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党生教授火针联合中药治疗神经性皮炎经验总结

2021-11-30刘志杰赵党生李洋洋曹思齐汤胜男

智慧健康 2021年4期
关键词:火针神经性皮炎

刘志杰,赵党生★,2,李洋洋,曹思齐,汤胜男

(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2.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广东 深圳 518101)

0 引言

神经性皮炎又名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以阵发性剧痒和皮肤苔藓样变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1]。北宋《圣济总录》[2]提出的“牛皮癣”得到了中医学家的广泛沿用,因其皮损状如牛领之皮,厚而且坚,故名。本病因多发于颈项易摩擦部位,故亦称谓“摄领疮”。赵党生教授为省级名中医、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长期投身于中医外科学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其运用火针疗法治疗顽固性、难治性皮肤病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有幸随赵党生教授跟诊学习,切实体会到运用火针联合中药的方法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效果尤为突出,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赵党生教授不但继承了古代医家们有关牛皮癣的理论,并且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进一步完善、拓展,突出现代社会中缘由焦虑、紧张、失眠等神经精神及心理因素,认为本病是一种有痒感的心身性皮肤病[3]。其中神经焦虑状态是神经性皮炎患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患者的重要情志障碍,不仅妨碍本病的康复,而且增加病情的顽固性和复杂性。本病由内、外多种因素联合致病,外因多为风湿热之邪蕴阻肌肤或硬领等外来机械刺激诱发致病。在内因方面,赵教授将现代医学“神经、精神因素致病”观点[4-6]和中医情志致病学说结合,指出内在因素多为精神过度紧张、焦虑忧郁,心神失守,心火偏盛,经络失疏,以致气血运行失职,凝滞肌肤所致;或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郁化火,肝火郁滞,气血失和,导致皮肤干燥枯槁、阵发性剧痒。最后,病久失治误治,阴液耗伤,营血亏虚,血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去濡养,以致皮肤粗糙肥厚,状如枯木。

2 治疗方法

祖国医学认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也。”“外科之法,最重外治。”与内服药物相比,外治法直达病所,针对性强、操作简便,起到以外治内,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重要作用。赵党生教授强调外治法以火针治疗为主,内治法以口服中药调理脏腑为主。

2.1 火针疗法

2.1.1 针具的选择

火针针具粗细选择的考量因素主要是火针刺激量与患者的疼痛耐受程度。刺激量是机体在受到针刺时所产生的反应量,火针刺激量的大小强弱决定着临床疗效的优劣。针体愈粗,刺激量愈大,疼痛愈甚;针体愈细,刺激量愈小,疼痛愈缓;赵老师倡导为了获得临床疗效的最大化和患者对疼痛耐受的依从性以及便于留针期间的补泻手法操作,选用硬质合金材料制成的尖头盘龙柄细火针(0.5mm×50mm)或者改良“毫火针”(0.35mm×30mm 普通不锈钢毫针)做火针针具。这种毫火针烧针时不烫手,烧红时不软针,针刺时疼痛轻微,便于长时间使用。

2.1.2 火针的选穴

火针属于针灸技术的一种,其选穴亦应遵循针灸选穴的一般原则。关于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的选穴方法,多数报道以皮损局部为主[7-11],仅有少量报道配合辨证选穴[12]。赵老师结合临床,参考最新专家共识[13],在临床上以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时,一般选取皮损局部施术。

2.1.3 火针的刺法

赵老师用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的刺法按针刺密度分为密刺法、散刺法两种,具体参照《针灸操作技术第12 部分·火针》[14]进行操作。密刺法主要适用于粗糙肥厚、角化过度的重症患者,在皮损处施以密集刺激,每针间隔不超过1.0cm 为宜,以足够的火力热量消坚散结,促进皮损组织的新陈代谢,使增生角化的苔藓样变迅疾变薄软化消散;散刺法主要适用于以瘙痒、密集成群的扁平丘疹为主的早期患者,在皮损处施以疏散刺激,每针间隔在1.5-2.0cm 左右,具有开门驱邪、理气活血的功效,从而止痒、温通经络以改善局部气血的运行。

2.1.4 火针刺入的深度

赵老师强调,火针刺入的深浅不能按毫针的标准,不以有无气至或以手法定深浅,而要以神经性皮炎患者病位的深浅、皮损的厚薄不同而定刺入的深度。一般项部、腰腹部、臀部等皮肤较丰厚处可深刺,骶尾部、小腿伸侧、肘膝足踝、额部、肋间等皮肤菲薄处则浅刺。理论上以穿透表皮层刺至真皮浅层为度,实际操作时以刺入皮损处松手后针柄直立不倒为判断标准。

2.1.5 行针方式与补泻手法

火针疗法通常以快进疾出为主,大部分情况不留针。赵老师根据《千金翼方》所载的“大癥块,当停针,转动须臾为佳。”认为火针疗法应遵循中医学辨证论治、虚实补泻的原则,要求火针刺入穴位或皮损后,需要留针1 分钟后出针。留针期间可行各种补泻手法,使火针的热力缓慢消散,并通过补泻手法扶正祛邪。治疗神经性皮炎患者时,具体操作如下:施术部位常规碘伏消毒后,将点燃的酒精灯尽量靠近施术区域。左手持灯,右手持针,将火针烧至发红、发白后迅速刺入皮损。刺入后立即配合捻转补泻手法:对于实证者宜泻之,以拇指向后用力重,向前用力轻者为泻法;对于虚证者宜补之,以拇指向前用力重,向后用力轻者为补法。补泻手法行针1 分钟后出针,再根据病情需要确定下一个针刺部位,按上法继续施术。

2.2 内治方法

赵党生教授在神经性皮炎的辨证论治时强调,首先要注意局部辨证和全身辨证相互结合,在皮损多局限、病程久远且易反复发作的神经性皮炎诊治中更要以局部辨证为主;其次要按疾病的分期分型论治。

清肝泻火:此法适用于明显伴有情志不遂症状的患者,肝气郁结化火使气血不和,皮肤干枯瘙痒,治疗以清泻肝胆实火的药物为主。具体表现为皮损呈有聚集倾向的圆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皮色正常或略红,表面光泽;伴有心烦易怒,夜寐不安,咽干口苦,每遇情绪波动时瘙痒加重;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数。辨证为肝郁化火证。治以疏肝理气,清肝泻火。方以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药物有龙胆草、炒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等。若瘙痒甚者,可加苦参、白鲜皮、地肤子;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枳壳。

祛风清热利湿:此法适用于感受明显风湿热邪的患者,风湿热邪搏结肌肤发为本病,治疗以祛风清热利湿的药物为主。具体表现为丘疹逐渐扩大,相互融合成片,呈淡褐色,继之局部皮肤枯槁、粗糙、脱屑,皮嵴隆起,皮沟加深,皮纹加宽,互相交错而成苔藓样变,瘙痒时作,夜间加重;舌质淡红,苔薄白或黄腻,脉濡或数。辨证为风湿蕴肤证。治以祛风利湿,清热止痒。方以消风散加减。常用药物有当归、生地黄、防风、荆芥、蝉蜕、知母、苦参、胡麻仁、苍术、牛蒡子、生石膏、甘草、木通等。

养血润燥:此法适用于病久血虚生风化燥的患者,患者多因营血、阴液亏虚,肌肤失养,呈干燥枯木状,治疗以补血生津药物为主,辅以祛风药物。具体表现为皮损状如枯木,色淡或灰白,肥厚变硬似牛皮;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女子可伴有月经不调;自觉阵发性奇痒,搔抓不知痛楚;舌质淡,苔薄,脉沉细。辨证为血虚风燥证。治以养血润燥,熄风止痒。方以当归饮子加减。常用药物有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炒白蒺藜、防风、荆芥、制何首乌、黄芪,炙甘草等。伴有阴液亏虚者加麦冬、玄参;睡眠不佳者加夜交藤、珍珠母。

3 典型医案

高某,女,41 岁。初诊日期:2019 年6 月30 日。主诉:双肘、左耳后、项部皮疹伴瘙痒半年,加重半月。患者半年前上述部位出现圆形扁平丘疹伴瘙痒,后扁平丘疹逐渐融合成片,互相交错而成苔藓样变,呈淡褐色,自觉夜间阵发性奇痒,搔抓不知痛楚。近半月上述症状加重,睡眠欠佳,患者为求诊治,遂至我科门诊就诊。刻下症见:双肘关节伸侧、左耳后、项部皮损粗糙肥厚,呈深褐色,皮嵴隆起,皮沟加深。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诊断:神经性皮炎(牛皮癣),血虚风燥证。治以养血润燥,熄风止痒。处方以当归饮子加减:荆芥12g,防风12g,炙黄芪15g,炒蒺藜12g,生地黄12g,白芍12g,酒当归15g,川芎12g,制何首乌12g,夜交藤15g、珍珠母30g(先煎)、炙甘草6g。7 剂,水煎服,一日一剂,一日三次,每次250mL,饭后半小时温服。同时施以火针密刺法配合留针行捻转补法,每周一次。2019 年7 月7 日复诊,患者自诉火针治疗当日瘙痒即减大半,4 天后瘙痒消失。目前肥厚皮损明显变薄,睡眠明显改善。效不更方,略作加减再进7 剂,仍按上法火针治疗1 次而告愈。3 月后随访,未再复发。

4 讨论

临床治疗神经性皮炎的基本目标是止痒和解除皮损,关键在于突破“瘙痒-搔抓-瘙痒”这一恶性循环。但是,瘙痒机制复杂,瘙痒介质众多,临床用药难以对因治疗,这是瘙痒性疾病难治愈、易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指出,同一类感觉神经元可以同时感受热痛与痒等不同类型的刺激[15],当这一类初级感觉神经元所受刺激达不到痛觉的阈值时则表现为痒。赵老师认为,火针可使皮肤的“痒”迅速转化为“痛”而达到止痒的目的。随着对瘙痒机制的深入研究,复杂的信号通路逐渐浮现,火针止痒的微观机制包括致痒因子与选择性受体、传入神经纤维和脑网络痒觉表达特定区域三个部分协同完成,三者之间密切联系。如李晶晶[16]、张其镇[17]、杨静芬[18]等研究结果表明火针可以通过直接破坏或是减少瘙痒介质,从而减少痒感神经冲动的产生,来达到止痒的目的。另外有学者根据Dhond RP[19]的研究成果推测,通过火针强烈的针刺感,可快速、有效抑制大脑产生痒觉,缓解搔抓欲望。中医学从病机上讲气血不和则为痒,气血不通则为痛。从症状轻重上讲“痒为痛之渐,痛为痒之甚。”火针直接作用于表皮与真皮之间,提高痛觉从而降低痒觉起到立竿见影的止痒效果。火针良好的止痒效果打破了“瘙痒-搔抓-瘙痒”这一恶性循环,这是火针能够治疗神经性皮炎的关键。

另外,已有研究显示[20]:火针正是利用其损伤、炭化、激活、促进、吸收、排出和协同等机制使肥厚粗糙、苔藓样变的牛皮癣快速治愈的。赵老师强调火针有效治愈牛皮癣的机制可能在于:第一,火针刺入皮损后,周围病理组织被灼伤坏死,刺激周围正常组织将坏死的病理组织吸收,然后缺损的组织通过周围健康组织的再生进行修复,重新恢复原有的正常皮肤组织;第二,火针直接刺激皮损,病变组织被灼至炭化,粘连的组织得到疏通松解,局部血液循环状态随之改善,利于疾病的恢复;第三,赵党生教授结合国医大师贺普仁先生的学术观点[21],在原有针刺操作的基础上配合补泻行针手法,既发挥了火针的治疗作用,又拓展出普通针刺补泻行针的功效,使火针的治疗效果大大提高。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已经被肯定[22]。火针联合内服中药更是能够作用于脏腑-经络-肌腠之间,加强了祛风透邪、除湿清热的局部作用,放大了激发经气、温通经络、行气活血、养血润燥之全身功效,从而在神经性皮炎的治疗中取得良好疗效。

猜你喜欢

火针神经性皮炎
火针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火针联合西药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卤米松乳膏联合维生素E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分析
抗病毒药物联合火针与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的疗效分析
火针疗法联合甲硝唑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逃不开的痒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染发
——皮炎
当心季节化妆品引发的面部皮炎!
夏日需防凉席导致的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