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防控与非洲猪瘟
2021-03-29南君宏
南君宏
(会宁县土门岘镇畜牧兽医站,甘肃 会宁 730724)
自1921年以来非洲猪瘟在多个国家发生,特别是距离我国较近的俄罗斯及周边地区,2018年8月首次传入我国,对我国养猪业造成巨大打击,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有效的防控政策,但防控效果仍不如意,导致病情传播,使养殖业的防疫压力巨大。我国地域辽阔,边境线长,非洲猪瘟在短时间内难以彻底控制。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必须认识到生物安全防控的重要性。
1 生物安全防控的意义
非洲猪瘟疫情的安全防控工作意义重大,常规的防疫措施不能带来有效、安全的防疫效果,非洲猪瘟疫情不仅会对养殖场造成经济损害,还会对国家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层面带来不可控制的影响。疫区猪群一旦染病,很难达到彻底痊愈,非洲猪瘟对动物构成极严重的危害和威胁,此危害性无形中推动了人们对生物安全防控的认识,推动了生物安全防控的创新和升级,生物安全防控重视“源头防控”,体系中包括了国内、省内乃至乡村的过境关口,以减小疫情传播风险。
2 防控措施
2.1 猪群管理猪场必须按照猪的来源、性别、用途进行分类、分群、分区饲养,避免发生猪瘟后迅速蔓延,为降低经济损害。另外,饲养员需要根据不同猪的差异性,进行科学喂养,控制放养密度,随着仔猪的发育,再逐次增加放养密度,避免仔猪发生拥挤、抢食、打斗现象。猪舍内的环境需要定期消毒,保持干燥、通风的环境,选用采光充足、湿度良好的地方建立猪舍,阴暗潮湿的猪舍容易滋生细菌,还会引起猪群的应激反应,此外良好的环境能够降低猪群被感染的几率,还能将猪群的发病率控制在最低。另外,养殖管理者需要在猪群中加上监控设备和疫情检测器,如发现可疑猪,立刻撤离猪群并及时治疗。要对发病猪舍内的粪便、剩余饲料、垫料及时清除,必要时进行带猪消毒。在出栏期前,实行“全进全出”管理制度,不仅要进行清场处置,还要对猪舍内的地面、墙面、养殖用具、养殖设备等消毒,消毒次数至少3次以上,通风晾干后备用,猪舍在清场后可以执行3~6个月的休养期,以降低非洲猪瘟疫情复发风险。
2.2 科学规划猪场由于甘肃地处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地形复杂,山脉交错,属于大陆性干旱气候,养殖户在选择养殖场地时,首先需要选择地势较高、温度湿度适宜、通风采光良好的位置,对养殖厂内外以及周边环境科学规划,要远离重工业工厂、居民区、高速公路和主干道路等,确保养殖厂的地势高、供电供水充足、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还要选择排灌方便的地区合理建筑养殖厂,还要保证周边交通少、人口密集度低。养殖场地的选择和规模,对养殖厂内生物安全发挥着一定程度的作用。养殖厂内布局要合理,根据采光和风向建设办公区、粪便垃圾处理区、猪舍等,不论是哪一个区域都要设置卫生消毒区和检疫装置,对生产区和防控级别低的区域也不能掉以轻心,另外,人工入口必须要设置更衣间、浴室、进入养殖场内的人员必须保证自身清洁,对外来人员和跨区域人员也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步骤,防止流动人员可能为养殖厂内带来的细菌、病毒,遵守生物安全防控各项规定。
2.3 加强人员管理场内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封闭化管理,允许厂内人员的单向流动,杜绝外来人员进入,特殊情况下的人员必须要全面登记后方可进入场内,饲养员在进入猪舍前,必须要遵守场内的管理制度,遵守消毒、更衣等相关防疫规定。另外,车辆在进入养殖场前,务必要全面清洗消毒,严格遵守生物安全防控的每一项规定。
3 结语
为了加强生物安全防控工作的力度,养殖户必须严格遵守国家防控疫情的相关法律规定,落实非洲猪瘟防疫工作的各项内容,认识到生物安全防控的重要性,保证我国养殖行业能够长久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