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优劣势和提升路径分析
——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为例
2021-03-30王秀清刘春平
王秀清,刘春平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 102442)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1月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要“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等制度[1]。这其中也包括农业职业院校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才能真正发挥在学院发展及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一、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内涵
结合近年来各级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课题青年专项对申报者的年龄限在35~40 周岁[2],本文把40周岁以下的教师界定为青年教师。
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指在高职院校担任教学的青年教师,在其教学和研究过程中,及时发现和捕捉到有价值的课题,结合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利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科学探讨事物发生和发展规律,揭示其本质[3],并将研究成果进行固化、推广应用的能力。
二、青年教师科研优势与劣势分析
(一)青年教师科研优势
1.学历层次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年教师的学历基本以研究生为主,北京农业职业学院近些年入职的青年教师,从2014年到2019年,学院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几乎均为研究生学历,特别是2018 年和2019年,比例达到100%。他们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跟随导师从事一些科研活动,使他们对科研活动过程、科研规律更为熟悉。
2.接受能力强
青年教师精力充沛,科研又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有时为了获取一个实验数据需要大段时间在实验室里工作,中老年教师由于教学、年龄和家庭等因素,在这些方面略显不足。而且面对新生事物,他们的接受能力明显更强。
3.科研意识较强
在一些文献中,提到青年教师科研意识淡薄,不愿做科研。实际上,青年教师由于面临着个人发展、科研考核等压力,所以他们也期望多参与科研活动,通过参加或主持科研项目来锻炼、提升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
从表1中可以看出,学院每年获得立项项目中至少1/3由青年教师主持,最高可达到1/2,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青年教师的科研实力和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但主要以参与院级科研项目为主,说明院级科研项目对青年教师参与更高级别项目的重要性及基础作用。
表1 学院2014-2018年北京市教委、农委及院级项目立项情况表
4.青年教师科研“黄金期”
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经过多年的锻炼,逐渐积累了一些科研经验,到了三、四十岁已经能独立承担一些科研任务,不仅有院级,甚至省部级项目也有。如学院从2012 年到2018 年间,先后获得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立项项目5 个,其中4个都是三十多岁的青年教师获得的,这给其他青年教师申报高层次项目树立了信心。
5.政策支持
从国家到地方的项目管理部门在科研项目申报中都设有青年专项,用于支持、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2018 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北京市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试行)的通知》,明确规定:重点支持40 周岁以下青年教师提升基本科研能力,为此市教委在组织申报2019 年科研计划一般项目时,要求科技一般项目35周岁以下申报项目数额不少于40%,社科一般项目40周岁以下申报项目数额不少于60%,2020年这个比例又分别提高20%。这样可以减少在科研项目申报中“马太效应”的副作用,学院科研项目申报也贯彻上述原则。这些都为青年教师提升科研能力带来了机遇,也为他们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奠定坚实基础。
(二)青年教师科研劣势
1.科研创新能力欠缺
这是青年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主要和科研经验不足有直接关系,只有在科研实践中不断积累、反思,才能获得更多的经验、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2.研究方向不明确
有的青年教师始终不能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导致研究不深入,成果积累少,而在项目申报中,前期相关成果的积累情况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只有明确一个方向,并朝这个方向努力,研究基础才会不断扎实,获取成功的概率才会逐步提高。
三、提高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路径分析
(一)自身提升
1.正确评估自己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首先要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估,包括:所学专业、现在从事哪方面的教学、个人发展与学院定位结合问题、科研方向等等。
2.拜师学研
在科研上,青年教师可以借用拜师学艺的方式,称之为“拜师学研”,这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在做科研的路上少走很多弯路。很多有经验的老教师也喜欢科研上有上进心的青年教师,愿意把自身积累多年的科研经验传授给他们,帮助他们成长,同时这些青年教师因为接受新生事物快、外文水平高等优势,在科研活动中也能帮助老教师做很多工作,如收集资料,包括一些外文新资料,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效率和准确率等。拜师的范围除本单位相关专业的教师外,还可以和原来学校的导师保持联系,继续接受他们的指导,还有些老教师退休后,依然有发挥余热的愿望,也可以请他们担任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
3.勤学苦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科研创新能力提高亦是如此,还需要在自身具有的优势基础上勤学苦练、努力耕耘,上面曾提到三十至四十岁左右是青年教师科研的“黄金期”,说明他们取得的成果是长期努力的结果。
4.注重学术规范
在当今遵守学术规范显得尤为珍贵,它是一种规范、规则,是学术界人人都要遵守的。与之相关内容涉及项目的申报、论著撰写、知识产权等方面,遵守学术规范等于增加“学术信用”,信用等级越高,对自身发展越有利。
5.加入科研团队
科研团队是由一些具有共同目标、专业相同或互补的专业人员组建的团队,优秀的科研团队能够促进每个成员的发展,实现共同成长的目标。它的组成一般包括:核心人员、主力人员、辅助人员,青年教师可以选择加入一个适合自己的科研团队,先从辅助人员做起,随着科研能力的不断增强,逐步进入到主力人员队伍中,甚至成为核心人员。
(二)外部搭台
1.充分发挥科研管理部门的服务职能
科研管理部门作为学院的职能部门,要搭建科研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桥梁和中介作用,如及时发布院外各级各类项目申报信息,做好组织申报工作,针对每类项目申报的不同特点,指导青年教师有的放矢去申报,提高中标率;在作为练兵和成果积累的院级科研项目中,申报与立项以青年教师为主;组织、举办各种学术活动,活跃学术气氛,开阔视野。
2.以制度建设鼓励青年教师投身社会实践和服务活动
通过社会实践和服务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又促使他们要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学院的做法是:一是从2005 年开始建立科技挂职制度,在服务首都三农的过程中,带动了一批青年教师参加社会服务。
在挂职过程中,按照学院“科技挂职1+1”行动计划要求,即1名专业教师带1个科技项目下基层挂职服务,达到“选题来源于实践、过程回归于实践、成果应用于实践”的目的,在派出的青年教师中绝大部分已晋升为高级职称。二是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锻炼,了解实际情况同时,确定自己的研究选题,使所选题目更加贴合实际,以此锻炼自己的科研能力。
3.建立合理的科研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的建立是促进青年教师提高科研兴趣、提升科研能力的动力[4]。为此,学院出台了科技成果奖励文件,明确规定对符合奖励要求的科技成果奖、科研项目立项、学术著作等方面予以奖励。
4.给予适当的科研压力
对于复杂的工作,心理压力与科研成果之间是倒U型关系,就是当压力上升在教师能承受的范围内,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产生,超过这个值时,就呈现效益递减的现象[5]。所以管理部门要把握好“施压的度”,促使青年教师不断提升科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