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MRI诊断卵巢囊腺瘤的临床分析
2021-03-30孙林志
孙林志
(武汉市新洲区仓埠中心卫生院放射科 湖北 武汉 430413)
卵巢囊腺瘤这种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分为粘液性、混合性与浆液性三种病理类型,该病以20~50岁年龄段女性为常见的发病人群[1]。由于不同生物学行为病变会导致存在较大的预后差异,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加强影像评估工作至关重要。本院将CT和MRI应用于2015年1月—2020年8月期间收入的卵巢囊腺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工作中,并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卵巢囊腺瘤患者,共计66例,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腹胀、腹痛、盆腔包块、腹部膨隆、经期紊乱等临床症状,年龄17~63岁,平均(46.26±3.66)岁;病程0.4~1.9年,平均(1.05±0.38)年。
纳入标准:(1)患者意识清楚,精神正常;(2)经术后病理检查确定符合该病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3)依从性好,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恶性肿瘤者;(2)存在精神类疾病,或者认知异常者;(3)存在心脏、肾脏、肝等严重脏器功能异常者。
1.2 方法
1.2.1 CT检查 本次研究所用CT是GE通用公司16排螺旋CT,设置5 mm的层厚对患者腹部进行常规平扫,在50ml的生理盐水中加入90 ml碘比醇进行混合,将混合液以3.0 ml/s的速度注入患者肘正中静脉,将层距、扫描层厚分为设置为0.5 mm、7.5 mm,设置120 kV的电压,0.99:1的螺距[2],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在随机配套工作站中处理所得的各参数信息,并进行MPR(多平面重建),对患者病灶大小、部位等进行详细记录。
1.2.2 MRI检查 本次研究所用机器为西宝博为0.5T,对患者下腹部利用体部线圈进行彻底扫描,扫描范围如下:起始点为患者两侧的髂骨上缘部位,终点则为患者耻骨联合下缘[3];结合患者的病变部位以及病变范围来开展对患者的矢状位扫描范围;对患者开展常规的冠状位、轴位T1WI、T2WI、矢状位T2WI扫描,常规扫描需要将层厚、层距分别设置为6.5 mm、8 mm,视野大小设置为375 mm×375 mm,256 mm×169 mm的矩阵。然后采用钆-二乙烯五胺乙酸(Gd-DTPA)经患者肘正中静脉注入对其进行增强扫描,需要注意的是对患者进行矢状位扫描时,需要与患者子宫体长轴平行,而对患者进行局部薄层斜轴位扫描时,需要与患者病灶进行垂直扫描[4];增强扫描需要将层厚设置为2.5 mm,层距设置为2.5 mm,256 mm×169 mm的矩阵,400 mm×375 mm的视野大小,T1WI时重复时间和恢复时间分别为100 ms和4.0 ms,T2WI时重复时间和恢复时间分别为429 ms和80 ms,TR429 ms、TE80 ms、TI155 ms的脂肪抑制序列[5]。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得出的资料以及相关图像由两位本院放射科有经验的影像医师来进行分析,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病灶大小、位置、范围、是否有分隔、有无强化、T1W及T2W信号特点、CT值及相关指标等,在双盲情况下给出诊断结果,并将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并与其进行对照研究。
1.4 统计学处理
对研究相关数据结果进行完整的收集,并统一导入版本为SPSS 23.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表示计量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来进行两组总有效率(%)的比较,用t检验来进行两组正态计量数据的比较。检测P值大小,以0.05(α值)为判断标准,如果所检测P<0.05,则表示数据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验方法诊断结果对比
经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66例卵巢囊腺瘤患者中黏液性囊腺瘤、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囊腺癌患者分别为15例、33例、3例及15例,对良性囊腺瘤的48例患者进行CT检查,诊断正确的患者有47例,另外1例误诊患者则被诊断为巧克力囊肿,CT诊断将3例交界性囊腺瘤误诊为良性囊腺瘤,囊腺癌患者经CT诊断确诊的有11例,另1例则被诊断为良性囊腺瘤,由此可见,CT诊断正确率为92.42%(61/66)。9例良性囊腺瘤患者进行MRI检查均确诊,6例囊腺癌患者经MRI检查确诊5例,另外1例则被诊断为良性囊腺瘤,由此可见,MRI诊断正确率为93.33%(14/15)。就诊断正确率而言,CT与MRI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05)。
2.2 病理及影像特点
由于本次研究中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患者仅有3例,因此未与其他性质卵巢肿瘤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就年龄、病变直径、内部结构以及囊腔CT值等方面而言,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囊腺癌比较,均存在较大差异(t/χ2=4.526,3.969,3.441,3.415;P<0.05);就病灶部位而言,3组不同性质卵巢肿瘤比较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χ2=1.362,P>0.05),详情见表1。
表1 3组不同性质卵巢肿瘤资料比较
3 讨论
作为临床上常见的卵巢肿瘤,卵巢囊腺瘤以中老年妇女为常见发病人群,结合病变生物学行为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良性、恶性以及交界性肿瘤三种类型[6],但是无论哪种类型的肿瘤均需要及时确诊以及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就CT检查而言,其具备较高的分辨率,并且能够进行多平面重建,从而能够对患者软组织结构形态进行更好的显示,图像清晰[7];就MRI检查而言,其能够对病变组织的对比特征进行充分显示,并且能够多方位、多层面成像,除此之外还能够对异常病变情况以及卵巢正常的生理解剖结构进行充分显示,能够对患者病变组织的性质进行进一步明确[8]。目前CT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范围较广,而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因此能够对病变组织的位置、盆腔组织是否受到侵犯等情况进行准确揭示。而在临床工作中,则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以及医疗条件等进行合理选择。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就诊断正确率而言,CT与MRI差异较小[92.42% vs. 93.33%],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05)。就年龄、病变直径、内部结构以及囊腔CT值等方面而言,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囊腺癌比较,均存在较大差异(t/χ2=4.526,3.969,3.441,3.415;P<0.05);就病灶部位而言,3组不同性质卵巢肿瘤比较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χ2=1.362,P>0.05)。综上所述,CT和MRI应用于卵巢囊腺瘤患者临床诊断工作中的价值均较为显著,均有利于术前进行良恶性鉴别以及初步诊断,提供科学的影像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