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进行强化治疗的临床价值

2021-03-30莫锡尚

智慧健康 2021年4期
关键词:阿托缺血性急性

莫锡尚

(阳西县人民医院,广东 阳江 529800)

0 引言

脑卒中又称作脑中风或脑血管病,多因人体大脑里面的血管突然破裂出血或因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缺血、缺氧而引起。在临床上,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等“四高”特点。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急性期定义指发病2 周之内,一般发病3~5 天超早期。无论是脑出血还是脑梗死都属于脑血管病范畴,在临床上属于典型的神经内科疾病,因此一旦确诊急性脑卒中,需严格执行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待患者病情平稳后尽早执行康复治疗,从而有效致残率。根据临床经验得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中老年人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随着社会发展,老龄化形式加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在近年来持续提升[1];为探究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抽取33 例患者展开针对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开展时间由2019 年6 月至2020 年6月,研究期间共收治33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选择电脑抽签途径加以分组,观察组(n=16)与对照组(n=17),对照组行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其中男性9 例,女性8 例,年龄45~76 岁,平均(61.67±4.55)岁,主干梗死7 例,非主干梗死10 例;观察组行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其中男性9例,女性7 例,年龄46~77 岁,平均(62.35±4.87)岁,主干梗死6 例,非主干梗死10 例;两组患者均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经CT/MRI 确诊,发病时间均在72h 以内,患者及家属已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存在肝肾功能不全者、精神异常者、血液系统性疾病者、恶性肿瘤者;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基础资料对比P>0.05,可对比。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建立全程生命体征监控,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常规治疗,并控制患者血糖、血压水平,通过口服阿伐他汀等药物稳定其动脉斑块[2]。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方式,选择药物: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国药准字 J20180029,规格:75mg·7s,杭州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出品),75mg/次,1 次/d,口服给药[3]。同时选择奥扎格雷钠(国药准字 H20113011,规格:4mL:80mg,新乡东升制药有限公司出品),80mg/次,溶于适当量电解质或5%葡萄糖溶液中,2 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措施,选择药物:立普妥阿托伐他汀钙片(国药准字 H20051407,规格:20mg·7 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出品),40mg/次,1 次/d,维持治疗在6 个月以上。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指标包括显效、有效、无效,若治疗后患者生命指标稳定,生活完全自理,神经损伤恢复,未见并发症,即为显效[4]。若治疗后患者生命指标控制良好,在辅助下可生活自理,神经损伤情况明显改善,未见严重并发症,即为显效。若治疗后患者生命指标较差,生活自理能力差,神经损伤严重,即为无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治疗有效率[5]。

通过NIHSS 评分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通过BI 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5d 时的评分差异。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差异,包括TC(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高敏C 反应蛋白)、Cr(血肌酐)、ALT(谷丙转氨酶)水平之间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 处理数据,“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高达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56%,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BI 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其NIHSS、BI 评分对比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I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其TC、LDL-C 水平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LDL-C 水平低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BI 评分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BI 评分对比()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LDL-C 水平对比()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LDL-C 水平对比()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Cr、ALT 水平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其hs-CRP、Cr、ALT 水平对比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s-CRP、Cr、ALT 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Cr、ALT 水平对比()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Cr、ALT 水平对比()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属于常见性脑血管疾病,多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6],临床研究发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脑卒中患者的80%以上,且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水平水平的提升,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渐加剧,致使近年来的脑卒中发病率不断上升,目前,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近年来,我国每年脑卒中新发病数达200 万到250 万,每年死于脑卒中的人约150 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目前最常见的卒中类型,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

临床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患病后不仅会导致患者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还将促使缺血缺氧性坏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7]。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致病因素较多,多由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继发,近年来相关研究证实,血管退化是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高发因素之一,随着病情发展,将促使患者出现口眼歪斜、流涎、口齿不清、发音困难等,部分患者可出现失语症、吞咽困难等症状,除此之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还会感觉到一侧肢体无力或者麻木,行走时步态异常且容易跌倒。由此可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对人体神经功能的损伤较为严重,因此在临床药物的选择中,如何在提升临床效果的同时,保障患者神经缺损的正常恢复十分重要。

阿托伐他汀是近十几新年开发的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以钙盐形式存在;是冠心病、高血压及脑血管病的一、二级预防药物。目前国际上常用的他汀类药物可分为三代,第一代通过发酵的方法得到,包括洛伐他汀、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第二代为人工合成的消旋体,常见氟伐他汀;第三代为人工合成的对映体,包括罗伐他汀、匹伐他汀等。本次研究发现,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身体的副作用较小,是一种十分典型的他汀类血脂调节药物,能够有效抗炎、稳定斑块、预防心血管疾病[8],治疗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方面,阿托伐他汀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能保护内皮功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保护靶器官,改善预后,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降低其CRP,缓解临床症状;阿托伐他汀用于高血压患者,可降低CD40、CD40L 表达,发挥降压作用,提升患者生理舒适度。在治疗脑血管疾病方面,阿托伐他汀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可降低其超敏-CRP 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阿托伐他汀用于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可抑制半胱氨酸蛋白酶3、5 表达,缓解血管痉挛症状,促进疾病转归。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接受有效控制的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患者,不仅其临床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优于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同时其血脂水平与hs-CRP、Cr、ALT 水平的改善也优于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由此可见,通过合理控制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抑制胆固醇合成,减少动脉粥样硬化,从而有效达到降脂的效果[9]。同时,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卒中患者能够有效改善其卒中面积,控制神经功能的转归[10];本次研究证实,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与晚期预后情况,降低出现心血管疾病及心血管死亡的风险,虽然其对于人体而定肾脏功能存在一定的影响,但通过合理用药,科学规避其药物副作用,能够有效控制其动脉内脂蛋白的合成,降低氧自由基的释放,消除血管痉挛、脂质代谢异常风险,达到良好的斑块稳定效果。

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缺损,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研究。

猜你喜欢

阿托缺血性急性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评价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急性心包炎1例
老年冠心病运用阿托伐他汀钙复合曲美他嗪的临床诊治效果分析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卵圆孔未闭与缺血性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