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倍他司汀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及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21-03-30谢献伟

智慧健康 2021年4期
关键词:丹参注射液动力学

谢献伟

(普宁市云落镇卫生院,广东 普宁 515300)

0 前言

脑供血不足是指脑组织局部血液供应不足造成脑功能障碍,多见于60 岁以上老年人,患者主要出现反复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症状[1]。脑供血不足发生主要与脑动脉硬化有关,脑动脉粥样硬化影响脑血流动力学,使脑血液循环受阻,导致脑细胞严重缺氧、缺血,进而造成患者脑功能受损。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包括抗凝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其中丹参注射液是一种活血化瘀的中成药,药效温和,可以改善患者脑供血不足情况,但是整体治疗效果并不明显,而倍他司汀是一种组胺类药物,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有研究[2-3]表示,针对脑供血不足患者基底动脉系统血流不畅情况,采用倍他司汀可发挥显著扩张作用,使患者脑组织血流恢复。因此,本研究对倍他司汀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及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本院2018 年3 月至2020 年7 月收治的70 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法分组,将采用常规治疗的患者纳入参照组(35 例),将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倍他司汀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组(35 例)。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参照组:男性20 例,女性15 例;年龄65-86 岁,平均(73.68±6.52)岁;体质量指数20-28kg/m2,平均(24.52±2.58)kg/m2。研究组:男性18 例,女性17 例;年龄66-85 岁,平均(73.70±6.55)岁;体质量指数20-28kg/m2,平均(24.63±2.62)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本次研究分组情况具有临床可比性,本研究内容通过本院院委会和医疗领导小组审核。

纳入标准:①因反复头晕、头痛等症状就诊者;②年龄>60 岁者;③出现精神意识异常、运动神经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者;④临床资料完善者;⑤治疗依从性较好者;⑥文化程度初中以上者;⑦患者本人、家属均对本次研究内容具有知情权,入组前签署知情同意协议(协议签署原则:独立、记名、自愿)。

排除标准:①合并癫痫、精神分裂症或心理障碍疾病者;②急性脑卒中者;③内耳眩晕症者;④血液系统异常者;⑤恶性肿瘤患者;⑥心、肝、肾等机体重要器官严重器质性病变者;⑦对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治疗方法无法耐受或不能够遵医嘱治疗者;⑧合并内分泌系统疾病者;⑨拒绝签署知情同意协议者。

1.2 方法

给予参照组患者丹参注射液(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Z13020777 规格10mL*5 支。静脉滴注,每次注射20mL,每日注射1 次,持续治疗2周。研究组患者采用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河南辅仁怀庆堂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4697,规格2mL/10mg)静脉滴注,将药物40mg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 中,每日注射1 次,持续治疗2 周。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治疗效果,即显效、有效、无效等情况,其中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脑血流动力学: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1d、治疗2 周后基底动脉搏动指数(PI)、脑血管血流速度(Vm)等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上述各项;③不良反应:记录两组用药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面色潮红、药物疹等。

1.4 疗效评判标准

显效:患者治疗2 周后头晕、头痛症状完全消失,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26 分;有效:患者头晕、头痛症状显著缓解,MoCA 评分15-26 分;无效:患者头晕、头痛症状未见明显改善,MoCA 评分<15 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以百分比(%)、均数±标准差()表示,并分别行χ2、t检验。若检验得出P<0.05,则说明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基底动脉PI 低于治疗前,Vm 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后基底动脉PI 低于参照组,Vm 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应用相应药物方案治疗期间,各项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慢性脑供血不足是指由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脑内血液供应不足而造成的脑功能障碍,造成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因素包括椎动脉引起动脉血管痉挛或狭窄、血流动力学障碍、血液粘稠度高、血栓形成等,都会减少脑血流量,进而造成脑区供血不足。慢性脑供血患者会出现疲劳乏力、说话困难、肢体麻木等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甚至会提高残疾率[4]。因此,临床应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时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促进脑血液循环恢复正常。早期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病情具有可逆性,通过提高脑血流量,减少神经元的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可以有效改善病情。

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其中丹参注射液是一种治疗脑血管或心血管疾病的中成药,可促进血管血液流通,改善脑供血不足情况。但是随着临床广泛应用,有研究[5]认为丹参注射液药性温和,见效缓慢,治疗效果有限,而倍他司汀是适用于脑动脉硬化、脑血栓、脑供血不足治疗的药物,该药物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可以显著提高血流量,改善脑微循环,缓解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这说明相比于丹参注射液,采用倍他司汀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较理想。这是因为丹参注射液是一种中成药,虽具有活血化瘀、通脉养心的功效,但并不能通过脑血屏障缓解脑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所以达不到理想效果。倍他司汀不仅能扩张心血管、脑血管,改善微循环,还能抑制血浆凝固或血小板凝聚,并延长血栓形成,有利于提高椎底动脉血液通畅性,有效增加心、脑血流量,所以倍他司汀治疗效果更显著[6]。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改善,而且使用倍他司汀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效果优于用丹参注射液治疗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对比P>0.05。由此可见,倍他司汀改善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效果优于丹参注射液。分析原因,倍他司汀是一种组胺类药物,不仅可以对抗儿茶酚胺收缩血管的作用[7],使患者动脉压降低,还可以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8],促进微循环的改善,同时也能扩张椎底动脉血管,增强血流动力学[9],有利于血液循环满足脑组织血液供应[10],有助于改善患者脑供血不足的情况[11-12]。

综上所述,倍他司汀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治疗效果显著,还可以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

猜你喜欢

丹参注射液动力学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小天体环的轨道动力学
诺保思泰®阿加曲班注射液
脑梗塞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鱼腥草注射液在养猪生产中的妙用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素及丹酚酸A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本草园——丹参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有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