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护理与时间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比较分析

2021-03-30梁秀琴

智慧健康 2021年4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脑梗死满意度

梁秀琴

(武威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 武威 733000)

0 引言

脑梗死是指患者大脑局部组织长时间缺血缺氧后导致脑组织坏死或软化的现象,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死以及致残率[1]。临床认为,脑梗死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以及早解除脑梗死现象、降低神经功能损伤为主[2]。时间护理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以时间为基础围绕患者展开一系列的护理措施,针对患者病情,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对应的护理措施,最大程度保证患者治疗安全,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促进患者身体康复[3-4]。对此,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采用时间护理,并将其护理结果与常规护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分析其临床价值,详见下文所示。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在2018 年6 月至2020 年6 月接收治疗的60 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时间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其中观察组30 例,男性17 例,女性13 例,年龄在56~82 岁,平均(66.5±4.5)岁;对照组30 例,男性16 例,女性14 例,年龄在52~81 岁,平均(57.2±4.3)岁。两组患者年龄以及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知情本次研究并自愿加入研究;均经由临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患者;均采用相同手术治疗。

排除标准:患有精神异常以及心理障碍疾病;患有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以及肝肾功能异常;临床资料不完整;不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内容为: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心理特征采取合适的方式与患者沟通交流,询问患者对疾病治疗的看法,并针对患者产生不良心理情绪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疏导;与患者讲解治疗成功案例以及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护理和治疗;②病情监控护理:在术后,护理人员应定时对患者的身体指标进行检测,并观察指标变化规律,如出现异常应及时与医师汇报,并配合医师对患者展开急救;③日常护理:注意保证患者室内通风和温度,避免患者受凉;严禁患者饮食辛辣或油腻等刺激性食物,避免影响临床疗效;定期对患者所处病房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加重患者病情。

观察组患者采用时间护理,护理内容为:在患者发病后6h 至5d 需严格观察患者基础的生理指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等变化;如患者需要进行侵入性检查,应尽量避开晚上9 点至第二日凌晨5 点,每天首次服药时间应在早上6~8 点,如患者1d 内需要多次服药,护理人员应根据药物半衰期时间选择合理的服药时间;由于脑梗死患者胃肠功能也较为虚弱,因此,患者饮食次数应尽量在4 次及以上;疾病相关知识等健康宣教应在早上9~11 点,心理健康护理应在晚上7~9 点,康复训练时间应在早6~8 点、下午2~4 点以及晚上7~9 点,且在训练期间内,需根据患者实际恢复情况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案和时间。

1.3 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满意:患者及家属对本次护理评分在80~100分;较满意:患者及家属对本次护理评分在60~79 分;不满意:患者及家属对本次护理评分在60 分以下。护理总满意为满意以及较满意总和。

NIHSS 评分、MESS 评分、Barthel 评分: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ES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总分为100 分,分数越低,说明患者恢复越好。

SAS 评分、SDS 评分以及QOL 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分数越低说明患者心理状态越好,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总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以(%)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由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护理满意度

数据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之间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护理满意度对比[n(%)]

2.2 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SAS 评分、SDS 评分以及QOL 评分

数据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之间QOL 评分、SAS 评分以及SDS 评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2 所示。

2.3 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NIHSS 评分、MESS 评分、Barthel 评分

数据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之间NIHSS 评分、Barthel 评分、MESS 评分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3 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SAS 评分、SDS 评分以及QOL 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SAS 评分、SDS 评分以及QOL 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后NIHSS 评分、MESS 评分、Barthel 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后NIHSS 评分、MESS 评分、Barthel 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脑梗死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中一种,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但近年来,随着群众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导致脑梗死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发展[5]。脑梗死主要是由于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进一步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后病变坏死,从而引起患者神经功能受损[6-7]。脑梗死患者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发病的因素、机制以及时间确定治疗方案,患者发病时间的长短直接关系到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在临床中,脑梗死患者治疗后致残率约在50%左右,因此,为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在患者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也十分关键[8]。时间护理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护理中,基于时间理论,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9]。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在患者发病后的6h 至5d 对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指标进行检测,可有效保证患者治疗安全,及早发现患者是否存在脑水肿等并发症[10-11]。为避免影响患者睡眠质量,侵入性检测需尽量避开患者夜间睡眠时间,其次,患者首次服药时间根据患者的血压变化规律选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药物疗效,随后根据药物半衰期时间长短选择合理的用药时间,使患者能够按时按量用药治疗,更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12]。在时间护理中,为避免加重患者肠胃负担,对患者采取少食多餐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患者肠胃蠕动,恢复肠胃功能[13]。在早晨9~11 点进行药物相关等知识的健康宣教,主要是因为这段时间大脑活跃度最高,患者记忆力更强,而心理健康教育在下午7~9 点进行,主要是由于这段时间人体更容易出现不良心理情绪[14-15]。

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采用时间护理,并将其护理结果与常规护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数据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之间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明显(P<0.05),可见,相较于常规护理,时间护理更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之间QOL 评分、SAS 评分以及SDS 评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可见,对脑梗死患者采用时间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之间NIHSS 评分、Barthel 评分、MESS 评分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见,对脑梗死患者采用时间护理更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现象。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对脑梗死患者采用时间护理联合常规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相较于常规护理更具有临床优势,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脑梗死满意度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