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秋战国时期龙形玉佩的韵律美感鉴赏

2021-03-29

大众文艺 2021年4期
关键词:春秋战国礼器时期

郝 金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 712000)

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与艺术历史文化概览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这两个时期的中华大地,正处于群雄并起,社会剧烈变化的时期。春秋战国之前的西周时期,周天子为九鼎之尊,周平王迁都到洛阳以后,周王室对诸侯的统治能力在逐渐衰弱,无法对各诸侯国形成有效的控制。各诸侯国之间开始进行兼并战争,社会开始出现大变革。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争相变法图强,变法加剧了社会政治变化,改变了统治阶级的组成,新兴的地主阶级与整个社会气氛都充满着昂扬向上的朝气。

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必然会传导到社会文化方面,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中国各种思潮激烈碰撞,百家争鸣的时期。屈原的诗歌《离骚》,孔孟思想的忠君爱民思想,老庄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多种不同思想的提出,都代表了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在文化上,与周朝强调淳朴朴素的文化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

二、春秋战国时期玉文化的转变

中国玉文化上下八千年,从北方红山文化到南方良渚文化,从《越绝书宝剑篇》“皇帝之时,以玉为兵”的工具观,到孔子的“君子比德与玉”的精神观。都代表了中华玉文化的特殊社会与艺术地位。

距今10000年至4000年前,中华大地进入了新石器时期,此时,自然界充足的石头被打制成石器,成为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工具。在制作石器的过程中,发现了玉和普通石头的区别。在这个时期有十余个文明被发现具有玉器文化的萌芽,从最北端的辽河流域兴隆洼文化,到最南端的珠江流域卡诺文化,石峡文化。这些部落遗址与墓葬中发现的玉器可分为装饰品、礼器、陪葬器、生活生产工具、兵器等五大类。这些预期的发掘出土,让我们感受到新石器时期的先民,从玉石不分的阶段,到以玉为装饰品,再到以玉为礼器的过程。感受到新石器时期的先民从将玉当作普通的工具对待到为玉赋予尊贵的身份,用以礼天地,用以象征至高无上的部族权利。

到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弱,威严不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转变为“礼崩乐坏”。夏商周三代时期专属王室的用以作为礼器而大礼天地的玉器,也渐渐流转至新兴的诸侯阶级,从礼器渐渐转变为佩饰,同时,士大夫也将玉文化与个人品质相连接。至此,玉器工艺美术品的职能从单纯的礼器,转变为带有个人品质色彩和等级观念的装饰品。

三、春秋战国时期龙形玉佩的韵律美感

龙,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龙图形已经不是天子专有,在很多诸侯大墓的陪葬品中也多有发现。春秋战国时期龙形玉佩造型充满动感,传递出那个急剧变化时代的审美特征。春秋战国时期的龙形玉佩造型,龙的外形写实特征已不明显,龙的面部五官也不清晰,角、耳、足、爪、尾等部位做变形处理或者直接简化,给人以强烈的装饰感。春秋战国时期的龙形玉佩外形将龙、虎合二为一,玉龙身形更加粗壮。随着治玉工艺的进步,龙身的纹饰更加繁复,多出现回形纹,人字形纹等;至春秋战国时期晚期,阴刻勾线技法转变为以浅浮雕技法为主。

春秋早期龙形玉佩(山西太原金胜村赵卿墓出土)

赵卿墓是一座位于晋国的大型东周贵族墓葬,此龙形玉佩玉色偏绿,内含有深褐色沁,玉质细密。玉佩为扁平状,龙身上下、回转弯曲强烈,有很强的动态韵律感。龙首、龙爪作简化意象性处理,看不出具体的面部细节。周身用印刻勾线法勾勒出身形,印刻旋涡纹刻画出龙身装饰,龙尾部的印刻线条似流水般弯曲而流畅。

春秋早期青玉龙 战国时期 故宫博物院藏品

这对龙形玉佩为青玉和田玉山料,玉色呈现出青偏绿色,玉质细腻通透。玉佩为扁平状,两条龙对称造型,很可能采用同一块玉料中对称雕刻法制作。龙身体造型扭转强烈,回望的龙首已经与拱起的身体相结合。龙足与龙尾同样是卷曲造型,龙尾与龙身相结合,玉佩整体造型呈现出多处镂空的特点,具有极高的工艺难度。龙身采用阴刻线装饰手法,线条流畅。龙身体上采用阴刻线旋涡纹装饰,繁复细密,具有很强的装饰感。

春秋晚期玉龙佩(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博物馆藏中国玉器)

此春秋时期龙形玉佩,玉色为羊脂白,因埋藏时间长久而沁成浅褐色。玉质通体无结构,细密,为玉中佳品。玉龙佩整体造型呈现不断回转的“S”形,龙首回望,龙身拱起,龙尾卷曲。龙形玉佩周身用平面减地浅浮雕刻画出龙身边缘与内部的层次感。龙首以浅浮雕旋涡纹刻画出龙口部。龙身装饰以浮雕形式刻画出旋涡纹,这点是与春秋早期龙形玉佩龙身阴刻线造型有很大的区别,春秋中期浮雕形式刻画出旋涡纹,使龙形玉佩层次感更加丰富,体积感更加明确,整体工艺精细度得到很大的提升。龙尾与龙足部分都做了收尖状蜷曲处理,加强了龙形玉佩整体的动态韵律感。

春秋晚期龙形玉佩玉璜(江苏吴县通安严山王陵出土)

玉璜与玉璧不同,通常为不完全的圆形。有“半璧曰璜”的说法,也有说法认为玉璜是先民对彩虹的模仿。玉璜形制多为圆形的一部分,用途多为礼器,为礼北方而制。此龙形玉璜,玉色偏黄,玉质细腻。整体为半圆形,图片左边为龙头,右边为龙尾,龙头宽而龙尾窄,形成宽窄不一的韵律变化。龙首部分钻有一孔,方便系带。龙爪部分简化为“L”形浅浮雕回纹,与龙身叠压在一起,保证了半圆形的完整性。龙身整体采用回字纹浅浮雕,纹饰细密,富有装饰感。

春秋战国时期龙形玉佩整体造型以曲线为主,富有韵律般的动感,多采用浅浮雕形式,辅以回字纹与变形夔纹等。雕刻手法由阴线刻转变为浅浮雕形式。以艺术的手法展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化,新兴封建阶级整体面貌昂扬向上,求新求变的社会思潮。

注释

①齐国管仲曾在《管子水地》中论玉有九德。孔子曾在《礼记聘义》中论玉有十一德。

②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猜你喜欢

春秋战国礼器时期
学富五车
当代陶瓷礼器创作中的多元化审美趣味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浅谈玉器的祭祀性到装饰性的演变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先秦玉璜的发现与鉴赏
“礼器”对高校德育教学的启示浅析
历史喵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