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教育对本科护生关怀品质形成的影响研究
2021-03-30金晓欢朱正云张喆浩张晓晓宋婕马靓
金晓欢, 朱正云, 张喆浩, 张晓晓, 宋婕, 马靓
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科的核心和精髓,是护理工作最显著的标志之一[1],培养具有高水平人文关怀品质的护理专业人才是社会对当前护理教育的迫切要求[2]。近年来,我国卫生部门推行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强调加强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将人文关怀提到了新的高度[3-4]。然而,虽然很多护理院校开展了人文教育,但依然存在人文关怀教育流于形式、课程设置不足且种类单一、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不能很好地融合等诸多问题[2],使得护生对护理的本质和内涵认识不足,人文关怀能力与品质低于国外水平[5]。《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并且是护生早期接触的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是护生将知识与技能结合,转化为能力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的早期培养与形成。所以,本研究旨在将人文关怀教育融入《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以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品质。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2月至7月期间,将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2017级全国统招四年制护理本科生10个班级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①参加《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程学习的本校护理专业学生;②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终止或调整学习护理专业的护生。最终纳入研究对象330名,女生297名,男生33名,年龄17~22(19.58±0.78)岁。两组护生性别、年龄、政治面貌、宗教信仰、是否是班干部、是否是独生子女、入学成绩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两组护生的教学内容为《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包括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法、导尿术、灌肠法等13项护理学基础实验操作项目,两组护生的教学师资相同,在教材、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上一致。每班学生分为两组,每组15~20名护生,每班配备2名教师。
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教师课堂讲述-教师操作示范-学生操作练习”的《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首先,教师针对实验操作项目的基础知识,包括操作的目的、适用人群、流程、注意事项以及操作要点等方面进行讲解;随后,教师示范整个实验操作,强调操作的要点,并采用示错法示范纠正错误,加强学生的记忆;最后,护生进行实验技能操作练习,每3~4名护生为一小组,老师在现场给予指导,根据此教学方法以及课程大纲标准的要求进行实验课教学。
2.2 试验组
将人文关怀教育融入传统的《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方法中,具体教学安排如下:
2.2.1 人文关怀教学方案制定 人文关怀教学方案由课题组成员设计,通过理论研究法结合临床实际情境,解读具有代表性的人文关怀及关怀教育理论,如华生人性照护理论、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等,结合当前关怀教育文献,从人文关怀教学目标(关怀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教学内容(人文关怀元素、关怀案例、典故、电影、图片、音乐等人文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与策略(情境体验、关怀示范、小组活动、关怀反思日记等)、教学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方面设计人文关怀教学方案,并通过专家小组讨论,进行完善与改进。选取2名教师代表,以人文关怀教学方案为指导,进行试讲,考量其在人文教学设计、人文关怀素材应用、人文教学方法与策略等应用上的可行性及效果评价。
2.2.2 成立人文关怀教学组 人文关怀教学组由承担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10名教师组成,包括护理学基础教研室主任1名,课程负责人1名,关怀课题组长1名,以及其他任教教师。负责人文关怀《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全程控制,教学的组织、管理,人文关怀教学素材收集、课堂观察与评价,并定期召开会议了解实施效果,分析讨论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不断完善教学效果。
2.2.3 人文关怀教学实践 采用“导入—设境—体验—反思”的人文关怀实验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依据课前、课中、课后进行教学过程活动设计。课前,将即将学习到的实验操作项目的人文关怀教学案例发放给护生,护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3~4名,根据案例内容揣摩患者内心状态及需求,护士如何在操作过程中体现出人文关怀。课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导入人文关怀教学素材,展现人文关怀情境,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关怀内涵,激发护生人文关怀情感和学习兴趣,并以关怀小组为单位进行座位安排、实验课分组练习,展开关怀讨论和对话,把握教学内容中的以及师生互动中的人文关怀细节。操作演示时,根据人文关怀教学案例,创设关怀情境,采用角色体验的方法,引导护生融入具有关怀照护需求的问题情境中,以此激发护生在关怀情境中深入思考以解决问题,实施关怀,教师适时切入、推演人文关怀体验情境。课后,以关怀小组为单位,护生书写关怀日记,记录人文关怀实验操作反思与感悟,并进行评阅与讨论;开展人文关怀第二课堂及关怀小组活动,进行人文关怀熏陶,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2.3 观察指标
试验前,以一般资料问卷、关怀品质问卷、关怀意识量表调查研究对象基线情况,试验后以关怀品质问卷、关怀意识量表、人文关怀实验教学评价评估教学效果。
2.3.1 关怀品质问卷 采用第二军医大学刘于皛等[6]设计的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测评量表,该量表包括人文关怀理念、人文关怀知识、人文关怀能力、人文关怀感知4个维度,共计29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总分29~145分,得分越高,表示关怀品质越好。该量表的内容效度为0.986,内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932。
2.3.2 关怀意识量表 采用Jan Nyberg设计的关怀特征量表,该量表共计19个条目[7]。李薇等[8]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量表共计18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总分18~90分,得分越高,关怀意识越强。该量表重测信度0.94,内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87~0.98。
2.3.3 人文关怀实验教学评价 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学基础》实验人文关怀教学观察表,包括人文关怀教学目标与内容设置、关怀主题教学表达、课中人文关怀渗透、学生关怀表现、关怀教学实效5个方面共13个条目。此表由人文关怀教学组中的教学效果观察者评估,评价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优秀”、“良好”、“一般”、“差”,等级越高说明人文关怀教学实施效果越好。
2.4 研究质量控制
实验教师控制:《护理学基础》课题组共有10名教师参与实验操作教学,教师严格按照护理学基础实验人文关怀教学方案进行授课,采用统一的人文关怀导入案例,课前组织授课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开展试讲和观摩教学,控制教师教学水平的差异。教学内容控制:均选用《基础护理学》(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第6版为课程教材,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不变,课时安排一致,试验组班级与对照组班级教学时数相同。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两组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得分比较
两组护生在教学前人文关怀品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教学后,试验组在人文关怀品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教学前两组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得分比较(分,
表2 教学后两组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得分比较(分,
3.2 两组护生人文关怀意识得分比较
两组护生在教学前人文关怀意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试验组护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教学前后两组护生人文关怀意识得分比较(分,
3.3 两组人文关怀实验教学效果评价
两组实验教学效果在人文关怀教学目标与内容设置上的评价等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关怀主题教学表达、课中人文关怀渗透、学生关怀表现、关怀教学实效4个方面的评价等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生人文关怀实验教学效果评价等级比较
4 讨论
4.1 实验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教育能够提升护生的关怀品质
本研究发现,相比于传统的课堂讲述-操作示范-学生操作练习的教学方式,将人文关怀教育融入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能够显著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理念、关怀知识、关怀能力、关怀感知四方面的关怀品质。一方面,传统的以教师讲授示教和学生听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容易忽略护生的自身感受、难以引起共鸣[9];另一方面,虽然各高校不断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但既往的调查研究表明,护生的人文关怀知识、关怀能力以及对关怀内涵的理解仍然处于较低水平[10]。本研究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教学,创设人文关怀情境,将人文关怀教学案例、角色扮演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渗透到人文关怀实验教学中。一方面,护生在关怀情境和反思学习中,通过主动探索和讨论,全面分析、体验患者的健康与心理需求,实现关怀知识的意义构建,深化对关怀知识的理解[11],而关怀知识是护生实施人文关怀所必备的基础[12];另一方面,在基本技能操作实验中践行人文关怀,将理解后的关怀知识通过语言、眼神、表情、动作运用和展示在与患者的互动过程中,能够增强护生对人文关怀的领悟与感知,促进关怀理念的内化[8]。此外,灵活丰富的教学方法和实践体验,改变了单一的技能训练,护生在情境模拟中,以关怀小组为单位,协作解决患者健康问题,极大地提升了护生的关怀能力。由此,护生人文关怀品质从多方面得到提升。
4.2 实验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教育能够增强护生的关怀意识
本研究发现,试验组护生的人文关怀意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将人文关怀教育融入《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能够显著增强护生的人文关怀意识。有国外学者指出“关怀不是靠讲授的,而是被感染的”[13]。人文关怀教育不应只是开设专门的关怀课程,而是应该把关怀的实践过程融入在课程教学中。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导入人文关怀教学素材,师生一起欣赏人文关怀典故、文学作品、电影片段、图片,进行角色扮演,分享人文关怀相关故事,展现人文关怀情境,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关怀内涵,激发护生人文关怀情感。此外,护生在角色体验中,感受关怀与被关怀,深层次了解患者的关怀需求,促进护生在护理操作实践中的换位思考,增强关怀的动机体验。同时,护生在课下书写总结反思日记,增强对于护理专业的价值及人文护理实践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其关怀潜能。这些过程,潜移默化地增强了护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4.3 实验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教育能够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提倡医学人文关怀,关爱生命、关心患者是护理工作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将人文关怀融入临床实践与高等护理教学是必要要求[14],但现有的护理教育在实践中仍然更多地关注专业知识与护理技能[15]。本研究发现,试验组在人文关怀教学目标与内容设置上与对照组的评价等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人文关怀主题教学表达、课中人文关怀渗透、学生关怀表现、关怀教学实效4个方面的评价等级优于对照组(P<0.05),显示了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操作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教学的实施效果。在课堂中展现的人文关怀教学素材、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关怀内涵,有助于关怀主题教学表达;从人文关怀教学情境的创设、操作演示中的关怀细节,到师生互动,渗透着人文关怀;学生在人文关怀情境、角色扮演和互动中感悟关怀,在操作实践中自然地表现关怀,从而提升整个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教育,有助于提升护生的关怀品质、关怀意识,以及实验教学效果。此外,在以后的研究中,还需关注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的远期效果,促进护生关怀特质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