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活血行气利水汤联合消胀散外敷治疗肝硬化腹水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2021-03-30梁志海

智慧健康 2021年4期
关键词:行气利水腹水

梁志海

(韶关市曲江区人民医院,广东 韶关 512100)

0 引言

因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炎为乙肝肝炎,如果患者未得到及时治疗,导致其肝脏长时间受到损伤,进而造成肝细胞坏死、变性,促使纤维组织增生,患者肝脏的质地变硬,发展为肝硬化[1]。腹水是肝硬化患者在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腹水可突然发生,也可为逐渐发生。肝硬化腹水患者常常伴有腹壁静脉曲张、低血糖、营养不良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2]。乙肝肝硬化患者一旦出现腹水,1 年的病死率可达15%,5 年的病死率最高可达85%,具有极高的致死率[3]。因此,对肝硬化腹水的有效治疗方式的研究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活血行气利水汤联合消胀散外敷治疗肝硬化腹水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展开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于2017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中,选取30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15 例采用西药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15 例采用活血行气利水汤联合消胀散外敷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组。对照组:男性9 例,女性6 例;年龄39~66 岁,平均(52.49±10.39)岁;病程2~10年,平均(6.19±2.42)年;诊疗时间2~14 年,平均(8.21±3.52)年;疾病类型:肝炎肝硬化9例,酒精类肝硬化4 例,其他类型肝硬化2 例。研究组:男性8 例,女性7 例;年龄38~66 岁,平均(51.98±10.52)岁;病程2~10年,平均(6.22±2.38)年;诊疗时间2~13 年,平均(8.05±3.47)年;疾病类型:肝炎肝硬化10 例,酒精类肝硬化4 例,其他类型肝硬化1 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一步展开比较。

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经过多普勒彩超检查显示:肝脏缩小,肝脏表面凹凸不平,肝脏边缘变浅,肝脏实质的回声不均匀,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变大,肝静脉内径变小且扭曲;经过内镜或者钡餐检查显示胃底出现静脉曲张;经过腹腔镜检查或者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后被诊断为肝硬化;经过CT 检查显示患者肝密度下降,肝脏出现了结节样变化。除了最后一项标准外,其余任何一项即可确诊。②中医诊断标准:分为气虚血瘀证、气滞慢阻证、湿热蕴结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符合各个证型中的2 项主症+2 项次症,或者符合各个证型中的1 项主症+3 项次症,即可确诊。

纳入标准:生命体征平稳者;意识清醒,能够良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检查和治疗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与我院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合并肝肾综合症、肝性脑病、消化道大出血、肝癌等并发症者;伴有肾脏、心脏、血液以及内分泌等疾病者;准备妊娠女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西药治疗,进行静脉滴注人血白蛋白、还原性谷胱甘肽等对症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比如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腹腔感染等。

研究组:给予患者活血行气利水汤联合消胀散外敷治疗,药方:茯苓15g,泽泻15g,猪苓20g,泽兰15g,柴胡15g,郁金15g,赤药20g,茵陈15g。根据不同证型的患者药方加减,针对腹痛胀患者,加香附;针对尿少腹胀患者,加车前子、砂仁;针对胸闷咳喘患者,加紫苏子、葶苈子;针对神疲乏力患者,加山药、黄芪。每日1 剂,用水煎煮,分早晚2 次温服。在此基础上,联合消胀散治疗,将牵牛子、桂枝、柴胡、槟榔、茯苓、防己、大腹皮、莱菔子、木香等研成粉末,装入瓶中备用。用时,将葱白、白醋加入其中并调匀,将其敷于脐周。

2 组均连续治疗30 天。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疗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腹围减少幅度在8cm 以上,B 超检查可观察到脾脏缩小并未见到液性暗区,移动性浊音阴性,为效果显著;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腹围减少幅度<8cm,B 超检查可观察到脾脏缩小或无变化,液性暗区减小,轻度移动性浊音,为有病情好转;未达到上述标准者为无效[4]。治疗有效率=效果显著率+病情好转率。

肝功能指标包括肝功能指标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

临床症状体征:包括腹胀、尿少、乏力、黄疸以及肢肿。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均得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以及症状改善时间

结果显示,对照组中出现1 例恶心,1 例腹泻,1 例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研究组中出现1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7.692,P=0.006)。对照组与研究组的症状改善时间分别为(35.39±7.15)天、(27.55±6.38)天,具有明显差异(t=3.169,P=0.004)。

3 讨论

在中医上,肝硬化腹水属于“单腹胀”“鼓胀”范畴,该病主要特征为“腹大如鼓,皮色苍黄,腹部青筋显露”,本病发病机制为肝、脾、肾功能失调,聚水而胀,病理性质属于本虚标实,以标实为主者,治疗上以温中健脾、疏肝理气为主;以本虚为主者,治疗上以滋阴柔肝、温补脾肾为主;针对失代偿期患者,其治疗以健脾益气、化瘀软坚、行气利水为主[5]。

在此次研究中,与接受西药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活血行气利水汤联合消胀散外敷治疗的患者,其治疗有效率达到了100%,远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86.67%,其肝功能指标的改善程度更优,并且其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表明活血行气利水汤联合消胀散外敷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效果更好。方中的茯苓、猪苓、泽泻具有渗湿利水的功效,赤芍具有活血、凉血、消肿功效,泽兰能够活血利水消肿,柴胡具有行气疏肝之功效,郁金可行气活血,茵陈可退黄利水[6]。将其合用,可发挥利水功效,同时又不伤阴,活血兼具行气,调整患者的血、气、津液的代谢,能够消除腹水。从现代药理研究角度出发,猪苓中含有猪苓多糖,以及泽泻能够促进氯、钾、钠等电解质的排出,具有显著的利尿功效,其利尿机制为抑制肾小管重吸收。茯苓多糖具有显著的抗肿瘤和抗炎效果,能够促进T 细胞活化,提升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7]。赤芍能够发挥抗纤维化效果,同时发挥护肝作用,对炎性因子的释放具有抑制作用,改善患者肝脏微循环状态,促进肝细胞正常代谢的恢复以及正常血液供应的恢复,促进已损伤肝细胞的修复以及再生[8]。

消胀散外敷脐穴,能够通过经络调整人体脏腑血气功能,其原理是脐为五脏六腑之体,元气归藏之根[9]。从现代医学角度而言,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部最后闭合的位置,其表皮角质层薄,将药物敷于此处,药物容易穿透被吸收,通过经络深入于内而发挥药物归经,促使药物效果达到脏腑经气失调的病变之处,发挥出以气调气的作用,以及气行水行的目的[10]。并且对于顽固性腹水,加用消胀散外敷脐穴后具有增强利尿的作用。在此次研究中,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相比西药治疗,活血行气利水汤联合消胀散外敷治疗的安全性更高。中药注重人体的整体调理,性质温和,对患者产生的副作用小,因此不良反应更少。

综上所述,对肝硬化腹水患者采用活血行气利水汤联合消胀散外敷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效果显著,并且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行气利水腹水
Hepatology|有针对性地降低门静脉肝压力梯度可改善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腹水控制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国医大师治肾病水肿验方精选
复方葶苈子汤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经验
哪些疾病易与肝硬化腹水混淆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浅谈茯苓在宠物临床上的运用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学与练(明理篇)
腹水浓缩回输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