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传染性角膜炎的防治
2021-03-29韩国新
韩国新
(哈尔滨市阿城区畜牧站,黑龙江 哈尔滨 150300)
牛的常见传染性角膜炎系由牛嗜血杆菌所致,本病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均有发生,最常见于夏秋季节。不同年份的发病率有很大变化,在肥育场和在草地上放牧的牛可能达到流行的程度。由于动物感到不适,不能采食和暂时失明,可使乳产量减少和体况下降。病犊于断奶时的平均体重可减少达10%。这些情况是,普遍的,并且是本病严重程度的一个指征。
1 临床症状
虽然在将牛嗜血杆菌实验性地引入后曾观察到长达3周的潜伏期,但潜伏期,常为2~3周。角膜血管充血和结膜水肿是最早的症状,伴有大量流泪,泪水稀薄,睑痉,挛,羞明,在某些病例出现轻微到中度发热,乳产量下降,食欲减退。1~2d后,角膜中,央出现小的浊斑,至第3、4天可隆起并形成溃疡,在此阶段自然康复是很常见的。这个浊,斑变得很大,大约在最初症状出现6d之后当炎症达到高峰时可能覆盖整个角膜。浊斑的颜,色不同,从白色至深黄色。随着急性炎症的平息,眼分泌物成为脓性,浊斑开始缩小,在,3~5周的整个病程之后即完全恢复,大约有2%的眼保持完全混浊,但是大多数完全整愈,有些留有小的白色瘢痕。在重病,例,角膜变成圆锥形,有明显的血管形成,在肿胀的顶端形成溃疡,导致角膜下面有淡黄色,脓液,后者被一个红斑带围绕着。这些眼睛可能破裂,引起完全失明。
2 临床病理学
应取结膜囊拭子,测定培养分离出来的细菌的敏感性。牛嗜血杆菌对培养,基有很严格的要求,如果鉴定是此菌,则需特别注意。此菌的溶血型显然比非溶血型更具有,致病力。在临床症状开始以后2~3周出现血清凝集素(1:80~1:640)。一种改良,的凝胶扩散-沉淀素试验能测定牛嗜血杆菌抗体。
3 诊断
创伤性结膜炎通常不难诊断,因为在眼中存在异物或有物理性损伤的证据。牛嗜血杆菌所致的角膜炎具有传染性,给本病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结膜炎以及牛恶性卡他热的,角膜炎之间的鉴别造成困难。后两种疾病有其他明显的症状,它们的眼损害及其发展很不相同。感光过敏性角膜炎和吸吮线虫病是需要别的一些疾病。
4 治疗
早期用含有维生素如氯霉素、土霉素、青霉素-链霉素混合物和其他常用的一些抗生素的眼膏和溶液治疗,效果良好。为了取得最佳效果,每天应至少三次将药剂滴注至结,膜囊内,但是在田间条件下,一次治疗通常是实用和经济的。重病例应置于无直射阳光的,阴凉处。如果不可能舍饲,可以使用眼罩,将眼罩粘于眼的上方。必须对饲养管理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使其认识到,应在上下,两结膜囊都细心滴注眼膏,以保证药物扩散的重要性。如角膜形成大量血管,建议将皮质类固醇和抗生素的混合物注射至眼球结膜,以促进痊,愈和药物的更加迅速地局部吸收和分布以及延缓局部使用的制剂的迅速消失。地塞米松(1mg)和青霉素-链霉素的混合物2mL结膜下注射效果良好,而许多其他制剂也可应用。常常是一次注射已经足够,但在重病例可能需要每天重复一次,连续数日。需要3~4周才能康复。应每天检查眼以便发现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由于局部使用的药物存在有效期短,,如果一种抗菌药在血液中能维持一定水平时,最好对病畜进行全身性治疗。若药物的治,疗水平持续12~24h,眼泪中的药物水平可与血清中的水平相似,对患眼可提供持久的药物来源。例如注射胺二甲嘧啶的常用剂量(100mg/kg.bw)是有效的。形成角膜渍疡时,康复总是拖长,每天必须用抗生素眼膏处理。眼局部麻醉与阿托品,处理结合也可用于减少险痉挛和疼痛。严重病例可能需要将瞬膜横过眼球暂时缝住几天以促,进痊愈。
5 防制
由于传播方式的原因,所以根除和预防本病似乎是不可能的。最可行的办法是对,动物进行严密的观察,隔离和治疗任何一头表现过度流泪和睑痉挛的牛。病畜可持续免疫达,12个月的事实,表明接种苗在防制中可能有效。商品化的菌虽然可以使用,但产生的效,果不够稳定。它们是供肌内注射的死菌苗。其缺点是需要以14d为间隔至少注射3次,因此,在本病预期发生之前要有大约40d的充足时间开始菌苗接种计划,并且在注射用全培养物的悬液制作的菌苗之后常发生过敏反应,也试用自体菌苗,似乎对本病的发生没有什么,影响。全细胞培养菌苗对于以后的感染和临床疾病只能提供有限的保护。以一种超声波处理的牛嗜血杆菌的柔毛制成的菌苗给牛按种可诱导抵抗同源性菌株攻,的保护性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