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护理对脑瘫患儿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1-03-30乔云飞郭亚君

智慧健康 2021年4期
关键词:脑瘫组间患儿

乔云飞,郭亚君

(1.郑州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2.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52)

0 引言

脑瘫即小儿脑性瘫痪,是小儿出生一个月内未发育成熟阶段产生非进行性脑损伤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综合征,在影响患儿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同时,还会增加患儿家庭与社会的负担。所以积极有效的防治小儿脑瘫至关重要[1]。但受限于患儿机体发育状态(即系统不完善),无法开展手术治疗或是给予大剂量药物,因此临床针对脑瘫患儿所采取的干预方案以护理为主,通过纠正患儿的病理症状促使其实现康复。本研究选取我院于2017年12 月至2020 年4 月时段内收治的136 例脑瘫患儿展开对比研究,采用个性化护理对脑瘫患儿进行护理,通过对比常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 年12 月至2020 年4 月时段内收治的136 例脑瘫患儿展开对比研究,纳入标准:①经临床检查与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有关疾病的诊断标准相符;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③患儿家属在全面了解研究内容后签署授权声明。排除标准:①合并存在重度心肝肾疾病的患儿;②合并存在精神疾病的患儿;③合并存在重度癫痫的患儿;④既往存在治疗史的患儿等;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 例。对照组男36 例,女32 例;年龄为1~5 岁,平均(3.41±0.92)岁;病程1~31个月,平均(13.64±5.71)个月;重度脑瘫18 例,中度脑瘫22 例,轻度脑瘫28 例。观察组男34 例,女34 例;年龄为1~6 岁,平均(3.39±0.88)岁;病程1~32 个月,平均(13.51±5.77)个月;重度脑瘫19 例,中度脑瘫23 例,轻度脑瘫26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资料方面作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病房环境护理以及患儿家长宣教等。

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内容主要包括康复护理,心理干预,引导式教育。

(1)康复护理。①语言锻炼护理: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期间需通过眼神与患儿进行交流,可以刺激患儿的说话欲望,有利于其修复语言功能,从而帮助患儿早日开口说话。②服药护理:尽可能选择冲剂药品,在喂药的时候首先要将患儿的头部适当地抬高,避免发生呛噎等情况。③生活能力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指导患儿正确掌握自行洗漱、穿(脱)衣服、二便方法,训练期间因患儿的认知能力、肢体功能相对较差,护理人员应给予充足的耐心,并在患儿正确完成训练内容后给予鼓励,有利于培养患儿的训练信心与积极性,进而提高其训练质量。④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确保患儿的日常饮食结构平衡,且食物便于摄入,避免患儿食用刺激性较大的食物。(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工作,针对其负面情绪给予有效安抚,并在陪伴患儿期间保持足够的耐心,通过积极引导树立患儿的治疗信念。(3)引导式护理[2-3]:①年龄较小者可采用鼓励性动作进行赞扬,可采用抚摸、微笑、鼓励性动作等肢体语言;年龄较大者鼓励患儿用语言交流,鼓励其说出内心感受,帮助患儿疏导心理障碍,可通过奖励玩具、糖果等方式拉近与患儿心理距离;②对于存在认知障碍的患儿需辅以认知工具,以激发患儿认知能力;③借鉴幼儿园风格,将病室和康复训练室适当装扮,墙面上装饰卡通绘画、气球等,天花板上悬挂纸质热气球,米奇、小羊肖恩、熊大、熊二等经典动画人物,以降低患儿因环境陌生带来的恐惧感。

1.3 观察指标

①认知有效性:若患儿认知能力基本等同该年龄段的健康儿童,属于优秀;若患儿认知能力停留在亲密事物层面,属于一般;若患儿无法认知外界事物,属于较差;计算公式如下:(优秀+一般)/总例数×100%。

②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其中生活能力以BI 指数为参考,共10 个维度,百分制,所得分数与患儿生活能力为正比关联;运动功能以GMFM-88 为参考,共5 个维度,满分3 分,所得分值与运动功能为正比关联[4]。

③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患儿出院前家长以匿名填写问卷的方式对护理情况进行评判,百分制,若得分超过80 分,为满意;若得分介于60 分-80分区间(含60 分、80 分),为基本满意;若得分不足60 分,为不满意;计算公式如下:(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④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认知能力对比

观察组患儿的认知有效率为97.41%,高于对照组患儿的63.24%,组间差异明显(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儿认知能力对比

2.2 两组患儿运动功能、生活能力对比

观察组患儿的运动功能、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如表2。

表2 两组患儿运动功能、生活能力对比

2.3 患儿并发症及家长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29%,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7.06%;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47%,家长护理满意度为83.82%;组间差异明显(P<0.05)。如表3。

表3 患儿并发症及家长护理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脑瘫患儿的病灶以脑部为主,持续发展会影响四肢功能,不利于患儿正常发育、生长[5-6],是引起小儿机体运动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运动障碍是主要表现,可伴随智力低下、癫痫等;通常表现为身体发软或发硬、自发运动减少、反应迟钝、哺乳无力、头围异常、头不稳定以及斜视等症状[7-8],积极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是患儿实现康复的根本保证[9-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认知有效率、运动功能、生活能力以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相关数据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即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7.06%,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3.82%,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可见个性化护理对脑瘫患儿的预后发展有促进意义。原因分析:在本研究中所采取的个性化护理方案主要包含健康护理、心理干预以及引导式护理三个方面;其中健康护理通过语言锻炼护理可以帮助患儿尽早地开口说话,服药护理可以提高患儿的用药有效性、安全性以及依从性,从而为患儿的早期康复奠定良性基础,而日常生活能力锻炼护理方案有利于锻炼患儿肢体与眼睛的协调能力,饮食护理可保证患儿饮食结构的平衡,日常所需营养物质摄入充分;心理干预不仅可以安抚患儿家长的难过情绪,还有利于患儿保持愉快心情自然接受各项康复训练;引导式护理则主要是通过肢体语言赞扬年龄较小的患儿,并辅以认知工具激发其认知能力,以促进其康复。所以联合三种护理方案形成的个性化护理模式在脑瘫患儿临床治疗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脑瘫患儿临床接受个性化护理可改善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有利于患儿获取更好的生活能力与认知水平,还能优化患儿家长对护理方案的认同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脑瘫组间患儿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小儿惊厥不要慌,记住这些护理知识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优化课堂展示操作 促进有效生成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