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火映红的青春
——记全国劳动模范、中色大冶冶炼厂熔炼车间澳炉一班班长邵志村
2021-03-30王刚叶建国
王刚 叶建国|文
23年,邵志村从一名普通的冶炼工成长为湖北省首席技师、中国有色集团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有色金属行业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成为亿万产业工人大军中令人瞩目的明星。
2020年11月24日,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出资企业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冶炼厂(以下简称“冶炼厂”)熔炼车间澳炉一班班长邵志村当选全国劳动模范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传遍了中国有色集团,传回了他湖北黄冈的老家。中国有色集团党委专门发出贺信表示祝贺,妻子接站时笑着落泪,女儿抑制着欣喜,将这一喜讯悄悄告诉了她所有的朋友和同学……
23年,邵志村从一名普通的冶炼工成长为湖北省首席技师、中国有色集团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有色金属行业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成为亿万产业工人大军中令人瞩目的明星。
炼铜更炼人
1997年,从技工学校毕业的邵志村,被分配到中色大冶冶炼厂工作。在父亲的强烈建议下,他申请到当时工作条件最艰苦,作业环境最恶劣的熔炼车间反射炉岗位工作。
当时的反射炉已经沿用了40年,虽然心里早有准备,但艰苦程度仍超乎 了邵志村的想象:吐着火舌的高温熔池,隔着衣服能把人的皮肤灼伤;抡起来18 磅的大锤清理溜槽,累得能让人把隔天的饭都吐出来。
邵志村在澳炉堰口进行清理作业
父亲告诉他,岗位越艰苦,越能锻炼人。一次炉前作业,他一不留心将铜包装得过满,如果不是吊运铜包的父亲细心发现,就可能造成炉前跑铜事故。父亲将他唤到跟前,抬手就是一个耳光,“叫你干事不认真”父亲严厉呵斥着他。从小到大没有挨过父亲打的邵志村,被打蒙了,也打醒了。从那以后,他养成了干事极度认真、细致的习惯。
随着冶炼系统改造升级,反射炉换成了从加拿大引进的诺兰达炉,邵志村开始了诺兰达炉的工作生涯。比起反射炉,诺兰达炉技术装备更先进,作业环境、条件更好。炉子虽然比反射炉先进,但却存在一个严重的技术缺陷,就是生产过程中余热锅炉非常容易结焦,结焦到一定程度就会堵塞烟道,单靠振打器清理,并不能起不到多少作用。只有依靠人工清理,可烟道里的结焦块硬得像铁块,炉膛温度更是灼灼逼人。困难面前,冶炼人从不缺少跨越困难的勇气。有一次烟道被堵,几名班组骨干争先恐后要钻进烟道清理。“你们谁都别争,我是班长,重活累活必须我先上!”邵志村的师傅、老班长姜志雄坚定地说。话音刚落,师傅就大步冲到烟道人孔前,一俯身钻了进去。
那一幕,让邵志村深受震撼。他眼前浮现出老一辈冶炼工人开山破土、肩挑背扛,用钢钎和铁锤、人力车等简陋工具战天斗地的场景,从师傅的举动中,他对企业“炼铜育人”的冶炼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
慢慢他也当上了班长。诺兰达炉检修时,他第一个钻进闷热的炉膛,用风镐清理炉底结块,等到人从里面爬出来,两个手掌被汗水泡得皱巴巴的,腰疼得都直不起来。一旁的工友看了,劝他不要老是冲在最前面,他笑而不答。炉台检修排难,他继续冲在最前,攻坚鏖战,他总是撤退得最晚。
邵志村在北京接受全国劳动模范表彰
去年疫情期间,在工友无法返岗、岗位人手缺员超过一半的情况下,他坚守炉台两个多月,其中11 天吃住在炉边。当时,冶炼厂为保证冶化系统不间断生产,在压减系统生产负荷同时,开始频繁调整澳炉的生产组织方式。以往一周一调变成了一小时甚至半小时一调,频繁的调整令澳炉及其附属设备设施平稳运行的压力骤然加大,设备故障率明显增加。为了保证澳炉稳定生产,邵志村把自己变成了抢险队员,哪里的设备发生故障,他就带队奔向哪里,现场组织抢修。澳炉的堰口溜槽经常出现溜槽黏结,严重影响出铜。邵志村干脆住在堰口岗位上。溜槽出现黏结,他等不及槽体完全降温,头一个扑上去,顶着1100 多摄氏度的熔池温度对溜槽进行清打,手套被耐火砖烧穿,防护围裙被烤得冒烟,他全然不顾,一干就是数小时。10 余天20 多个班次的顽强坚守,他多次牵头组织溜槽突击清理抢修,有力保证了澳炉生产平稳畅通,为冶炼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作出了积极贡献。
去年7月,邵志村在岗位巡检的时候发现澳炉圆盘制粒机清理不彻底,他取来安全绳和清理工具准备下到制粒机中清理。班组的职工拦住他,劝他将清理任务留到系统检修的时候。邵志村笑着劝开了拦着他的工友,一个人拿着工具下到了制粒机圆盘当中,顶着高温和粉尘进行清理。制粒机圆盘中扬起的厚重粉尘已经完全吞没了邵志村的身影,只有系在栏杆上紧绷着的不时颤动的安全绳,提示着邵志村的存在。班组几名骨干担心他发生危险,下到制粒机中支援,被邵志村全部赶了上来。邵志村说,这是班里的规矩,最脏最苦最累的活,班长先干。
争气更争光
“你们中国工人不行,新技术,你们根本掌握不了!”1998年,刚刚调到诺兰达炉前岗位的邵志村,向加拿大方面的技术人员请教问题,被加方人员高傲地回绝。
加方人员不教,邵志村就埋头自学。学习的知识涉及铜冶炼、电器仪表、自动化控制、设备、维修等。上班下班的全部空余时间都被他用来学习,有时笔记本写完了来不及买,他就拿女儿的作业本顶上。
1999年4月,加方操作的诺兰达炉发生严重的喷炉事故,导致冶炼厂全面停产。傲慢的加方人员不屑一顾地说,事故不可避免,如果由你们中国人来操作,后果会更严重。加方人员的傲慢和无理,深深地刺痛着邵志村的心。邵志村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干得比你好,比你强!同事都下班后,他留在现场,对照书本所学,分析事故原因,找寻问题答案。
2000年,冶炼厂提前接管诺兰达炉生产。接管当月,邵志村带领班员查找、解决加方遗留的各类复杂技术问题20 多项,成功打破了技术封锁。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2010年,世界上单体最大的奥斯麦特炉在冶炼厂建成投产。澳大利亚的专家告诉邵志村他们,炉子每开一年就要停炉检修一个月,一个月的检修将造成直接和间接的损失超过5000 万。延长炉寿是冶炼提质增效的关键。
不断攻关,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比对,在邵志村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澳炉炉寿由最早的200 多天,提升到475天,到如今已经突破750 天的惊人数字,现在每多生产一天,都在刷新全球同类炉型炉寿的最高纪录。
邵志村与攻关团队成员一道分析实验数据
邵志村在主控室操作
邵志村发明的“拉、放、隔、提”操作法成功解决澳炉的正压易导致设备烧坏难题,实施的“三看一听两确认”投料法,将开炉容易误操作导致烧枪和死炉的问题一举消除。延长澳炉炉衬寿命和提升冶炼氧气浓度,是冶炼厂提质增效重点课题。课题如能获得突破,冶炼成本将得到大幅度优化。邵志村主动请战,在无任何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他带领团队展开了长达2年不间断的攻关探索。通过努力,澳炉炉寿刷新同等炉型纪录达到475 天,打破了国内外澳炉必须一年一检修的惯例,仅此一项创造效益400 余万元。2020年,邵志村继续领衔开展炉寿攻关,通过攻关澳炉第八期炉寿达到785 天,再次刷新世界同类炉型的最高纪录,澳炉由最初的一年一修,通过攻关变成三年两修,到如今的两年一修,技术攻关大踏步的跨越带来的不仅仅是效益,还有中国产业工人对自己的肯定与自信。
一再刷新的纪录,并没有让邵志村满足。他不断探索澳炉生产革新的新技术。他参与了澳大利亚专家主持的澳炉新喷枪,高氧浓,高品位,高加料量生产试验,针对澳方专家的方案,他提出了新的试验方案并获得澳方专家认可,他的方案应用后澳炉氧浓由64%提高到75%,矿煤单耗下降34%以上,年节约成本800 万元。澳方专家冲他竖起大拇指,称他是金牌技工。
去年疫情过后,邵志村针对疫情期间澳炉堰口溜槽容易黏结,严重影响系统生产的问题,组织团队进行攻关。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他通过查阅资料、不断摸索,采用“控制好渣型、温度”等方法,使溜槽黏结有明显好转,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取得了明显生产效益,也为澳炉生产创造了良好的生产条件。
有关澳炉的各种核心技术,不断被邵志村和他的团队吸收掌握,近年来,他和团队通过攻关先后形成革新成果56 项,其中他个人获得3 项国家发明专利,7 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这些成果和专利每年可为企业创造效益超过2000 万元。
技术创新不断,管理创新不停。他在班组推行《绩效一体化考核办法》,职工头一次可以在班组的信息交流群里清晰地看到自己每天当班作业量和工资收入,透明、全量化的绩效考核模式,令班组劳动生产效率和效益大幅提升,班组的绩效管理经验在全公司交流推广。他主持开展的“让班员轮流带班”“让班员共同抓班建”“让每个班员起作用”“让每个骨干都作贡献”的“四让”活动,激发班员工作热情,让每个人都能参与班组管理,班组迸发出巨大活力。由班组自导、自编,自演的班组民主管理微电影《洗衣哥的故事》,入选清华大学教学教材,班组先后被评为中国有色集团红旗班组、湖北省民主管理模范班组、全国机冶建李斌式模范班组、全国机冶建工人先锋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和全国工人先锋号。
一人强不是强,团队强才是真的强。2012年,根据他的提议,冶炼厂在车间组建了职工创新工作室,给他配齐了团队、装备、场地并给予资金扶持。邵志村如鱼得水,在工作室内,他实施了“立”“创”“行”“标”等技术创新工作法和“三提三担”导师带徒培养培训工作法,一面带领团队创新创效,一面提升团队技术业务技能提高团队素质,经过工作室和新工作法的培训“孵化”,8年来,工作室相继有30 余人获得技师资格、20 余人成为高级技师,工作室获“国优QC 成果”10 余项、“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小组7 次,工作室相继被评为“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工作站”“湖北省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
初心映红心
父亲的教育,师傅的影响,个人工作的经历,让邵志村深深地爱上了自己战斗的炉台,加班加点慢慢地成了常态,工作和生活的天平发生了严重的倾斜。邵志村照顾家人的时间越来越少。
邵志村的爱人在湖北大冶市医院工作,每天也是早出晚归,孩子只能托付给年迈的父亲照顾。每天从大冶到新下陆15 公里的接送路程,是邵志村陪伴女儿的时间。
一天,在接送女儿的途中,疲惫的邵志村靠在车上睡着了。当他突然惊醒时,环顾车内四周,却没了女儿的身影。邵志村吓坏了,他沿着公交路线拼命寻找,终于在两站路外的一个巷子里找到了冻得哆嗦的女儿。邵志村紧紧抱着心爱的女儿,女儿哆嗦地说:“我想让爸爸好好休息一下,自己去找爷爷,我想做个懂事的孩子。”抱着3 岁的女儿,邵志村的心像刀扎般的疼。2020年8月,澳炉实施系统小修,加班到深夜的邵志村突然接到女儿的电话,说自己洗澡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邵志村请过假后急忙往家赶。到了医院,腿部骨折的女儿怕邵志村担心,反过来劝慰他说:“爸爸我没事,我很快会好,你能不能在家待几天照顾下我,正好也休息休息?”听了女儿的话,邵志村背过脸去落泪了。在医院陪了女儿一晚后,第二天趁着女儿熟睡,他向妻子作了交代后,又回到了岗位。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邵志村与同事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总是尽力帮助、照顾好身边每一位工友。工友家里有什么困难,他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2015年,班组一名同事罹患肝癌不幸去世,5年来,邵志村每年春节都会去陪他家人一起吃顿年夜饭。班组职工熊雄喜欢钻研专业技术,他将熊雄安排到主控方便他学习技术业务,老职工童红松喜欢搞小发明,他将童红松安排到发明创造空间较大的制粒岗位,给他提供舞台和机会。知道班组每个人的特点和个性,让每个人都发挥所长,让每个人都在岗位上找到家一样的幸福感和归属感。邵志村说,同事就是家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邵志村的爱人说,邵志村和同事在一起的时间,比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多多了。邵志村说,我对我的家庭有深深的愧疚,我只有在以后的生活中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她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她们更好的生活。
家人的理解和同事的支持,让邵志村相信,自己的工作会越干越好,家人和同事的生活会越过越好,企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好,祖国也会越来越好!
2020年11月26日,中色大冶举行座谈会,欢迎全国劳模邵志村载誉归来。在座谈会上,邵志村与公司主要负责人和15年前获得全国劳模称号的老劳模一一握手。面对公司领导和老劳模的勉励,邵志村表示,不忘初心,永葆红心,继续拼搏奋斗,不断弘扬劳模精神。邵志村深知,当前,中国有色集团上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集团公司三次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掀起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热潮,中色大冶40 万吨高纯阴极铜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冶炼技术再次升级迭代,他牢记党的嘱托,带着团队,向新的征途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