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药剂对广东地区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室内毒力测定及其田间药效评价
2021-03-30李燕芳张振飞陈炳旭肖汉祥
李燕芳,徐 淑,张振飞,陈炳旭*,肖汉祥*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州 510640;2. 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0)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urgiperda,又称秋粘虫,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原产于美洲热带亚热带地区(Storeretal., 2010),其食性杂且寄主广,可取食玉米、水稻、小麦、高粱、甘蔗和花生等多种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Toddeetal., 1980; Salvadorietal., 2012)。由于草地贪夜蛾具有适生区域广、迁飞能力强等特点(江幸福等, 2019),现已入侵美洲、非洲、亚洲等100多个国家(Goergenetal., 2016; Sharandbasappa, 2018; 王磊等, 2019)。
从2019年1月于我国云南省普洱市首次发现该虫为害冬玉米以来,在我国不同地区陆续发现该虫危害,截止到2020年7月9日我国共有21个省(市、区)1 029县(区)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危害面积为65.53×104ha(王磊等, 2020),主要危害高粱、谷子、麦、薏米、花生、莪术、香蕉、生姜、竹芋、水稻、马铃薯、油菜、辣椒等多种农作物(姜玉英等, 2019)。草地贪夜蛾是新入侵我国的重大农业害虫,筛选合适的化学防治药剂对阻止该虫在我国的迅速蔓延非常重要。在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草地贪夜蛾方面,2000年以前国际上主要以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为主(Piter, 1986)。近年来,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等新品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具有较好的效果(崔丽等, 2019)。林璐璐等(2020)评价了6种药剂对入侵安徽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室内毒杀作用及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室内毒杀作用最高、田间防效最好,其次是60克/升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和2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而8 000 IU/μ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80亿cfu/mL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和100亿cfu/g白僵菌原粉粉剂对安徽草地贪夜蛾的室内毒杀作用和田间防效均较低。尹艳琼等(2019)报道,云南省草地贪夜蛾种群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乙基多杀菌素、虱螨脲、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茚虫威这几类新型作用机理的杀虫剂敏感较高,对传统杀虫剂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生物农药Bt敏感较差。范晓培等(2020)测定了7种药剂对陕西地区草地贪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种杀虫剂的室内毒杀作用依次为60克/升乙基多杀菌素>2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虫酰肼>30%氟铃脲·茚虫威>1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虫螨腈>240克/升虫螨腈>5%氯虫苯甲酰胺>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而田间防效结果表明,60克/升乙基多杀菌素和2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虫酰肼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较好。由于入侵我国的草地贪夜蛾种群不同、我国各地不同气候和环境条件以及各地用药水平不同,全国各地草地贪夜蛾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可能呈现区域性差异。因此,及时了解广东地区草地贪夜蛾种群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水平及田间防治效果,对指导广东地区草地贪夜蛾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测定了几种农药对广东地区的草地贪夜蛾种群室内毒杀作用及大田防治效果,为广东地区生产上草地贪夜蛾的用药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供试昆虫
用于室内生物测定的草地贪夜蛾采自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以新鲜玉米叶片在室内进行人工饲养1代,选择个体大小和发育一致的3龄幼虫进行毒力测定。饲养条件:温度26±6℃,光周期L ∶D=14 h ∶10 h,相对湿度85%。
1.1.2供试药剂
96%氯虫苯甲酰胺原药、96.2%高效氯氟氰菊酯原药和71.8%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原药,由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提供;200克/升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由美国富美实公司提供;150克/升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悬浮剂,由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由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由上海惠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方法
1.2.1室内毒力测定
药液配制:供试药剂氯虫苯甲酰胺原药、高效氯氟氰菊酯原药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原药用二甲基甲酰胺溶解,原药溶解后配制成母液备用。用含0.1%吐温-80的清水等比稀释母液,配制成试验所需浓度。氯虫苯甲酰胺原药稀释为2、1、0.5、0.25、0.125、0.063和0.031 mg/L 6个处理;高效氯氟氰菊酯原药稀释为60、30、15、7.5、3.75和1.875 mg/L 6个处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原药稀释为1、0.5、0.25、0.125、0.063和0.031 mg/L 6个处理。另设含0.1%吐温-80和相同比例二甲基甲酰胺的清水作对照。
测定方法:室内毒力测定方法采用叶片浸渍法。将喇叭口期幼嫩玉米叶片剪成长约7 cm、宽约2 cm的长形叶片,然后将叶片放入各处理药液中浸10 s,取出自然晾干后放入培养皿(Ø=9 cm)中,每培养皿放3片叶,接入饥饿4 h的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10头,每处理重复4次。处理后将培养皿放置于温度26±2℃、光周期为L ∶D=14 h ∶10 h、相对湿度为85%的人工气候箱中。
1.2.2田间试验
田间药效试验设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白云试验基地内进行,供试的玉米品种为粤甜8号,试验时玉米处于喇叭口期,长势均匀,所有试验小区栽培条件(土壤类型、水肥管理、移栽期、种植密度、生育期、水层管理)均匀一致,且符合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试验时田间草地贪夜蛾以2~3龄幼虫为主。200克/升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设35、40、45 g/hm23个处理;150 g/L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悬浮剂设22.5、45、67.5 g/hm23个处理;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设15 g/hm21个处理;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设11.25 g/hm21个处理,另设空白对照,试验共9个处理,每处理重复4次,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30 m2,小区之间的保护行宽1 m2。试验于2019年8月29日施药1次,将药剂按照试验设计稀释后均匀喷雾,对照小区进行喷清水处理,每小区喷2.7 L药液(折每公顷喷900 L药液)。试验当天气温26.0~35.2℃,日日照时长为6.5 h,平均相对湿度82%。
1.3 调查及计算方法
1.3.1室内毒力测定
处理72 h后检查试验结果,以毛笔轻触虫体,不能协调运动的幼虫视为死亡,对照死亡率小于10%为有效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计算毒力回归线、致死中浓度(LC50)及95%置信限、相关系数。
1.3.2田间药效试验
于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1 d、3 d和7 d进行药效调查。调查方法: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固定调查10株玉米,并挂牌进行标记,调查记录玉米植株上的所有活虫数,根据药后的虫口减退率计算防治效果。
1.4 安全性调查
在施药后全程观察各药剂处理对玉米是否造成药害,以确保药剂处理对玉米的安全性。
1.5 统计分析
用DPS 17.10高级版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3种杀虫剂对广东地区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测定结果表明,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效果: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对广东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室内毒杀作用最高,72 h LC50为0.037 mg/L,氯虫苯甲酰胺对广东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室内毒杀作用次之,72 h LC50为0.094 mg/L,而高效氯氟氰菊对广东玉米上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室内毒杀作用最低,72 h LC50为5.336 mg/L。
2.2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田间试验结果(表2)表明,供试的4种药剂对草地贪夜蛾的速性效较差,药后1 d,4种药剂对草地贪夜蛾的的防治效果均在60%以下,其中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用药45 g/hm2的防治效果高最为59.67%,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用药15 g/hm2的防治效果最低为40.79%。药后3 d,3种药剂对草地贪夜蛾的的防治效果与药后1 d相比均有大幅提升,其中150 g/L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悬浮剂用药67.5 g/hm2的防治效果高最为88.55%,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处理的防治效果较比其它药剂处理的防治效果差,仅为67.26%。药后7 d,除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外,其它几种药剂对草地贪夜蛾的的防治效果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用药45 g/hm2和150 g/L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悬浮剂用药67.5 g/hm2的防治效果均高于90%,而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的防治效果比药后3 d的防治效果降低,用药15 g/hm2的防治效果仅为55.75%。
表1 3种药剂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测定结果
表2 4种药剂对草地贪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
2.3 对玉米安全性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各处理未发现对玉米产生药害和其它不良影响,试验药剂在本试验条件下均对玉米安全。
3 结论与讨论
在美洲,应用化学农药防治草地贪夜蛾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草地贪夜蛾已对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等多种类别的化学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Young, 1992)。虽然草地贪夜蛾对部分农药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但目前施用化学农药仍是防治草地贪夜蛾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我国推荐了一系列药剂用于防控草地贪夜蛾,主要包括甲氨基阿维菌素、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虱螨脲、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等单剂及其复配药剂等。(引用材料, 农业部网站)
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主要分东线和西线两条迁飞路径,入侵云南的草地贪夜蛾主要来自缅甸(Lietal., 2020),入侵广东的草地贪夜蛾种群虫源地可能分布在越南、老挝中北部(齐国君等, 2019)。不同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对化学药剂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针对入侵广东的草地贪夜蛾种群开展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研究。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对广东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室内毒杀效果,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室内毒杀效果较差。赵胜园等(2019年)的研究表明传统的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已不能有效地防治云南省普洱市草地贪夜蛾,本研究结果也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已不能有效地防治广东地区草地贪夜蛾,可能原因是草地贪夜蛾自美洲通过非洲迁入亚洲,这期间接受了不同国家上述农药的选择作用,在农药的选择下,草地贪夜蛾对这几类农药产生了抗性。马千里等(2020年)采用喷雾法测定高效氯氟氰菊酯对广东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LC50为42.39 g/L,其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毒杀效果较本研究采用浸叶法测定的结果 5.3364 mg/L差,测定结果存在差异可能是由于测定方法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本文采用浸渍法,而马千里采用的喷雾法。
本研究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 g/L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悬浮剂和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 d的防治效果在45.05%~59.67%之间,药后3 d的防治效果均在75%以上,药后7 d的防治效果在80%以上。赵胜园等(2019年)报道,乙基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氯虫苯甲酰胺、乙酰甲胺磷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防控效果,药后3 d的虫口减退率及防效均大于70%;药后5 d,防效及虫口减退率均超过80%,药后7 d对该虫的防效仍然大于80%。
草地贪夜蛾是迁飞害虫,不同的地区的用药水平存在差异,广东是草地贪夜蛾周年繁殖区(杨光, 2020),广东各地应加强对草地贪夜蛾的抗药性监测,掌握广东不同地区的草地贪夜蛾的抗药性,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草地贪夜蛾的抗药性变化,在用化学农药防治时应采用不同作用机制、无交互抗性的杀虫剂进行轮换用药,减缓农药的抗药性,减少农药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