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子宫内膜异位症
2021-03-29丁晓红袁源
丁晓红 袁源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影响育龄女性的常见病症,会导致女性出现痛经、不孕不育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女性朋友的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康。
子宫内膜异位症也叫内异症,是由于子宫内膜脱离了正常的位置并开始生长所导致的疾病。子宫内膜细胞原本是在子宫腔内的黏膜层上的,并在雌激素、孕激素的作用下发生周期性的改变,要么定期脱落,混在经血中排除体位,要么变身为受精卵发育的温床。但是有些调皮的子宫内膜跑到卵巢、盆腔腹膜、子宫表面等地方安营扎寨,从而诱发一系列的症状。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表现
内异症的症状表现与月经周期是密切相关的,据相关研究数据表示,约有25%的患者可没有症状,但多数的患者都会表现出一种或多种症状,常见症状如下。
1.疼痛。多见下腹以及腰骶部,通常在经前的1~2天左右出现酸胀感,在经期1~2天时症状加重,多数患者的该症状都会持续一整个经期,有些患者还会在经期结束后持续数日。
2.不孕。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有近一半的患者都会发生不孕,而患有不孕症的患者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患者含有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也是部分患者出现的唯一症状。
3.月经异常。内异症会导致患者出现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月经紊乱或月经前、后出现点滴出现等现象。
4.剧烈腹痛。內异症患者可伴有呕吐、恶心、肛门坠胀感以及肠胀气;疼痛严重者可导致休克。
5.性交痛。通常为深部性交痛,而非阴道口疼痛或阴道浅表性疼痛,在月经来潮前,性交痛最为明显。
6.特殊部位内异症。胸膜内异症者,可在经期出现气胸、血胸;肺内异症者,可在经期出现咯血;鼻腔内异症者,可在经期出现流鼻血;肝内异症者,可出现周期性的肝区疼痛。
7.恶变。虽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恶变率仅有1%,但如果不及时治疗,仍可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
内异症的病情目前尚不明确,但通过诸多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该病的发病机制包括以下几点。
1.经血逆流与种植。这是目前被普遍接受的观点,由于经血逆流(在月经期间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沿着输卵管逆行而上),使子宫内膜碎片进入至卵巢表面、盆腔腹膜等部位并种植、生长,从而形成内异症。
2.免疫。据相关研究表示,机体免疫反应的改变,有可能会导致机体无法识别异位的内膜组织,从而无法及时将其清除,并引发该病。
3.遗传。内异症可能有家族倾向。如果家族内有一名女性患有内异症,那么其女儿患上该病的概率机会增加。
4.体腔上皮化生。由于体腔上皮的组织在反复受到经血、激素或炎症的刺激后,可向子宫内膜组织进行转化,并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体腔上皮的组织包括:子宫内膜、腹腔、输卵管、胸膜组织等。
5.淋巴及血行转移。子宫内膜可通过淋巴以及静脉散播向远处,有学者认为,子宫内膜的间质以及腺体会先侵犯子宫肌层的血管、淋巴,然后再向邻近的器官,或者远处进行侵犯,从而形成异位症。
6.炎症反应异常。内异症是种炎症性疾病,由于患者盆腔内发生严重反应,从而导致与炎症相关的一些因子含量发生异常。这也是导致患者出现不孕、疼痛的原因之一。
7.内分泌异常。主要为雌孕激素及其受体代谢异常,如:雌激素生成增多,而孕激素抵抗。
8.医源性。如腹壁瘢痕、剖宫产后、阴道分娩后的会阴切口等,具体原因尚不明确,不过可能与患者自身的子宫内膜特性有关,较易种植在切口处。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主要是以阻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展、抑制卵巢功能、减少粘连的形成、减少内异症病灶的活性为目的。药物治疗包括:孕激素、避孕药、孕烯三酮、米非司酮或放置曼月乐环等,但是针对卵巢内膜异位囊肿较大者,则需采取手术进行治疗,特别是卵巢包括性质不明者。
2.期待治疗。定期随访,对症处理因病变引发的轻微经期疼痛,可采取布洛芬、吲哚美辛、萘普生等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此种治疗方法适用于轻度内异症者;很对希望生育者,应尽早妊娠,分娩后症状会有所缓解且有望治愈。
3.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保守性手术、子宫切除术以及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其中保守性手术即病灶剔除术,此种手术方式可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将肉眼可见的病灶尽可能地切除,并剔除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分离粘连,较适合需要保留生育功能以及年轻的患者;子宫切除术是将子宫全部切除,保留卵巢,较适合无生育要求、症状严重、复发后经其他治疗方式无效,但年轻且希望保留卵巢功能者;而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则是将全子宫、双侧附件以及肉眼可见的病灶进行切除,较适合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复发后经其他治疗方式无效者。
(作者单位:1.四川省成都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