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乡村文化的创意开发及其经验借鉴
2021-03-29王爱玲赵静娟郑怀国串丽敏
王爱玲,赵静娟,郑怀国,串丽敏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097)
乡村文化指的是乡村居民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精神文明的总和[1]。其表现形式既有无形的抽象层面,如乡村居民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伦理道德、宗教信仰、思维模式、认知方式等,也有有形的物质层面,如民俗、器物、典章、建筑、服饰等[2-3]。文化创意是农业产业创意的主要途径和主要类型之一[4-5]。乡村文化资源的创意开发是创意农业的重要内容,对乡村社会的重塑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6-7]。现代乡村文化建设也是乡村文化创意不断深化的过程。
一直以来,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是一个矛盾体,过分强调保护或开发,对乡村文化的建设都是不利的[8]。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科学、有序的适度创意开发是各国共同探索的问题。杨辰等[9]比较了中法在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方面的方法与实践经验;郑文换[10]以安东河回村为例,梳理分析了韩国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经验和特点,提出对经济落后但具备文化旅游资源的乡村进行保护开发的建议;侯凤芝等[11]分析了日韩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经验;朱纯等[12]介绍了国外乡村建设与保护的做法。这些研究聚焦于国外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但针对乡村文化创意开发路径的研究还很欠缺。
日本的乡村文化受中国的影响较大,乡村文化的类型、内容都与我国非常相似。在经历了战争、现代文明和城市化进程的冲击后,日本更加重视对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创新,在乡村文化的创意开发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其经验值得借鉴。本文归纳总结了日本乡村文化创意开发的3条路径,即原生文化的活化创意、特色资源的创意开发、无中生有的创意创造,以期对我国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借鉴。
1 原生文化的活化创意
原生文化是指产生于某特定地域并在当地进行独特传承的文化形态[13]。这种文化有较强的地域性,特色鲜明,对游客及外来人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但这种原生文化的价值往往被当地人所忽略,其文化价值未能转化为经济价值。原生文化的活化就是把那些当地人习以为常的文化进行保护与旅游开发,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并给当地带来经济收益。日本岐阜县白川乡合掌村“合掌造”民居文化的活化和“插秧”农事文化的活化是原生文化活化的典型代表。
1.1 民居文化的活化
日本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逐渐形成了与当地气候、地形和习俗相适应的特色民居文化。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当地村民对特色民居文化进行了活化。合掌村是日本民居文化活化的典型代表。
合掌村位于日本岐阜县白川乡,冬季常年积雪达3 m,为减轻积雪对房屋造成的压力和抵御严寒,当地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居建筑——合掌造[14]。“合掌造”的屋顶呈60°的急斜面,且覆盖的茅草厚度达70~80 cm,屋顶状如双手合掌,村因此而得名。而村民合作建房的传统方式更是本村的一大特色。各家各户都保留着囤积茅草的习惯,当有农户需要翻修房顶时,村民都会带着自家的茅草前去帮忙,百人站在屋顶上共同劳作,一日即可完成翻修。1995年合掌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目前该村的“合掌造”有113栋,其中109栋被列入保护名单[15]。
独具特色的民居与民俗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游客。为了在开发乡村旅游的同时更好地兼顾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村民们组织成立了白川乡合掌村集落自然保护协会,并制定了《住民宪法》。对村内新建或改造住房的建筑用材、外形、高度和色彩等,都做出了详细规定。协会还制定了《景观保护基准》,对水田、农田、原有道路、水路等山村的自然景观进行原状保护[16]。这种以保护为前提的创意开发,使得合掌村的整体风貌得以完好保存。
围绕特色民居这一最大的乡村文化资源,合掌村开始经营民宿。协会针对一些村民移居城市后的空置房屋进行改造设计,建造“合掌造民家园”,房屋建筑外形保持原状,室内却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并以乡土生产用具和生活用具、乡土玩具做装饰性陈列,使合掌造民家园成为展现当地历史的民俗博物馆[16]。
合掌村从传统乡村文化中挖掘出了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民俗文化,以丰富当地旅游项目。比如开发了大型节日庆典——浊酒节,以祈求神来保护村庄、道路安全为主题的传统节日,并对祝酒词、假面歌舞、乐器演奏、化装游行等内容以及服装道具等进行了系统的创意设计,使浊酒节更具仪式感、文化韵味和趣味性[16]。另外,还组织富有当地特色的民歌歌谣表演。
保护原生态建筑、传承互助文化、民宿农旅结合是合掌村乡村原生文化活化中环环相扣的三大创意开发环节。因民居文化活化创意而发展起来的旅游业带动了当地民宿和农产品的在地消费,促进了农旅结合和乡村经济的发展。
1.2 农事文化的活化
在日本,稻作文化深入人心。插秧是水稻种植的重要农事活动。自古以来,日本各地在插秧季节都会举行隆重的仪式,迎接谷神,祈求丰收。在12世纪初这种仪式演变为当地的重要节日——插秧节。如今,每年的插秧季节日本多地都会举办插秧节(又称御植田节),各地的节日庆典内容不尽相同,但大体上都有迎接谷神和插秧的环节。日本三重县志摩市的插秧节、大阪住吉大社的插秧节和千叶县香取神宫的插秧节合称为日本的三大插秧节,最为著名,被列入了日本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插秧节是日本南部山区千代田町一带的民间传统节日,志摩市在每年的6月份举行。插秧节共分4个庆祝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迎接米神,村民身穿日本传统服装(和服),头戴遮面花冠帽,跳着传统的民间舞蹈,以古老的仪式迎接米神;第二个环节是盛大的牛队游行,牛背上装饰着代表各家各户的彩旗,牛群列队慢步穿过主要街市;第三个环节也是志摩市插秧节最大看点,是插秧之前的“取竹神事”,男人们赤膊在稻田中展开泥巴大战、学蛙跳,抢夺竹竿上的团扇,热闹非凡;滑稽的泥巴战结束之后,接下来是优雅、庄重的第四个环节插秧仪式;在鼓乐声中村民们点燃水田中的稻秸,耕牛开始拉犁耕田,人们一边高声祷告谷神降临,一边下田插秧;插完秧后齐声送神,祈求谷神保佑丰年。
插秧节是将乡村传统的农事活动开发为农业节庆,在保留仪式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又融入了幽默的表演成分,使得节庆更具观赏性,从而吸引游客。
2 特色资源的创意开发
特色资源的开发是指利用当地与农业有或没有关系的特色资源进行创意开发,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唯一性乡村文化,从而带来就业和经济效益。日本长野县的小布施町北斋文化的开发和大分县本匠村的雪子寿司的创新是特色资源开发的典型代表,其中小布施町是艺术文化创意开发的典型,本匠村是饮食文化创意开发的典型。
2.1 艺术文化的创意开发
日本长野县小布施町是日本著名的浮世绘大家葛饰北斋晚年居住的地方,在这里他创作了许多集大成的经典画作。当地政府以北斋艺术为抓手,进行了文化创意开发,以文化复兴驱动乡村振兴。小布施町于1976年建成了北斋馆,收藏了葛饰北斋晚年居住小布施町时所创作的40多件作品,其中许多画作只有到北斋馆才能欣赏得到,这就造就了北斋馆的唯一性与独特性。开馆当年参访者就达到了3万余人,是当地人口(约1.1万人)的3倍。2019年客流量达到100万人。在北斋馆的影响下,小布施町围绕着艺术创意开发的主线,陆续建成了大大小小10多座美术馆,也成了名副其实的艺术小镇。其中包括高井鸿山纪念馆、日本灯具博物馆、展示小布施出身的日本画家中岛千波氏作品的中岛千波馆、展示美术散文作家洲之本彻先生作品与收藏的小栗树美术馆、展示幕府时期以来茶具的“茶俚庵”、收藏古陶瓷器的“了庵”、收藏画家藤冈牧人作品的小布施藤冈牧人美术馆和展示小布施町乡土生活文化历史变迁的历史民俗资料馆。
以艺术文化的创意为驱动力,激活了小布施町的乡村文化经济。小布施町成立了花创造推进协议会,在政府乡村振兴计划的支持下开展了乡村景观改造和美丽庭院设计;挖掘当地的特色板栗资源,打造全国闻名的栗子之乡。至此,小布施町形成了“文化艺术+庭院景观+栗子之乡”3个核心旅游业态要素,实现了以文化复兴驱动经济复苏,进而达到乡村振兴的目标。
2.2 饮食文化的创意开发
饮食文化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在乡村文化振兴中也对饮食文化进行了创意开发。寿司是日本的传统美食,大分县本匠村的雪子寿司就是利用当地特色农产品进行饮食文化创意开发的典型代表。
大分县本匠村是一个传统的以香菇生产为主的村庄,所产的干香菇不论是产量还是质量在日本都排名第一,市场占有率更高达48%,在25届干香菇评比中22次获奖,知名度很高[17]。但仅仅作为初级农产品销售,价值链短,利润率不高。
雪子寿司是以香菇为主要原料创意开发的日本特色美食。村内一位名叫高桥文子的女子参加了一次免费培训后受到启发,组织村民成立了“家乡本匠会”,以宣传和销售本地的农产品,但效果不佳。经过反复尝试,开发出了以当地特色农产品香菇为主要原料的雪子寿司,并因获得全国饮食创意大赛第一名而名声大噪,不仅畅销日本,还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前来品尝,也因此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18]。
雪子寿司通过饮食文化创意将本地的特色农产品进行美食加工,延长了农产品的价值链,获得了加工附加值;又经过品牌化经营,赋予了产品品牌附加值,从而使原有农产品的价值和效益得到了极大提升。
3 无中生有的文化创意
无中生有的文化创意是指那些根本没有任何特色和资源可以进行创意开发的村庄,引入新的文化元素进行创造开发,从而形成当地的文化特色。日本新潟县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就是无中生有创造的典型代表。
越后妻有是日本新潟县的一个地区,那里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村庄日益衰败,而且缺乏可开发的文化资源,有的只是地域特色鲜明的梯田、深山、暴雪等自然风景。当地政府请来了日本著名的艺术策展大师北川富朗,试图用艺术激发乡村活力。经充分论证,决定举办大地艺术节(祭),以当地的自然场景和生活空间进行艺术创作,重构自然、艺术与人类的关系[19]。艺术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来到越后妻有,以山村、农田和森林为舞台,与村里的居民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义工共同创造艺术作品。每届艺术节都会有一些优秀的作品被保留下来,与当地的乡村环境融为一体。艺术节每3年1届,从2000年至2018年,越后妻有共举办了7届大地艺术节,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约300万人次,极大地拉动了当地乡村旅游及经济社会的发展。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是在缺乏文化资源的普通村落,通过引进的方式,创造性地开发出来的文化再造模式,堪称无中生有创造文化的典范。大地艺术节的成功也推动越后妻有从传统的浅山农业模式转变成了观光农业发展模式[20]。
4 日本乡村文化创意开发的经验借鉴
乡村文化建设与创意开发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作用。日本乡村文化的创意开发对我国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4.1 针对乡村文化资源的不同禀赋进行创意开发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方的乡村文化历史长短不同,内容形式各异,数量多寡不一。文化只有特色不同,没有贵贱之分。要因地制宜,针对各地乡村文化资源的不同情况进行创意开发。对于原生文化厚重的乡村,首先要做好文化的严格保护和挖掘,这是乡村文化的宝贵资源,也是进行创意开发的物质基础;其次在创意开发过程中,同样也要注重文化的原汁原味保护,保护应贯穿创意开发的整个过程;第三,当创意开发与保护发生矛盾时,以保护为重。针对原有乡村资源(如特色农产品)的创意开发,要注重延长其产业链,与艺术与饮食文化相结合,不断提高其文化附加值。而对于那些看起来没有什么资源的乡村来说,日本越后妻有地区的“大地艺术节”无中生有的创意开发模式也许会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不论是原生文化的活化,还是原有乡村资源的创意开发,抑或是资源缺乏乡村的文化开发,无论哪种情况,只要用心创意,都会使乡村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4.2 注重乡村传统文化在创意开发中的传承
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日本政府始终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日本是以大米为主食的国家,稻作文化源远流长。各地在插秧时节都会举办隆重的仪式。为了传承这一传统稻作文化,日本开发了各具特色的插秧节,遵循古老的迎谷神仪式,表演传统的清理苗床和插秧方式。再比如俳句——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是中国汉诗绝句的诗歌形式经日本化发展而来,现已成为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21]。日本很注重俳句这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在很多节庆当中都会举办俳句大会,如樱花节、紫阳花节等,通过比赛和交流达到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22]。除此之外,日本政府在乡村文化振兴与创意开发中还大力倡导工匠精神,成就了寿司之神、天妇罗之神等美食文化的传承人与创新人。这种工匠精神既来源于乡村文化的自信,也焕发出了乡村文化的魅力。
4.3 重视乡村节庆文化的创意开发
农业节庆是依托当地的农业产业,将农耕文化、民俗风情融入传统节日或主题庆典中而开发的节庆活动[22]。从日本乡村文化创意开发的实践来看,节庆文化是一个重要的创意方向。日本各级政府积极举办并鼓励各民间团体举办丰富多彩的节庆文化活动,传承和弘扬传统乡村文化。除了合掌村的浊酒节、越后妻有的大地艺术节之外,日本各地还创意开发了各种与农业有关的节庆,如插秧节、菊花节、豆腐节、鲜花节、葡萄节、迎春节、萤火虫节等。这些节庆活动突出地方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农业特色,是“农业搭台、经济唱戏、文化传承”的一种创意模式。乡村节庆文化的创意开发推动了旅游、会展、贸易及文化等行业发展,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和在地农产品的销售,增加了农民的就业岗位,也成了乡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4.4 注重发挥农民合作组织的作用
日本的农民合作组织十分发达,这些自发成立的合作组织有着明确的目标,能把一家一户的农民组织起来,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作用。日本农协除指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外,还帮助提升农民的精神文化素养[23]。在乡村文化复兴中,日本农协组织农民进行传统民俗庆典、祭典等的挖掘、保护与开发;指导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整修,对居住环境进行美化,以利于观光旅游;利用当地农村古迹资源、独特的农村文化,发展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业和体验农业等新型产业[23]。除此之外,日本农民还会针对具体事项成立专门的合作组织,如致力于村庄保护的合掌村“集落自然保护协会”,致力于乡村特色农产品创意开发的大分县“家乡本匠会”,致力于乡村景观改造的小布施町“花创造推进协议会”等。这些协会/合作组织在乡村文化开发与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调动了当地居民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增强了村民对乡村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