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分析

2021-03-30朱广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3期
关键词:征象股骨头磁共振

朱广军

(响水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江苏 盐城 224600)

股骨头坏死属临床高发性骨关节病症,致病机制繁杂,大量研究表明,该病与风湿病、烧伤及血液病等有关,可随病情加重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为进一步提高诊疗效果,需于第一时间诊断,且结合诊断结果进行诊疗计划的制定[1]。在临床上,CT诊断技术较为多见,其采取螺旋CT进行病灶位置的有效平扫,并辅以成像操作,借助高压注射器于机体肘静脉实施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的注入,仪器需经人工智能触发,设定触发阈值,并采取股骨头电门控技术,在工作站对患者CT容积做有效处理,最终获取股骨头具体影像。然而在不断实践过程中发现,CT技术具一定的局限性,检验准确率有待提升[2]。磁共振技术恰好可以进行CT诊断不足的积极弥补,为进一步探究二者于股骨头坏死中的诊断效果,本研究对2016年5月—2019年12月接收患者开展研究,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区间为2016年5月—2019年12月,探究对象为此区间本科室收入的行股骨头坏死诊断患者,共100例。纳入标准:伴显著疼痛、肢体功能障碍,通过术后证实股骨头坏死;患者对研究持知情态度,且同意参与;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执行;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全身性感染疾病;骨恶性肿瘤;肺部感染者;血液系统疾病;非自愿参与研究;罹患精神疾病。按双色球法分组,可将其划分为常规组(n=50)和观察组(n=50),常规组男性人数28例,女性为22例;年龄临界值38~75岁,均龄(55.65±8.14)岁;病程2-7年,均程(4.50±1.31)年;观察组男性人数30例,女性为20例;年龄临界值40~72岁,均龄(56.02±8.04)岁;病程2~7年,均程(4.50±1.31)年。两组一般资料行SPSS22.0软件分析,如若P>0.05,则具对比价值。

1.2 方法

常规组采取CT诊断,仪器为GE OPtima CT660,具体操作:保持仰卧位,调整相关参数,管电流、管电压调整至120 kV、250 mAs,层间距和层厚参数均为5 mm,调整完毕后,使用CT进行股骨(髓臼上缘至股骨头下缘小转子)的扫描。

观察组行磁共振诊断:检查所选仪器为GE750w,3.0T,维持患者仰卧位,然后对其开展横断位T1WI、横断位T2WI压脂、横断位DWI、冠状位及矢状位T2WI压脂成像。

1.3 观察指标

(1)股骨头及关节积液检出率。(2)初期典型征象检出状况。包括线样征、单一囊变及骨小梁结构和骨髓水肿。(3)病灶检出个数。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涉及资料均借助版本为SPSS 22.0的统计学软件开展处理分析,其中病灶检出个数等计量资料以t检验,表示为();初期典型征象检出率等计数资料则用χ2验证,表示为(%),测定结果以P值表示,P<0.05对比差异显著,且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股骨头及关节积液检出率

统计数据发现,观察组股骨头及关节积液检出率相较于常规组明显升高P<0.05,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 股骨头及关节积液检出率[n(%)]

2.2 初期典型征象检出状况

如表2所示,观察组线样征、单一囊变及骨小梁结构和骨髓水肿检出率相对于常规组具显著提高优势P<0.05,比较成立,有统计学意义。

表2 初期典型征象检出状况[n(%)]

2.3 病灶检出个数

结果显示,观察组病灶检出个数(5.13±0.84)个与常规组(3.23±0.75)个比明显升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t=11.931,P<0.001)。

影像学表现:CT检查后多见骨硬化及囊状透亮区表现,即核心为死骨,周边为新生骨硬化带,由于发病不同,其表现亦有不同,一般而言,早期CT表现常以局部骨小梁变粗为主,中期患者则有新生骨硬化带、髋臼低、周围存有骨质增生等表现。晚期表现有关节整体变形。磁共振检查呈局限性斑片状亦或是条状、斑点状T2WI异常信号,有部分患者有楔形和斑片状表现[3]。

3 讨论

股骨头坏死属骨关节高发疾病,疾病进展缓慢,在发病前并未有显著表现,随病情加重,直至中晚期,机体会自感显著疼痛,但此时已延误了黄金诊疗时机,效果欠佳,预后不良,增加诊疗难度[4]。为此,早期诊断、尽早治疗为临床诊疗股骨头坏死基本前提。据调查,股骨头坏死多因股骨头供血不足亦或是中断或是受外界暴力所引起,使股骨头内相关组织及细胞发生坏死,同时伴股骨头结构异常变化,对关节正常活动产生一定影响,降低存活质量[5]。临床采取X线检查、磁共振及CT等方式进行此病的诊断,而在不断实践中发现,X线检查操作程序简单,医疗成本低,但局限性较大,如漏诊及误诊率高、辐射大等,不符合人们对现代化医疗服务的需求,伴随医疗技术发展,X线运用率明显下降,一般采取磁共振及CT进行股骨头坏死的检查,与其相比,CT、磁共振优越性更多[6]。

本次研究取2016年5月至2019年12月接收患者实施研究,以CT(常规组)、磁共振检查(观察组)分组,结果发现,观察组股骨头坏死及关节积液检出率相比于常规组具显著提升优势P<0.05;观察组病灶检出数量较常规组显著升高P<0.05;在初期典型征象(线样征、单一囊变及骨小梁结构和骨髓水肿等)检出率上,观察组高于常规组P<0.05,提示磁共振技术能够进行股骨头坏死检出率的有效提高,亦能准确检出关节积液,较于CT,其优势更为显著。在张孝春文献中,其对2018年1月—2019年8月患者实施研究,以病理学诊断为参考依据,进行CT、磁共振检查效果的对比,结果发现,磁共振检出率93.75%相较于CT检出率83.75%明显升高,与此次研究结果近似一致,证实本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及可靠性[7]。与CT相比,磁共振优势包括以下几方面:①能够多方位成像、且立体成像;②在进行软组织扫查时优势极为明显;③可进行病灶分布位置、形状及大小等情况的准确勘察,并加以有效反映;④辐射较小,且射频脉冲安全性较高,对机体损伤幅度较小;⑤借助磁共振实施诊断,可开展多层析扫查,不会局限于病灶所处位置等问题而难以检查;⑥探查范围广,速度快。值得注意的是,CT于股骨头坏死检出率中效果欠佳,但其亦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如辨识度高、连续扫描等,能够为医生提供多层次影像学信息,作为诊疗方案制定的关键辅助信息[8]。核磁共振检出率及病灶检出个数均高于CT诊断,考虑是该诊断技术采取射频脉冲取得机体电磁信号,并对机体信息重新建立,进而实现病情全方位监测目的,在检查过程中几乎无辐射,无显著损伤,且外界因素影响较小,检出准确率更高[9]。

综上,与CT诊断相比较,股骨头坏死诊断采取磁共振技术效果更为理想,其检出率更高,且于初期典型征象检出方面更具优越性,临床可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征象股骨头磁共振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Ki-67、p53、CerbB-2表达与乳腺癌彩色超声征象的关系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