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卒中应用氯吡格雷配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3-30徐治广

智慧健康 2021年4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徐治广

(叶县中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200)

0 引言

急性缺血性中风主要发生在50 岁以上的人群中。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缺血性中风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它的临床反应包括头痛、恶心、昏迷、麻木和其他局部神经功能缺损的突然症状。缺血性卒中急性期高危患者的发生率高达25%~60%,且预后较差。如何提高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预防疾病的发展是临床关注的重点。阿司匹林是一种解热镇痛药,它具有抗凝血和血管扩张作用,它通常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塞[1-2]。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的血小板凝集抑制剂。在本项研究中,我院选取2017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收治的240 名急性脑卒中患者,探讨氯吡格雷配合阿司匹林的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240 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20 例,男62例,女58例,年龄40~80岁,平均(59.32±5.36)岁。观察组120 例,男64 例,女56 例,年龄40~80 岁,平均(59.22±5.2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后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对该研究给予完全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我们医院的伦理委员会也充分了解了这项研究并批准该研究。

纳入标准:CT、MRI 确诊,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14 年版)的诊断标准[3],均符合动脉粥样硬化型;最近尚未用过影响本研究效果的所有药物,且均已在知情同意下签名。

排除标准:心源性栓塞患者;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有精神病史患者:患有重要器官疾病(例如心、肝、肺和肾)的患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降血压、降血糖、脑保护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5,口服,25mg)治疗,初始剂量0.3g/次,1 周后0.1g/次,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42,口服,25mg)治疗,连续治疗1 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使用卒中量表(NIHSS)评分,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 个月,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得分越高说明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越严重。②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得分:在治疗前和治疗1 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分数越高说明日常自理能力越好。③不良反应的发生:两组在治疗1 个月内出现皮疹、腹痛、食欲不振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对本研究中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经t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 评分(8.26±3.7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3.65±3.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分)

表1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分)

2.2 两组患者的ADL 评分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的ADL 评分(63.15±8.0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50.69±7.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ADL 评分(,分)

表2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ADL 评分(,分)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3%,与对照组4.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n,%)

3 讨论

在患有急性脑卒中的患者中,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在发病后的1d 至2 周继续增加。患者的致残和死亡风险会大幅增加,尤其是在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的条件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十分关键,相关研究指出[4-5],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引起的血栓与急性脑卒中的形成有关,因此应加强临床抗血小板治疗,避免血栓形成。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是常用的血小板药物,然而单独使用效果不明显。

患者中风后,神经系统受到损害,运动、视力、言语和感觉等功能下降等症状很容易出现,导致残疾几率增加。因此,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减轻残疾并使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是中风早期的关键问题。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可以明显改善神经功能,通过本研究治疗,观察组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其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阿司匹林经口服吸收良好,起效迅速,但长期使用很容易损害肝、肾功能。氯吡格雷是二磷酸腺苷抑制剂,能够达到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6-8]。相关研究指出,不同的刺激源是血小板活化的主要原因,具有不同作用机理的抗血小板凝集药物的联合作用可以多种方式防止血小板活化,避免血栓形成[9-10]。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的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事实证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自理活动,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应用氯吡格雷配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吃氯吡格雷最好测下基因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餐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服用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能治病的“阿司匹林树”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氯吡格雷和奥美拉唑药有冲突
每日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