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发ST 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2021-03-30刘锦旋

智慧健康 2021年4期
关键词:心肌心肌梗死危险

刘锦旋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0 引言

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是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以及健康,有研究显示,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年龄、性别等均为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近年来,STEMI 的发病情况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且发病较为严重,病死率极高,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预后情况[2]。为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经济情况均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由于STEMI 对于人们的生活、寿命以及生活质量、经济负担方面均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近年来,为了研究STMEI 的相关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导致STMEI 有许多因子。目前STEMI 在世界范围内仍然是导致早死的主要原因,尽管最近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关于其最佳治疗方法仍存在争议。大多数STEMI 是由继发血栓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管闭塞引起的,随后心肌损伤的程度取决于血管所覆盖的心肌面积、闭塞时间和侧支的存在[3]。因此,迅速恢复血管通畅是治疗这种疾病的基石,尽管广泛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已显著改善了预后,但关于最佳抗血栓/抗凝和介入治疗策略的争论仍在继续。有研究显示,早发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的生命安全、生活质量以及生活负担均具有一定的影响[4],所以本研究选择探讨其发病危险因素以及预后的情况。为探讨研究早发ST 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回顾我院2019 年5 月至2020年5 月接收的早发ST 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并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0 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患者10 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观察组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我院2019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接收的早发ST 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并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0 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患者10 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观察组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观察组年龄为18~30 岁,平均(27.84±2.15)岁;对照组年龄18~31 岁,平均(27.95±2.18)岁。经过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回顾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整理,包括一些常规的危险因素,例如肥胖情况、脂代谢、血压情况等,体重超过23kg/m3定义为肥胖,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定义为高血压,脂代谢情况依据脂代谢紊乱标准进行定义,心肌梗死则按照标准进行诊断,患者血清中心肌标志物增高合并缺血现象发生或ST-T 发生改变或影像学显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或形成病理性Q 波。对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采取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实验数据首先进行资料分析,若为计数资料则采用χ2检验,若为计量资料则采用t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

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来说,吸烟、超重以及高脂血症的比例明显增高,甘油三酯水平以及心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观察患者预后情况

患者经过治疗随访情况显示,发生MACE 的概率为20%,预后效果不佳。

表1 临床特征(n,)

表1 临床特征(n,)

3 讨论

心肌梗死(MI)是在年轻个体有2%~10%的变化发生率的非典型疾病。冠状动脉疾病(CAD)危险因素的日益流行,例如糖耐量降低和青春期肥胖,正在抵消年轻人所提供的保护作用。因此,在这一人群中,早期识别和风险因素的控制至关重要[5]。

年轻人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老年人群不同。患者过早心肌梗死趋向于呈现较少的动脉粥样硬化,大多是由一单支血管病变,并且通常具有良好的结果相比于老年患者。大多数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相应的心脏病的发展和调查都具有主要的遗传成分。识别这些可能的遗传修饰物对疾病表型的影响可能对早期发现处于危险中的年轻人非常有用。近年来,早发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研究表明,遗传学在早发心梗的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其遗传力约为63%。另据报道,有10%~15%的AMI病例是由与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的必要突变引起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胆固醇代谢最常见的遗传疾病之一,并且是FH 相关基因的突变,例如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载脂蛋白B(APOB)、原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 9 型(PCSK9)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衔接蛋白1(LDLRAP1)可以增加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并导致AMI[6-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上最严重的心脏急症之一。由于发病急、进展快、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长一段时间AMI 一直是研究热点。但是,最近的许多研究报告说,AMI 的发病率已开始下降,并且这种下降主要集中在60 岁以上的年龄人群中。老年人是AMI 高发的主要人群,然而,AMI 的年轻群体中的发病率也逐渐呈上升趋势。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年轻人可以表现出许多临床症状,例如缺血性胸痛,并且临床病程非常短。一些患者甚至经历心脏性猝死。尽管流行病学研究已经确定,包括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家族史(CHD)在内的各种行为和症状可能是AMI 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仍然是世界范围内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病因。大量STEMI 患者由于心肌梗死而逐渐发展为心力衰竭[8]。及时的再灌注对于挽救梗死后的缺血性心肌至关重要,但是梗死相关动脉本身的冠状动脉血流恢复会引起心肌损伤和心肌细胞死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RI)。STEMI 中导致IRI 的因素很复杂,涉及微血管阻塞,炎症,活性氧释放,心肌电击和激活心肌细胞死亡。因此,需要额外的心脏保护措施以防止心脏受到IRI感染[9]。尽管在动物研究中已将许多机械调理程序和药理学方法鉴定为有效的心脏保护方法,但由于多种原因,将它们转化为临床实践却相对令人失望。过去几年中,关于STEMI 心脏保护的新数据不断涌现,必须重新评估旧的心脏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并强调新的心脏保护治疗目标和新治疗策略。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凝血和纤溶途径相关的脂质是复发性心肌梗死的重要预后指标。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关键危险因素,目前的指导方针表明,一线治疗应侧重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STEMI 的标准治疗方法,可降低复发性心肌梗死(MI)的风险。然而,成功PCI 术后2%~6%的患者再次发生心肌梗死,并且与不良的临床结果相关。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幸存者有很高的复发风险,其原因是复杂和多方面的。例如,支架血栓可导致复发性心肌梗死,尽管新型耐用聚合物药物洗脱支架具有抗血栓特性,导致血栓粘附程度较低。其他可能导致复发性心肌梗死的事件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和富含脂质的斑块破裂[11-12]。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来说,吸烟、超重以及高脂血症的比例明显增高,甘油三酯水平以及心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过治疗随访情况显示,发生MACE 的概率为20%,预后效果不佳。于对照组,经过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吸烟、超重以及高脂血症为早发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且患者的预后不佳。

猜你喜欢

心肌心肌梗死危险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超声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伴心力衰竭1例
心肌桥是什么病?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查出“心肌桥”怎么办
喝水也会有危险
藏在心里的“桥”
拥挤的危险(三)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