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杂城市环境下综合管网工艺流程及施工技术

2021-03-29

智能城市 2021年5期
关键词:排水管道标高管网

(中铁二十局集团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甘肃兰州 730030)

1 工程概况

项目一期工程第三标段,主线K1+096.634~K2+203.38,左线ZK1+096.645~ZK2+189.769,总长1 093.124 m,沿线建设内容包含道路工程、桥梁工程、交通工程、综合管网改迁工程、给排水工程及满足城市发展所需的附属工程。

2 综合管网的施工难点

2.1 新建管网与现状管网的过渡

(1)道路改造前,需要临时改迁现状给水、燃气、电力等相关管网,将其转至施工范围以外的区域。临时改迁的目的在于满足道路改建施工需求,因此常采取明设或架空敷设的方法。首先,在待改造道路的人行道处新建管道(即上述的给水、燃气、电力等管道)分段投入使用,确保无误后将前期设置的临时改迁管网拆除。

(2)雨污管道建设中,应遵循先下游后上游的原则,有序组织排水管网的改造工作。首先建设下游排水通道,借助临时排水管道,将上游排水管道的水接入下游,发挥出下游排水管道的调控作用,从而建设该段临时管道范围内的永久排水管道。随后,转移上游既有排水管道的水,将其完整接入已建设成型的永久排水管道,同时拆除无须使用的临时排水管道,按照此方式逐步推进,逐段向上建设以及改造[1]。

雨水管网施工如图1所示。

图1 雨水管网施工

2.2 新建排水系统与现状排水系统的衔接

项目范围内的施工环境复杂,有较大规模的老城区,排水系统采取的是分流制和合流制两种形式,同时部分分流制仅能够实现对源头的分流,依然会将该部分水排入合流制排水涵洞内。根据此状况,项目采用完全分流制的方案,在部分上游排水管道尚未实现雨污分流前,将雨水管道作为雨污合流管道,并在雨水涵洞的末端修筑截流溢流井,遇旱季时截流污水,遇雨季时雨水直接排入排洪沟。在确保上游的雨污分流建设工作落实到位后,污水、雨水分别由各自对应的管道排出,达到雨污分流的效果。

2.3 下沉式道路设计的技术要点

部分道路采用下沉式的方案,相较于人行道标高而言,道路略低1.5 m,雨水排水管的敷设位置未发生变化,均在两侧的人行道。在此方式下,雨水排水管的标高控制成为重点内容,若仅能够满足下沉式道路雨水口的接入需求,则易出现管内雨水倒灌的情况,导致道路积水,引发大范围的内涝灾害。雨水管道采取的是满流设计的方法,因此在布设雨水口接入管道时,必须严格控制其标高,需超过雨水排水管道的管顶标高。

3 复杂城市环境中新建管网与现状建筑的关系

(1)改造道路周边建设有数量较多的高层建筑,而为了满足排水需求,该管道需接入现状排水管道内,具有埋深较大的施工特点,两侧几乎不具备放坡开挖的作业条件[2]。对此,采取在开挖边坡设桩的方法,用于加强控制,保证现状建筑的稳定性。

(2)改造道路周边的建筑分布较为密集,存在一栋高约100 m的建筑,为给道路建设创设良好的施工条件,需拆除两跨该建筑的地下车库。此外,道路正下方拟建设停车库,该建筑周边约40 m的位置需开挖深基坑,进一步增加施工的复杂度。对此,技术人员从力学角度考虑,经分析后,将排水管道满包混凝土置于基坑边上。通过此方法的应用,将其作为基坑上部挡土墙而使用,一方面能够满足排水管道的敷设需求,另一方面节省挡土墙的施工量。

(3)受下穿道建设的影响,原有排水路径被迫切断,需采取改道的解决办法,沿着下穿道施工方向敷设。埋深约1.5 m,同时周边分布有较多的建筑物,因此在边坡两侧设桩,用于防护现状建筑,在此条件下高效施工。

(4)道路建设过程中存在隧道建设内容,排水通道需穿越该处。为满足隧道的施工需求,需向周边土层内打设锚杆,若采用顶管的方法,可能会由于排水管道与隧道距离较近而发生锚杆受损的情况[3]。对此,在主隧道旁开挖副隧道,该部分作为排水管道的敷设场所而使用,确保排水管道无质量问题后,回填副隧道。

4 综合管网施工技术

4.1 沟槽开挖

全面勘查现场条件,准确掌握施工情况,由此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具体内容包含开挖深度、放坡坡度等,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从源头上规避塌方事故。沟槽开挖采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方法,加强防护,以免槽底原状地基土受扰。首先采取机械开挖的方法,实际开挖位置与设计槽底仅相距200~300 mm时,转为人工开挖的方法。开挖作业的扰动性较大,需要加强对土体的监测,明确其是否存在位移、塌方等情况。

项目负责人及安全员应积极参与,做好每日的巡查工作,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值得注意的是,槽底不可出现受水浸泡的情况,对此,需在项目设计阶段便制定防排水专项施工方案[4]。遇槽底受扰的情况时,可用天然级配砂砾石回填。经沟槽开挖后,业主会同监理、设计等相关单位共同验收。若检验结果表明地基的承载力不足,则需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处理措施,例如换填、夯实等。

4.2 管道基础施工

沟槽成型且无质量问题后,即可进入管道基础施工环节,通常以砂石基础的形式为宜。为保证管道基础的施工质量,砂和砂石进场时需加强检验,不达标者不可进场。施工期间遇地下水时,需及时采取降水措施,直至地下水降低至槽底以下0.5 m或更多为止。

在铺设砂或砂石垫层前,需检查基土土质,清理该处夹杂的杂物,适度夯击,提高其密实性。砂石垫层摊铺施工中,从线路一段开始,逐步向另一端推进,确保摊铺的均匀性。分段铺设,在压实前对施工面洒水,使其保持湿润的状态,再用冲击夯处理,直至垫层的密实度可满足要求为止。遇低温施工环境时,需确保砂或砂石不出现冻块的情况,气温低于-10 ℃时不可施工。

分层施工时,只有在确保本层施工质量无误后,才能够施工后一层,完成各层的施工后,在表面拉线找平,控制标高,确保实测标高与设计值的误差可在许可范围内,否则需进一步处理。经过质量检验后,确认无误,则进入后续施工环节。

4.3 管道安装

(1)接口的控制。管道安装过程中,接口处较为薄弱,易出现管道高差、泄漏等问题,因此需按照设计要求合理施工,控制好管道接头的位置,使两段管道可有效对接,具有严密性和完整性。

(2)抹带处理。管道安装到位后,需抹带处理。为保证施工质量,工作人员应严格依据规范操作,用质量达标的原材料配制性能良好的水泥砂浆,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以及和易性,以便用于抹带处理。

4.4 检查井施工

检查井不可出现缝隙、失稳等情况,管井收口应具有平整性,同时井壁应保持洁净,如有杂物则需及时清理干净。

4.5 闭水试验及回填土

管网工程的相关工作均完成后,以实际建设条件为准,合理组织闭水试验,全面检查管道,分析其是否具有密闭性。对于管道过长的情况,考虑到试验便捷性和结果可靠性的要求,宜分段试验,完整记录各段的信息,作为质量分析的依据。

若发现管道存在漏水的情况,首先需查明成因,再采取相适应的处理措施[5]。若管网无任何质量问题,可进入回填环节,需从管底基础开始回填,直至达到管顶以上0.5 m范围内。以人工夯填的方式为宜,不可采取机械回填的方法,避免破坏管网。回填后,检测管道两侧压实面的高差,不宜超过300 mm。

对于管顶上部500 mm以内的区域,回填作业时需加强对原材料的控制,不可采用块石、碎石砖或冻土块;对于500 mm以上的区域,允许使用适量的块石、碎砖、冻土块,但不可出现集中回填的情况,即填料的分布应具有均匀性。夯填环节采取从管道两侧对称同步回填的方法,加强夯实处理,为确保回填的质量,宜分层施工,逐层检查[6]。

5 结语

综上所述,综合管网是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重点建设内容,但受城市环境复杂化的影响,施工期间存在诸多矛盾。对此,需要在设计阶段进行全面勘察,准确掌握建(构)筑物等设施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施工技术,制定完整的方案。施工期间,由专业人员按照规范有序作业,负责人及安全员加强管控,营造安全的施工环境。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在不影响城市正常运行的前提下高效完成综合管网的建设工作。

猜你喜欢

排水管道标高管网
多级节能工厂化养殖池塘建设的标高设计初探
探讨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中质量控制
探讨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的加强措施
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质量控制
给排水管道试压技术在市政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办公楼楼面装饰标高控制流程及注意事项
管网独立是妥协还是改革
从管网独立看国企改革
管网改革虚实
织起一张共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