鱼肌肉中的粗蛋白含量[16],猪油会提高黄鳝全鱼和肝脏中粗脂肪含量,出现肝细胞体积增大肿胀并出现细胞破裂等肝损伤现象[17],豆油能改善鲫鱼的体型、提高鲫鱼的肌肉粗蛋白含量[18],不同脂肪源会显著影响草鱼全鱼和肌肉的脂肪含量,但对肝脏脂肪、全鱼粗蛋白、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19]。鱼类体成分是对摄食物的吸收利用以及沉积效率的体现,体成分的差异可能与不同养殖品种对脂肪的利用率不同有关,本试验中不同脂肪源对塘鲺鱼全鱼体成分无显著差异,说明塘鲺鱼都能较好地利用这5 种脂肪源。

血液指标与机体的代谢、营养及健康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当鱼类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生理或病理变化时会在血液生化指标中反映出来[18]。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内和肝肌细胞内,正常情况下血清中ALT 和AST 活性很低,但当肝脏、心脏等器官发生病变时,大量的ALT 和AST 会从细胞进入血清中使这两种转氨酶活性升高[20]。

在本试验中,不同脂肪源对塘鲺鱼血清中的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影响,这表明5种脂肪源均不造成塘鲺鱼的代谢损伤。鱼类的脂类一般是以脂肪即三酰甘油(TG)的形式累积于腹腔、皮下、腹侧等脂肪组织,以及肝脏、红肌等其他组织中[21]。在本试验中,豆油组塘鲺鱼血清中TG 含量显著高于鱼油组,与其他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豆油相对于鱼油来说提高了塘鲺鱼血清脂肪沉积。胆固醇(CHOL)作为动物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固醇类化合物,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类固醇类激素、维生素D3以及胆汁酸的重要前体物质,其在动物机体内主要是以胆固醇酯的形式借助具有亲水性结构的脂蛋白通过血液进行运输,在血液循环过程中极低密度脂蛋白在脂蛋白脂肪酶的作用下通过脱脂得到低密度脂蛋白(LDL-C3),肝外组织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作用下通过内吞对其进行摄取和胆固醇的利用,而过多的胆固醇则被高密度脂蛋白(HDL-C4)逆转运回肝脏进行降解清除以维持体内胆固醇的稳态[22]。在本试验中,混合油组与鱼油组、猪油组相比,显著提高了塘鲺鱼血清中CHOL 的含量,同时也显著提高LDL-C3 和HDLC4 的含量,说明混合油影响了胆固醇的转运和沉积。

4 结 论

通过本试验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豆油、鱼油、磷脂油、猪油和混合油这5种脂肪源均能很好地被塘鲺鱼利用,具有很好的生长性能;2)塘鲺鱼能很好地利用转化这5种脂肪源,具有同样优质的吸收转化;3)这5种脂肪源不会造成塘鲺鱼健康问题,而混合油影响了塘鲺鱼的脂肪代谢。结果表明5种脂肪源均能做为塘鲺鱼专用饲料的油脂,豆油的促生长效果更佳。

猜你喜欢

粗脂肪鱼油磷脂
母乳磷脂与婴幼儿配方乳粉开发研究进展
磷脂酰乙醇胺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众说纷纭话“鱼油”
大黄酸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和体内药动学研究
玉米油脂和玉米磷脂的提取与分离研究
中海海洋耕鱼油全产业链
不知鱼油真与假,白白吃了30年
四种牧草在滨海盐渍土生境下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的研究
用塑料泡沫鉴别鱼油优劣不靠谱
常用杀菌剂对芝麻中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