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与防治
2021-03-29赵娜
赵 娜
(邢台市南和区农业农村局,河北 邢台 054400)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病,患病鸭会出现脑神经症状、腹泻,甚至死亡,该病是当前养鸭业的流行疾病,流行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对鸭场的危害较大,影响我国养鸭业的健康发展。
1 病原
鸭疫里默氏菌的培养条件比较苛刻,一般的普通琼脂平板上不生长,在巧克力琼脂和血液琼脂中能够生长。同时要有适合的生长温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能够长出乳白色菌落,此外,血液琼脂上不出现溶血现象。鸭疫里默氏菌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能够在自来水和垫料中存活13d和27d,绝大多数的菌株在培养基中存活的时间不超过3~4d,在55℃环境中12~16h后全部死亡。
2 流行病学
鸭疫里默氏病主要感染鸭和鹅,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都会染病,对1~8周龄的幼鸭的危害巨大。一般情况下,大鸭和种鸭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隐性带菌,感染鸭是主要的传播媒介,病菌会随感染鸭的排泄物直接进入到养殖场的环境、饮水和饲料中。健康鸭在接触之后能携带病菌。此外,通过呼吸道和皮肤伤口也能感染,饲养管理不当和运输工具也会传染病。鸭疫里默氏菌在各地都有出现,感染的概率存在差异性,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高低直接受养殖管理水平的影响,新鸭场的发病率较低,旧鸭场的发病率高;经过免疫的鸭场发病率低,没有经过疫苗免疫的鸭场发病率高。此外,养殖场的饲养环境好坏也直接影响发病率,冬春季节是高发期,夏秋季节较低。许多病毒性疾病容易和鸭传染性浆膜炎混合感染,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3 诊断
3.1 临床诊断
在临床上,应该重视该疾病和其他一些疾病的鉴别诊断。如禽流感会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死亡率较高,剖检之后检查胰腺坏死。大肠杆菌病主要病变部位集中在肝脏,肝脏肿大,腹腔有明显的腥臭味。
3.2 细菌的镜检和分离实验
为了确诊该病,应该无菌采集疑似病例的心包积液和脑组织,然后进行涂片处理,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之后能发现革兰氏阴性菌,就可确诊。或者采集病死鸭的脑部和肝脏部位,然后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经过培养之后会发现湿润的乳白色菌落。之后挑取菌落进行细菌的进一步血清型鉴定,筛选出敏感药物,用于该病的临床治疗。
4 预防措施
4.1 疫苗免疫
疫苗免疫是常见的疾病防控方法,现有的疫苗有鸭传染性浆膜炎灭活疫苗和活疫苗。通过对比和试验发现,油乳剂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最好,免疫时间最长,不足之处为应激反应较大,并且注射部位容易出现炎症。而蜂胶灭活疫苗的应急反应比较小,但是保护时间不长。为了提高免疫的效果,应该研制出更多的灭活疫苗,各个地区和各个鸭场的血清型不同,因而采取的免疫措施也不同,免疫效果也存在差异性,要结合鸭场的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疫苗,同时科研单位应加强对多价血清型疫苗的研制。
4.2 加强饲养管理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生直接受管理条件的影响,为此,应该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1)可以采取网上饲养的方式,这种饲养方式的主要优点是减少粪便和鸭的接触,进而有效的切断传播途径。(2)保证圈舍的温度适合鸭的生长,做好日常的通风管理,避免出现继发性感染。(3)科学的饲养密度很关键,还要保证饲料的质量,禁止喂养发霉变质的饲料,保证圈舍的干燥卫生,定期消毒,减少鸭生长中的应激反应。
4.3 药物预防措施
在该病的高发阶段,通过使用敏感药物也能取得很好的预防效果,使用的药物有氟苯尼考和阿莫西林,可以减少该病的发生概率,保证鸭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5 治疗措施
鸭传染性浆膜炎有很强的传染性,一旦发现,必须治疗,否则会很快传播,可以选择抗菌药物治疗。主要的药物有阿莫西林、氟苯尼考、氨、青霉素等,此外,不同地区的鸭场的发病情况存在差异,对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同,可能会出现耐药性现象,在使用药物之前应该做好药敏试验,筛选出敏感性较强的药物,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在治愈一段时间之后,如果饲养管理不当,还有复发的可能,需要反复治疗,为此,养殖场应加强后期的管理工作。针对严重的病例,使用氨苄青霉素和阿莫西林等药物进行肌肉注射,提高效果。在用药的过程中,合理搭配各种药物的使用,严格遵守休药期,不能盲目用药,保证鸭肉制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