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绿色治理分析评价
2021-03-29袁春生牛世魁
袁春生 牛世魁
【摘 要】 绿色治理是一种能为绿色生产、管理、供应链、金融等独立概念提供理论框架的“元规则”。在资源型经济转型背景下,公司绿色治理特别是煤炭企业的绿色治理受到利益相关者的普遍关注。文章选取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调研,了解和评价煤炭企业绿色治理现状,从公司治理角度剖析资源型经济企业在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煤炭企业在绿色治理中存在重行为、轻结构机制建设的问题,具体表现在顶层设计、日常经营、绩效考评、企业文化和内部控制等方面与绿色治理要求不相适应。在调研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完善企业组织构架,加大生产环节绿色管理力度,建立健全企业考评制度,将绿色理念深入企业文化以及在内部控制中纳入绿色治理要素,完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等对策建议,期望为提升煤炭企业绿色治理能力从而促进转型升级提供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 绿色治理; 公司治理; 煤炭经济
【中图分类号】 F27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1)07-0101-08
一、引言
随着资源约束和生态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如何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成为各国的重要议题。在新的历史形势与背景下,中国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共十八大会议提出包含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布局,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纳入五大发展理念,十九大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随着世界范围内公司治理研究的深入,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到公司绿色治理在资源型区域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公司治理学科的前沿。2018年10月,我国证监会发布了修订后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要求上市公司应当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将生态环保要求融入发展战略和公司治理过程,形成良好的公司治理实践。绿色治理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其内涵体现为一种跨越国别的、“天人合一”的共享价值观,是一种能为绿色生产、管理、供应链、金融等独立概念提供理论框架的“元规则”。Post等[ 1 ]规定了26个披露项目,认为绿色治理包括治理披露、公信力、环境绩效等内容。李维安等[ 2 ]认为绿色治理是治理主体通过治理机制实施治理手段的一种“公共事务性活动”,强调充分考虑企业经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利用技术创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治理作为公司治理中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国内已有研究尚缺乏对区域上市公司绿色治理情况的详细分析,并且企业作为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关键行动者,有关区域经济转型的研究却很少考虑企业的公司治理情况。因此,从公司治理角度分析和评价资源型经济地区转型中企业绿色治理状况,对发挥企业的市场经济主体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山西省是典型的以煤炭资源为主导的资源型经济区域,在资源型经济转型背景下,山西省作为能源大省和重工业聚集地,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践行绿色理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以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打造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和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作为新时代山西改革开放的三大战略目标,寻求摆脱资源依赖和促进经济转型的出路。煤炭企业作为山西省众多企业的代表,在区域經济转型示范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有效调查山西省煤炭企业绿色治理的实际状况,准确把握山西省煤炭企业绿色治理的经验与不足,对提高山西省绿色治理效率和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同时也为全国其他地区资源型经济转型道路的探索提供经验证据。
鉴于此,本文选取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花科创)这一山西煤炭企业的典型代表,从绿色治理框架、绿色治理机制、绿色治理效能和绿色治理责任四个维度十二个要素对其绿色治理状况进行了全方位调研。
二、兰花科创简介
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上市公司500强企业,成立于1998年,并于同年12月在上交所上市(股票代码600123),是一家典型的以煤炭、化肥、化工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经济企业,其煤炭产业现有各类矿井14座,年设计能力2 020万吨。
兰花科创位于沁水煤田腹地,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产区。在煤炭资源枯竭和新能源不断发展的严峻形势下,兰花科创不断探索走出煤炭资源瓶颈的道路,推动企业产品优化和产业升级。经过不断发展,兰花科创逐渐形成了以煤炭系列产品、尿素系列化肥产品、二甲醚及己内酰胺系列新能源新材料产品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先后获得第一批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山西省功勋企业、山西省第一批创新型企业等荣誉称号,多次入选中国上市公司竞争力百强、价值百强、内控百强等排行榜。因此,兰花科创作为山西省煤炭行业的优秀企业,对其他煤炭企业的绿色治理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
三、调研过程和评价体系构建
(一)调研过程
针对绿色治理中信息获取难度大的问题,本文采取实地调查和访谈的方法,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走进兰花科创的玉溪煤矿、东峰煤矿、大阳煤矿和化工分公司对相关情况进行考察,对开拓队、掘进队、通风队等26名基层管理者进行了访谈,并走访兰花科技大厦,由中上层管理者就企业发展历程和公司绿色治理实践进行了相关介绍。此外,本调研小组还进入矿区家属楼,对职工及其家属进行了相关询问。
(二)评价体系构建
绿色治理以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关注企业的经济、法律、道德和慈善四个方面责任,要求企业的绿色行为从管理层面上升到治理层面。李维安等[ 3 ]以公司治理准则和绿色治理准则为基础,结合我国具体法律实际构建绿色治理评价体系。本文借鉴绿色治理评价体系,结合资源型经济地区企业经营特征和公司治理状况,对绿色治理体系要素进行量化分析,拟定访谈提纲(见表1)。
四、兰花科创绿色治理状况分析
(一)绿色治理架构
治理架构是企业提升绿色治理能力的基础和关键,能从顶层设计方面确定企业绿色发展的愿景和使命,在治理结构安排上提供制度保障。Buysse和Verbeke[ 4 ]论述了将环境问题纳入公司战略规划的重要性,认为企业应该制定前瞻型环境战略。Liao等[ 5 ]认为,公司应建立环保专门委员会等组织来提高公司社会责任绩效。因此,本文从绿色理念与战略、绿色组织与运行两个方面分析评价兰花科创的绿色治理架构。
1.绿色理念与战略
兰花科创始终秉持“诚信创业、广惠员工、造福社会”的企业使命,发展理念与战略大致归纳为四个阶段(见表2)。2009年之前,兰花科创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力争形成煤炭、化肥、精细化工三足鼎立的产业格局,不断提高煤化工企业的竞争力和活力。2010年,兰花科创在发展战略中首次提出努力实现企业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及企业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的最大化。2012年,兰花科创从“强煤、调肥、上化、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四条路径推进转型跨越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由黑色向绿色、分散向集中、低端向高端转变,实现安全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将企业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实力和经营活力的现代化企业集团。2018年到现在,兰花科创着力提升煤炭主业优势,大力实施化肥产业转型,积极开发煤化工新材料,继续推动企业经营发展转型升级,打造主营业务强、发展质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从兰花科创的绿色理念与战略发展过程来看,公司前期注重生产规模的扩张,力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资源型经济转型需求的不断提高,企业逐渐将“资源节约”“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等纳入企业使命,建立可持续发展目标,但还未明确提出绿色治理理念,从而对绿色行为进行有效指导。
2.绿色组织与运行
关于绿色组织,兰花科创积极完善公司治理,建立起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议事规则等较为完善的公司结构,形成了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层之间运作规范、权责明确、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管理机制,并在经理层下设置环保部,负责公司的环境保护工作。此外,兰花科创建立起委员会决策、部门管理监督、研究所执行的分工明确、相互协调的科技研发体系。科技研发体系中分设煤炭研究所、化工研究所,并与太原理工大学、西南化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办研发机构。煤炭研究所主要研究通风安全、采矿技术、机电技术和煤矸石综合利用,着眼于煤炭资源的高效开采和利用;化工研究所下设化工新产品研发中心、节能降能技术研究室,着眼于化工新产品的开发利用和节能降能。
关于绿色运行,兰花科创实行建设项目环保第一审批权,各类新、改、扩建项目在选型、选址过程中均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充分考虑环境影响因素,从源头上严控新增污染源,完善建设项目环保手续;各类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用,坚决杜绝先建后批、边批边建、批建不符、未验先投等违法建设行为,确保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率、环保“三同时”执行率均达100%。此外,兰花科创还注重改善作业环境。
(二)綠色治理机制
治理机制从经营管理方面来评价企业的绿色行为。Kong等[ 6 ]提出绿色创新是公司处理环境问题的核心能力。李文君和王海兵[ 7 ]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能控制企业社会责任风险,使供应链上的利益相关者调整和优化内部控制,从而形成具有协同共生能力的内部控制网络。Saunila等[ 8 ]认为,绿色投入水平是评价公司绿色治理状况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从绿色运营、绿色投融资、绿色行政和绿色考评几个方面考察兰花科创的绿色治理机制。
1.绿色运营
绿色运营需要从绿色供应链(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和绿色经营制度等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来考虑。
从绿色供应链来看:2016年兰花科创设立A、B级供应商等级制度,合同履约率一直保持100%。据2018年兰花科创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兰花科创秉承“严格审查、优化结构、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的年度评价原则及动态管理原则,从履行、售后、响应、紧急情况处理等各方面对供应商进行动态评价考核,进一步优化了供应商资源。但到目前为止,兰花科创并未明确提出和强调“绿色采购”。兰花科创连续五年合同履约率达100%,供应商的质量及信誉等因素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因此要全面提升企业绿色治理水平,应在供应商管理体系中将“绿色采购”作为核心因素。
从绿色生产来看:首先,兰花科创努力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原材料和能源等),并积极尝试开发二次资源(如利用“废渣”“废气”等)。2018年,兰花科创煤矸石综合利用率62.4%,主要用于制砖;粉煤灰综合利用率58.6%,主要通过锅炉掺烧、外售制砖、水泥添加等方式进行利用;炉渣综合利用率44.65%。其次,为了在绿色生产中防止物料流失,兰花科创积极实施废物利用方法。对生产中产生的废矿物油、废催化剂等危险废物由具有专业资质的单位进行回收处理并在处理过程中严格执行危废转移联单制度,危废安全处置率达100%。此外,兰花科创致力于改进设备和工艺流程,通过流程再造开发更佳的绿色生产模式。2018年,兰花科创煤矿生产企业实施矿井水及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提标改造项目、锅炉烟气、在线监测系统项目等68个项目。化肥化工企业实施了吹风气、烟气达标排放改造及装卸栈台VOCs治理等环保提升改造、锅炉除尘系统改造等90余个项目。通过传统生产流程向绿色生产流程的转变,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增强了绿色治理能力。最后,兰花科创实施清洁生产和产品升级。年产2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是其推进煤化工产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和产品结构调整的重点项目,曾列入山西省晋城市“十二五”规划重点工程项目。
关于绿色营销和绿色经营制度,在搜集资料和对基层管理者及相关员工访谈过程中,只了解到针对市场变化,兰花科创注重灵活调整销售策略,不断加大市场和用户开拓力度以确保主导产品基本保持产销平衡,并未了解到其在销售煤炭和化工产品时突出强调绿色营销,并且也未设置科学严谨的绿色经营制度作为企业绿色运营的制度保障,关于此方面内容,公司也没有明确的披露。
2.绿色投融资
2011年,兰花科创累计投入环保资金4 943万元,建成主要污染物自动监控系统、矿井水排水管路改造等50多项环保工程项目。2012年以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为目标,投入环保资金5 767万元,实施环保综合治理项目52项,投入节能专项资金1.05亿元,企业环境行为评价全部取得蓝色及以上等级,煤矿均获得“省级生态示范矿井”称号。2013年,公司累计投入环保资金8 159万元,实施了一系列环保综合治理项目。2014年,重点围绕煤炭企业储煤场粉尘治理和化工企业锅炉脱硫综合治理,累计投入环保资金3 448万元。2016年,累计投入环保资金3 893万元。2018年煤矿生产企业共投资20 586.67万元,进行了自动监控和优化改造等68个项目。化肥化工企业共投资22 404.68万元,主要实施了吹风气、烟气达标排放改造等8项环保提升改造项目。
兰花科创的绿色投资数额可观,说明其在有意识地利用绿色投资提升企业的绿色治理能力。2011—2013年,兰花科创的环保资金投入逐年递增且数额较大,2013年以后却显著降低,可能的原因在于前期环保设施建设和投入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后期随着环保工程的建设和环保工作取得成效,资金需求开始减少。但是关于绿色融资方面,兰花科创的披露却很少。
3.绿色行政
为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环境事件,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及晋城市环保局相关文件要求,公司煤矿及化肥化工单位及时对其预案进行了修订并备案,围绕煤泥水排放、污水超标排放、污水外溢、甲醇槽泄露、氨泄漏、气柜着火次生环保污染事故、二甲醚球罐泄露等开展了多项环保应急演练。同时,应市环保局要求于2018年11月在新材料分公司开展了晋城市2018年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演练,检验了新材料分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提升了公司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能力,这说明在国家政策规范和地方政府干预的绿色行政管理下,兰花科创在积极探索绿色行政模式。
4.绿色考评
兰花科创将环保工作纳入生产管理和经济考核体系,年初层层签订环保管理目标责任书,年底量化考评,使环保相关考核指标逐级分解、责任到人。根据公司年度环保目标和污染减排指标,年初与各下属单位签订环保目标责任书,逐级分解环保指标,将环保责任下移到基层,落实到车间、队组。公司环保部门通过定期、不定期等各种形式监督检查,重点对各单位的各类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及环保“三同时”执行情况、各类污染物排放状况、各类环保设施运行情况及现场管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及重点环保项目计划落实、危废规范化管理、放射源管理、重点企业自行监测与环境信息公开等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检查,限期整改检查出的问题,消除了企业环境安全隐患,确保了企业环保工作的稳定运行。
(三)绿色治理效能
治理效能直观测度企业在节能减排、废物利用等环境方面的表现,不少学者将这些因素纳入企业环境绩效考评当中[ 9-11 ]。绿色治理效能包括绿色节能、绿色减排和绿色循环利用三方面,其中绿色循环利用是兰花科创的短板。绿色节能方面,兰花科创的煤矸石综合利用率62.4%,粉煤灰综合利用率58.6%,原料利用率在逐年递增,同前五年原料利用均值相比提高近15个百分点,但是可由技术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完善能源效率规划,进一步提高原料的综合利用率。改造项目及相关治理活动共投资20 586.67万元,占总投资金额比重上升近20个百分点。绿色减排方面,实施环境保护“源头控制、过程监管、末端强化”的治理方针,以此推进污染减排工作,2011—2018年度,兰花科创的废水、废渣、废气等主要污染物都达到有效防治,排放总量总体呈递减趋势(见图1)。
(四)绿色治理责任
治理责任衡量企业对社会公众、投资者及员工等利益相关者的绿色责任履行情况。Meng等[ 12 ]认为绿色信息披露能传递企业绿色治理状况的信号,反映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状况。除绿色信息披露外,本文從对外绿色公益、对内用工包容等方面分析评价兰花科创的绿色治理责任。在调查中发现,兰花科创能够认识到企业经营行为对社会、环境会产生负面影响,能够积极采取措施减少这些负面影响,这与绿色治理准则的规定相适应。
在公益活动中,兰花科创主要重视扶贫工作,不断健全组织机构,加大扶贫资金投入。例如,帮扶特困户实现脱贫,采取“金秋计划”助力困难职工子弟大学生入学,设立互助基金资助补偿患病职工。但是企业却未着重强调对外的绿色公益活动,未来兰花科创可以进一步提高绿色公益活动的频率和质量。
绿色信息披露中,兰花科创能够适当接受监督,并对相关部门的监督做出及时回应。近年来,监管部门在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原则的基础上,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要求上市公司提高信息披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兰花科创在积极做好日常信息披露工作的同时强化分行业经营信息、重大事项、环保信息、扶贫信息、社会责任等相关信息的披露。2018年,公司累计发布各类定期报告4份,各类临时公告48份。
绿色包容是兰花科创在绿色治理责任方面的一块短板,未能在企业培养和塑造包容性的绿色文化。
五、兰花科创绿色治理存在问题
在前文对兰花科创绿色治理现状剖析的基础上,对比南开大学绿色治理准则课题组[ 13 ]发布的《〈绿色治理准则〉及其解说》,本文总结出其绿色治理中执行准则的具体情况(见表3)及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兰花科创在绿色治理中存在“倒逼”情况,重行为轻结构机制建设,同时说明兰花科创对绿色发展的强制性要求表现较好,而自愿性要求表现则一般,绿色治理架构和绿色治理机制仍是兰花科创今后改进的重点。具体来说其在公司绿色治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绿色治理架构的顶层设计方面薄弱
首先,兰花科创虽然在企业经营发展中逐渐将“资源节约”“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等纳入企业使命,但未明确提出绿色治理理念并以绿色标准、指南对绿色治理行为指明方向。其次,绿色治理架构维度下绿色组织与运行尚有不足之处,未构建科学严谨、清晰明确的绿色治理组织架构。主要表现为:第一,董事会尚未明确其对绿色治理的“制定、监督”等职责,进而不能全面地对企业绿色治理体系和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负责;第二,管理层也未明确各自所在部门应承担的绿色治理责任,制定出科学的绿色经营制度并有效执行;第三,企业不能将绿色治理目标明确化、岗位化和专业化,因而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员工也不能明确自身关于绿色治理的责任所在。绿色治理机制和架构的顶层设计方面薄弱,是阻碍企业绿色治理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
(二)绿色治理要素尚未纳入生产管理各环节
兰花科创在绿色治理机制维度下绿色运营表现较好,说明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积极融入“绿色发展观”,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绿色运营的产业链来看:首先,在绿色采购(供应链)中,兰花科创作为采购方着重考虑的是供应商资源的质量与信誉,而尚未将绿色治理因素纳入其中,未能突出绿色采购,并且近年来对供应商的良好控制下,质量及信誉等因素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绿色治理要素在进一步增强绿色营运能力中显得更为迫切。其次,在绿色生产方面,兰花科创未能摆脱煤炭矿产资源限制,只在煤炭及化工产业链上进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且近年来也未实施有效的无烟煤、化肥、精细化工等产品结构的优化措施,这样不能促进企业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飞跃发展。最后,企业在产品营销中仍采用传统营销方式,而未强调绿色营销相关意识并采用绿色营销相关手段。
(三)未深化绿色考评体系
根据相关访谈和兰花科创社会责任报告披露,该企业在薪酬制度中实行工资总额与企业绩效挂钩原则,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企业分配。其绩效考评体系以生产效能为主导,虽然将环保工作融入了绩效考评体系,但仅仅是将生产污染的减排、污染后的修复作为重点进行检查和监督,并未将绿色治理整体因素纳入绩效考核中。绿色治理绩效评估机制缺位阻碍了上市公司绿色考评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四)绿色包容体系不健全,缺乏绿色治理意识
兰花科创的企业文化多侧重生产方面,进行员工培训和教育的内容主要在安全生产和效率提高方面,包括矿井通风与安全、矿井瓦斯防治、矿井地质学、矿井水害防治、测量学等核心课程,以及组织参与“煤炭行业形势及发展趋势的思考”“煤矿双重预防机制体质建设”等专业论坛学习。但是,兰花科创绿色文化塑造方面薄弱,没有在企业中贯彻落实绿色治理文化,也未开展绿色治理相关培训和教育、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绿色公益活动。
(五)绿色治理内控制度及环境会计相关细则缺失
兰花科创在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内部控制多侧重产品质量和数量的核算与监督,未明确制定有关绿色治理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机制;兰花科创的会计体系中主要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其职责集中于预算、核算、成本管理、税务筹划等,有关绿色投资融资的具体细则尚未明确,也未指出环境会计绿色核算的实施细则。
六、兰花科创提升绿色治理水平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企业组织构架,明确企业等级链中的各级责任
在董事会下专门设置绿色治理委员会(见图2),该委员会全面负责绿色治理工作及环境保护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定期听取相关部门管理层的工作汇报,积极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绿色治理委员会的五项具体职责分别归属于行政部门、技术部门和生产部门。
企业行政部门的职责主要有综合协调、公文处理、档案管理、人事管理及后勤服务。组织并实施环境管理制度、整体环保规划措施和制定环保突发事故应急制度属于综合协调范畴,建立健全环保管理台账和资料属于档案管理范畴,因此这些职责应由行政部门管理层负责,调度人员协助绿色治理委员会执行,并定期汇报相关工作。从行政部门抽调有关人员成立环保制度执行监督小组,负责组织实施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制度及环保措施等,为企业外部的节能减排打下良好基础;抽調相关人员成立环保应急小组,主要研究并制定环保突发事故的应急措施及相关的事前规避措施;抽调相关人员成立环保资料管理小组,负责填写和保管环保相关的台账和资料。
企业技术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宏观目标制定微观实施细则以及组织、制定和实施企业具体污染减排计划并落实削减目标。技术部门管理层要调度相关人员协助绿色治理委员会执行这些任务并定期汇报相关工作,从技术部门抽调人员成立环保技术小组,运用一定技术手段制定相应的环保指标,例如有害气体排放上限、最低原料利用率等,同时明确实现这些环保指标所需技术手段及生产方法。
生产部门的职责主要是以企业目标为基准,依照技术实施方案组织完成生产。企业环境问题主要源自其生产活动,因此生产部门需在生产过程中执行相关技术方案、发现环保问题并积极向绿色治理委员会汇报。要从生产部门抽调人员成立环保生产监督小组,依据技术部门制定的环保指标及实现手段,监督车间的生产活动,抽查相关指标的综合指数是否达标,同时定期向生产部门管理层汇报工作。
(二)对生产的各个环节加大绿色管理力度
1.绿色供应
(1)以山西省晋城市政府相关政策为基准,由绿色治理委员会制定相关采购政策,通过合同或技术协议进行约束,优先考虑环境体系认证通过的供应商和绿色环保工作突出的供应商。
(2)根据公司的质量检测标准,结合相关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煤炭行业的质量及环境保护要求,由公司环保部门出具相关质量检测报告并提交公司绿色治理委员会审核监督。以此为依据定期对材料供应进行管控,对不符合质量要求或环保要求的一律退回采购部门并召回供应商整改。
(3)建立绿色供应链信息和数据平台(工作原理见图3)。该平台分为外网数据和内网数据,外网数据主要以中国煤炭资源网及相关网站为中心,统计供应商的原料信息,通过相关接口传入兰花科创内部信息网,同时在内网中记录物料清单(BOM)数据、自制材料数据等,结合材料回收策略计算出综合利用率,进而得出回收率计算表单。在该系统下可随时查看供应商信息、材料利用率等指标,以此来判断是否达到绿色供应的标准。
2.绿色生产
(1)继续投资高新生产技术。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率的提高,兰花科创的原料综合利用率以及废料废气排放率大大降低,所以应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在生产过程中利用生产技术的提高和新机器的发明减少能源开采和使用中的污染和浪费,并通过开发二次资源(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气”等),实现废物的综合利用。
(2)继续优化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将能源产品由粗放开采后直接销售转向精细加工后再销售,提高能源产品的附加价值,在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同时,达到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局面;通过煤炭资源所积累的资本,不失时宜地投入绿色产业,寻求企业长期发展之路。
3.绿色营销
兰花科创应推行绿色营销,除开发和推广节能新产品外,要充分意识到客户和消费者日益提高的环保意识及由此产生的对清洁型产品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按照绿色发展观确定一系列的个性化营销组合策略,比如采用容易降解的化工产品绿色包装,在煤炭产品运输途中注意防止污染等。
(三)建立健全企业考评制度
现阶段兰花科创的考评制度以生产绩效为导向,绿色治理绩效对考评体系的影响因子较小。从绿色治理准则出发,可以在考评体系中将绿色治理绩效的影响因子提升至仅次于生产绩效,以建立有助于提升绿色治理竞争优势的职工薪酬机制和晋升机制,激发全体员工参与绿色治理的积极性。
(1)企业应该在公司战略中明确各层级和各职务员工承担环境治理责任和义务的内容,制定明细化、岗位化和专业化的环境治理目标,并通过年度预算的层层分解將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员工,实现岗岗有责、岗岗不同。
(2)将绿色生产、绿色管理、绿色供应链、绿色金融等有关绿色治理的整体内容纳入薪酬激励机制和晋升机制中,让员工参与到环境治理中并作出应有的贡献。公司在制定经理层、中级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的薪酬及晋升机制时,要从顶层设计上确保对全体成员的激励和约束,让企业全体员工参与到绿色治理提高中来。
(四)将绿色治理理念深入企业文化
使企业成为绿色文化的载体,让绿色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加强企业人员的绿色工作意识。首先,公司管理层应该明确绿色治理虽然不一定能带来短期利润,但却有助于提升企业的长期价值。绿色治理不意味着用生态约束企业追求经济利益,而是以创新的模式和创新的技术得到更高的生产效益、更好的企业声誉、更好的企业绩效。其次,在公司晨会或例会时宣读公司绿色治理理念,以增强员工的环保责任意识,让环境治理的思想之弦永不放松。
(2)拓展绿色理念的宣传载体。通过对接相关广告公司,制作以绿色治理为主题的标语及宣传画报,张贴在走廊、楼梯口等醒目位置,以此提醒大家生产区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加强生产车间的绿色管理。通过定期开展绿色环保的专项监督检查活动,让生产部门管理层从思想上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对比相关单位查找自身建设不足之处,不断提升工作质量。
(4)积极开展绿色公益活动。通过植树等绿色公益活动引导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绿色治理,通过硬化、绿化等环保方式,加强绿色建设。
(五)在内部控制中纳入绿色治理要素,完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
(1)建立内部控制机制是增强兰花科创环境治理能力的有力保障。兰花科创应在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销售等环节建立健全环境治理内部控制机制以提高环境治理能力。环境治理内部控制机制包括前馈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全过程全阶段,但不同环节控制的重点应有所不同。
(2)借鉴一般事项的会计核算,企业应尝试进行有关环境治理事项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编制环境要素方面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报表,真实、客观、及时地反映企业的环境资产负债比、环境权益、环境收入与成本等环境会计要素,通过财务数据的分析和预测,为评价企业的绿色治理水平提供保障,同时还可以为增强企业绿色治理能力提供证据。
七、结语
本文以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为调查对象,对资源型经济转型地区煤炭上市公司的绿色治理水平进行研究,从公司治理方面探索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道路。在分析和评价兰花科创绿色治理中绿色治理架构、绿色治理机制、绿色治理效能和绿色治理责任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兰花科创在顶层设计、日常经营、绩效考评、企业文化和内部控制方面的不足,就相关问题给出对策建议,期望能为区域上市公司提升绿色治理水平、地方政府供给绿色治理制度与平台提供经验和启示,从而推动资源型经济区域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 POST C, RAHMAN N, RUBOW E.Green governance:boards of directors' composition and environmental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Business & Society,2011,50(1):189-223.
[2] 李维安,徐建,姜广省.绿色治理准则:实现人与自然的包容性发展[J].南开管理评论,2017(5):25-30.
[3] 李维安,张耀伟,郑敏娜,等.中国上市公司绿色治理及其评价研究[J].管理世界,2019,35(5):132-139,166.
[4] BUYSSE K, VERBEKE A. Proactive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a stakeholder management perspectiv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3,24(5):453-470.
[5] LIAO L,LUO L,TANG Q L.Gender diversity, board independence, environmental committee and greenhouse gas disclosure[J]. The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2015,47(4):409-424.
[6] KONG T,FENG T W,YE C M.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and green innovation:the role of internal environmental collaboration[J].Sustainability,2016,8(10):1-18.
[7] 李文君,王海兵.基于綠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2017(16):97-102.
[8] SAUNILA M, UKKO J,RANTALA T. Sustainability as a driver of green innovation investment and exploitation[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8,179(1):631-641.
[9] HART S,AHUJA G.Does it pay to be green?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ission reduc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J].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1996(5):30-37.
[10] 方丽娟,钟田丽,耿闪清.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J].统计与决策,2013(21):79-81.
[11] 郝珍珍,李健,韩海彬.中国工业行业环境绩效测度与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14(7):1-11.
[12] MENG X H,ZENG S X,SHI J J,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nd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an empirical study in China[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4,145:357-367.
[13] 南开大学绿色治理准则课题组,李维安.《绿色治理准则》及其解说[J].南开管理评论,2017(5):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