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种加销”粮食产业链的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群建设研究

2021-03-30许纪发姜桂娟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粮食加工

姜 辉,许纪发,姜桂娟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41)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群由作物生产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电子商务、农业经济管理四个专业组建而成,以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为核心,食品加工技术、电子商务为支撑,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为保障,以粮食“种加销”产业链为路径,培养粮食生产、粮食加工、农产品营销全产业链复合技术技能型人才。其中作物生产技术和农业经济管理为我院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国家级骨干专业;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为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与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共建农村电商学院。专业群对接国家战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聚焦黑龙江省国家大粮仓“压舱石”地位,关注粮食安全,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延长产业链条,加速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面向粮食生产、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农产品营销、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粮食“种加销”产业链,职业领域是种植、加工、品控、销售、管理五个岗位群。

一、组群逻辑

(一)专业群与粮食“种加销”产业链契合度高

国务院《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专业群由紧密对接粮食种、加、销产业链的作物生产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电子商务、农业经济管理四个专业构成,与产业需求吻合度高;服务黑龙江打造国家“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需要,探索“贸工农结合、种加销一体”的复合型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新路径,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高度切合。

(二)专业群产教融合培养时代新农匠

专业群精准对接黑龙江粮食产业发展,瞄准“绿色农业、精细农业、高效农业、智慧农业”产业高端,与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等行业领先企业合作,共同制订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共建实训基地,共育适应粮食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网络营销等粮食产业链上典型工作岗位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校企行协同,共建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协同创新中心等技术技能平台,服务产业预期贡献度高。

(三)群内专业的逻辑性

专业群产业背景、就业岗位等融合度高,教学资源共享度高,协同推进成效大。以粮食生产为基石,以现代农业经营管理为支撑,向农产品加工、网络营销顺向促进,同时依托农产品网络营销、农产品加工向农作物生产逆向拉动,全链联动,促进粮食产业提质升级;群内课程共享度高,开设农业基础管理模块(三农政策解读、乡村振兴专题、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等)和农业ICT 应用模块(农业物联网应用、农业大数据分析、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技术领域关联,生产与加工、生产与检测、加工与检测、营销与生产等上下游关联渗透;粮食生产、农产品加工、安全检测、网络销售等就业岗位关联度高[1](如图1)。

图1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群建设逻辑图

二、专业群建设思路

(一)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1.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共建产业学院

以学院牵头的黑龙江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为引领,探索产权主体多元化和不同资本交叉投入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创新组织运行机制。学院以土地、师资以及部分固定资产作为股份,企业以高端人才(大国工匠)、技术力量、生产标准等作为股份共同投资成立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与北大荒集团、北京博导共建北大荒学院和龙博农村电商学院,组成命运共同体,通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资源等内容改革创新,覆盖粮食“种加销”产业链条,精准培养农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2]。

2.服务农业产业高端,创新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产业学院,创新专业群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瞄准产业,对接岗位需求,按照企业技术标准与操作流程,完成粮食作物的生产、深加工和网络营销推广,实现“种加销”一体化,校企协同、工学研用、多证融通,实现学生从新手到高手的成长过程。

对接“精准化、智能化、信息化”农业产业高端,以校企双元育人为主体,工学结合,将生产任务与教学任务融合、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融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融合、生产实际与虚拟仿真技术深度融合,校企联合开发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遵循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依据绿色生态农产品加工与检测标准,按照农产品电子商务流程,对接粮食“种加销”产业链,实施模块化教学。创建并实施以学生专业素质、职业能力养成为主线,培养服务“生产、加工、销售、服务、推广”岗位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中国现代农业产业走向全球产业高端提供“农经方案”。

3.对接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群职业技能新需求,开发高水平教学标准

瞄准农业产业高端,携手行业企业共同制订高水平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农业经理人等国家职业标准,形成专业群标准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优化,面向国内涉农院校推广应用,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4.探索“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

校企共同对专业群各专业对应的岗位进行调研与论证,建设农业经理人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资源包。开展粮农食品安全评价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建设“学分银行”,开设个人学习账号,实现学习成果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以适应不同学生兴趣爱好和岗位适应性,实现技能竞赛、证书获取等累积学分。

5.“学徒制试点”示范,带动专业群协同发展

在国家级现代学徒制“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带动下,形成专业群各专业学徒制试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标准和相关制度等,扩大现代学徒制试点范围,为企业精准培养人才,形成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模式和经验。

(二)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政校企行共建“共享开放式”课程教学资源

开发现代农业基础管理平台和农业ICT应用平台课程,高标准建设专业群教学资源[3]。

1.构建服务种加销产业链“分方向、多模块、复合型”专业群课程体系

面向国家乡村振兴、黑龙江产业升级和种植结构调整等战略,顺应农业4.0,对接智慧型农业的中高端产业发展需要,基于“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构建分方向、多模块、复合型课程体系(图2)。

图2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图

2.建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借鉴德国、瑞士等国家先进职业教育理念、课程改革与建设经验,引进以色列、澳大利亚等现代农业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联合企业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专业群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形成专业群课程思政案例库,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打造特色劳动课程。

(三)创新项目化教学模式,深化教材与教法改革

1.实施教师分工的模块化教学模式

以基地承载的真实生产项目为驱动、以校企行协同攻关的科研项目为带动,专兼职教师联手,协同开展模块化教学。通过聘请能工巧匠进校园,建立学校教师、技术能手、管理专家等组成的教学科研共同体,共同开展课堂教学、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校内教师重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技术能手通过生产项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管理专家侧重于项目运营指导,实现专兼职教师分工的模块化教学模式。

2.校企合作开发特色教材

对接粮油生产、加工、营销产业链,针对生产岗位的能力和综合素质需求,以模块化教学为基础,建设专业群核心课程活页式教材;选择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群实用的操作技能,联合企业行业专家、能工巧匠,开发工作手册式教材;利用“互联网+”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融合文字和音频、视频、图片及动画等元素,将活页式教材和工作手册式教材同步开发成数字化教材。

3.依托“互联网+平台”,推进课堂革命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平台,将真实的种植、生产、加工过程带入课堂,让学生融入真实的工作情境中。通过智慧职教、智慧树、爱课程、超星等互联网平台应用,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强化学生学习与实践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课堂研讨、项目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模式,教学相长,提升教学育人实效。

(四)打造高水平的农业类技术技能平台,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建成“1园区、4中心、4试验站”技术技能创新平台,即中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协同创新中心、绿色食品分析检测中心、食用菌协同创新中心、粮食产品研发中心,水稻、苹果、蜜蜂、食用菌等4个国家产业体系综合试验站,促进创新成果与核心技术产业化,服务黑龙江中小微农业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推动区域现代农业发展。

(五)开展社会服务,助力区域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

依托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校内外实训基地,联合行业企业,开展面向涉农企业技术研发、产品改进与升级,发挥专业群多方优势开展全方位培训与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依托高水平协同创新中心和研发中心,研发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助力中小微企业技术研发与产品升级。

面向新型职业农民、退伍军人、行业企业员工、贫困地区从业人员开展专用大豆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玉米高光效栽培技术、脱毒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农业“三减”综合应用、秸杆综合利用、大豆制品加工、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农产品电商运营技术等技术培训。

面向“智慧农业、精准农业”等农业急需领域需求,开展植保无人机操手、粮农食品安全评价员、农村电商运营师、农企数字化管理师等高技能人才培训。

三、专业群建设目标

瞄准黑龙江夯实国家粮食压舱石地位,实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等战略,针对粮食生产、农产品加工、电商企业人才需求,建设北大荒学院和阿里龙博农村电商学院,打造“种加销”粮食产业链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为社会培养急需的粮食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与质量安全、数字营销、企业运营等方面的高端人才;同时,服务农业“走出去”战略,培养具有先进农业技术应用推广、农产品精深加工、跨境电商等方面复合型人才。建成引领中国现代农业职业教育、支撑粮食产业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群[4]。

联手产业链上下游知名企业、地方政府和农业科研院所,构建高水平现代农业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中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组建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和粮食产品研发中心,搭建精准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服务大粮仓战略[5]。

服务农业产业升级,打造高水平现代农业智库。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建立寒地水稻生产、农产品加工等创新团队,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境外(俄罗斯远东地区)粮食生产服务基地,形成农职教育国际品牌。

四、结语

黑龙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着力实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互联网+农业”融合发展,为专业群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守好“中国粮食”“中国饭碗”,解决“谁来种地”,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保障粮食产能,提升我国粮食产业在世界范围的竞争力,“云物大智”技术牵动传统农业向智能化、精准化和定制化方向发展等,培养掌握高新技术的农业类复合型高端人才将是作业生产技术专业群建设的方向之一。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粮食加工
珍惜粮食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2021年3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