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疗法治疗哮喘持续状态伴发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

2021-03-30王晓媛

智慧健康 2021年4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哮喘住院

王晓媛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0 引言

哮喘是较为常见的呼吸科疾病。我国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4%[1]。哮喘持续状态主要指哮喘严重发作持续超过12h,且可伴发呼吸衰竭,早期死亡率约为10%[2]。哮喘持续状态伴发呼吸衰竭是一种急危重症,一旦确诊需立刻采取急救措施,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3]。有相关临床报道指出,将综合疗法应用于哮喘持续状态伴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收效较满意[4]。在此次实验中,对60 例哮喘持续状态伴发呼吸衰竭病患的血气指标水平开展对比和探讨,旨在探讨两种治疗对策对于提高肺功能效果的差异性,现将此次结果阐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哮喘持续状态伴发呼吸衰竭患者共60 例开展此次研究,将入选对象通过双盲随机法分为两组,即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观察组中女性12 例,男性18 例,年龄在40~70 岁,接受综合疗法;对照组中女性11 例,男性19 例,年龄在42~70 岁,接受常规方法处理。研究项目均按相关流程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哮喘持续状态伴发呼吸衰竭患者或其家属签署了诊疗知情同意书。对两组各项临床上数据通过统计学比对后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全部患者均符合哮喘持续状态伴发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5];②经实验室检查PaO2均小于60mmHg;③精神正常者;④均表现为憋喘、呼吸困难、双肺有哮鸣音等症状;⑤未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⑥获得受试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临床信息资料不全面;②其他肺部疾病及免疫功能下降者;③有肝、肾及其他内器官疾病者;④患者存在失联风险;⑤心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处理,待全部患者入院后,持续监测其循环功能、呼吸功能等,一旦发现上述指标之一异常,应积极对症治疗。观察组实施综合疗法,具体如下。

①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0.25g 氨茶碱(开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 022974;规格2mL:0.25g)+40mL 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推注,2h 内无明显改善者持续静脉滴注,滴速控制在0.5~0.8mg/(kg·h),控制氨茶碱每日用量低于1g。根据实际病情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将200~400mg 的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吉林敖东药业集团延吉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 023641;规格2mL:0.25g)稀释后静脉注射,每日1 次,待病情缓解后逐渐减少用药剂量。痰多者,及时吸痰,使用支气管镜辅助吸痰或雾化稀释痰液。②吸氧治疗:待病人入院后,应及时进行吸氧治疗,每日给予低浓度(低于40%)、低流量(1~3L/min)吸氧,为避免因分泌物粘稠、气管黏膜干燥而引发的痰栓,需要用加湿器对呼吸道进行湿化。③纠正机体酸中毒症状与水电解质紊乱:若病人血液pH<7.2,给予250mL 浓度为5%的碳酸氢钠注射液(广东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 023752;规格250mL:12.5g)进行静脉滴注,每日1 次,直至酸中毒症状完全消失。若病人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及时给予补液治疗,使体内水电解质保持平衡。若病人呼吸浅表且伴有神志不清,甚至昏迷,二氧化碳分压进行性升高伴严重酸中毒时,给予机械通气。

1.3 观察指标

①通过统计病患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1s 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血氧分压(PaO2)等对两组肺功能指标进行评价比较。②根据疗效标准进行评价,患者治疗后哮鸣音、憋喘、呼吸困难症状均完全消退,且查体无阳性体征则表示痊愈;治疗后哮鸣音、憋喘、呼吸困难症状改善超过30%,且查体好转则表示为有效;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则表示无效。③通过统计患者的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aO2)、住院时间等对两组的各项生理指标与住院时间进行观察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 23.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肺功能、住院时间、各项生理指标)以()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总有效率)用(%)表示,卡方检验,若P<0.05 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60 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对比

两组治疗前各项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哮喘持续状态伴发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后的PaCO2水平更低,PaO2与FEV1水平更高,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所示。

表1 60 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比较()

表1 60 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比较()

2.2 60 例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更高,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2 所示。

表2 60 例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比较[n(%)]

2.3 60 例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与住院时间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哮喘持续状态伴发呼吸衰竭患者的RR指标、血氧饱和度更高,住院时间更短,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3 所示。

表3 60 例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与住院时间对比()

表3 60 例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与住院时间对比()

3 讨论

哮喘发病过程由多种细胞共同参与,具有复发率高等特点[6-7]。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及环境恶化加剧,使得近年来哮喘发病率越来越高。呼吸衰竭是肺换气与通气功能出现严重障碍[8-9],人体无法正常进行气体交换,造成二氧化碳潴留与缺氧,导致代谢与生理功能紊乱[10-12]。

哮喘持续状态伴发呼吸衰竭是一种急危重症,一旦确诊需立刻采取急救措施[13]。常规处理方法主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对症治疗,对于哮喘持续状态伴发呼吸衰竭有一定的疗效,但其也具有局限性,治疗效果尚不理想,同时治疗后病人的死亡率较高,有效率较低,容易引发医疗纠纷[14-15]。患者伴发呼吸衰竭时,换气与肺通气功能通常有不同程度的障碍。静息状态下,无法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综合疗法可在呼吸道通畅条件下,纠正二氧化碳潴留、缺氧与酸碱失衡引起的代谢功能紊乱,缓解支气管肺泡萎缩与呼吸肌疲劳,改善内环境,促进CO2排出,进而改善哮喘症状。在此次研究中,相较于常规处理方法,哮喘持续状态伴发呼吸衰竭患者通过综合疗法治疗后的PaCO2水平更低,PaO2与FEV1水平更高,临床有效率更高,RR 指标、血氧饱和度更高,住院时间更短,提示综合疗法的疗效更佳,有利于控制病情发展,改善血气指标水平,纠正代谢功能紊乱,促进哮喘症状改善,进而改善预后。

研究结果表示,综合疗法对于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改善肺功能等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普及与推广。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哮喘住院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中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6例临床观察
踏莎行 住院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