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高中音乐教学渗透民族文化的途径

2021-03-29骆晓玲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高中音乐渗透策略

【摘 要】本文论述高中音乐教学渗透民族文化的策略,提出整合教学内容,创设民族文化渗透情境;创新教学形式,提升民族文化渗透品质;组织教学活动,强化民族文化渗透体验;延伸教学实践,拓宽民族文化渗透维度等做法,以提升音乐欣赏教学品质。

【关键词】高中音乐 民族文化 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2-0142-02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内容,符合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教师要在教学内容整合、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实践延伸等环节做出积极探索,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民族文化的机会,从而在学科认知成长的同时建立文化自信。音乐学科与民族文化有诸多对接点,教师要做好教材研究,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解析、对中华文化基础知识进行深刻研习、对学生学力基础进行调查,从而在高中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完成民族文化知识的渗透,促进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整合教学内容,创设民族文化渗透情境

教师在解析音乐教材内容时,要有意识地关注民族文化内容,从民族文化渗透角度设计教学流程。教材带有普适性特点,但学生学力基础、学习兴趣、学习悟性等方面都存在个体差异,地域不同,也会带来地域文化的差异。因此,教师要对这些制约因素进行梳理,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寻找适合的文化渗透通道,在个性化设计和组织中启动教学流程。而对地域文化的差异,教师要做好衔接处理,通过整合教材中的地方民歌、民谣、戏曲等内容,引导学生对这些内容产生较强的认同感。

如在教学人音版高中音乐《高亢的西北腔》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脚夫调》《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等歌曲,提出聆听任务:“这些歌曲属于什么地方的民歌?歌曲有什么特点?表现当地什么样的民风民俗?”学生进入到歌曲聆听环节,教师不时给出提示:“这节课学习的是西北腔,自然要考虑陕北民歌,你还熟悉哪些陕北民歌?你知道《信天游》吗?”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仔细研究这些歌曲的风格特点,课堂进入互动环节。有学生解读《脚夫调》:“这首民歌带有信天游的味道,肯定是陕北的民歌,旋律高亢悠扬,具有豪放的西北汉子的性格,给人带来更多力量。”有学生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这首歌曲是山西民歌,旋律悠长,有较大的起伏,节奏自由、舒展,应该是站立在太行山上远眺的情景,表现山西人民淳朴的性格,我们很容易想到山西发生的传奇故事。”教师对学生分析的情况进行研讨,从民歌文化角度展开解读,让学生结合民族文化理解这些歌曲的内涵。

教师借助多媒体集中播放西北地域民歌,给学生的听觉感官带来冲击。学生对西北民歌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教师进行针对性设计,让学生结合生活认知进行鉴赏体验,引导学生对接民族文化内容进行展示,让民族文化渗透自然发生。学生自觉对接民族文化开展音乐学习,体现文化渗透力量之强大;而教师从不同角度开展教学内容的整合和设计,为学生创造学习感知文化的机会,让音乐与民族文化自然渗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创新教学形式,提升民族文化渗透品质

音乐学科教学不是简单教授歌唱技巧,教师不仅要传授一些乐理知识,还要透过音乐作品渗透文化思想内涵,让学生在文化洗礼中接受思想教育,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通过媒体展示、信息搜集、演绎活动、社会参与、生活观察等活动创造民族文化渗透契机,让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科综合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借助网络搜集民族音乐素材、利用网络聆听民族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背景进行深度研究,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进一步促进民族文化的渗透,提升民族文化渗透品质。

例如,在教学《鼓樂铿锵》时,教师先播放《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等歌曲,让学生自行选择身边的物品进行伴奏,或者是自行设计律动方案,跟随歌曲播放做出配合展示。因为学生对律动设计比较熟悉,所以自然能够做出积极回应。接着教师拿出一些打击乐器,让学生尝试伴奏演示,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提高对音乐旋律和节奏的感知。紧接着教师适时给出指导,对歌曲的特点进行深度解读和分析。最后,为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首曲子进行表演设计,包括歌唱、伴奏、律动、造型、舞蹈等多项内容。学生快速做出回应,积极展开行动,研究演绎方案。经过一番准备,大部分学生都做好了方案设计,此时教师再组织学生对相关设计进行集体评价,并给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这样教学,通过设计演绎方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研究,并在具体的互动交流中完成民族文化渗透,能够让学生主动进入文化探索的核心,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渗透品质。

三、组织教学活动,强化民族文化渗透体验

学生对音乐学习活动有很大的主动参与的热情,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预期开展对应设计,创造更多民族文化渗透的契机,对学生开展民族文化教育。高中生有比较独立的思想,对文化的理解也比较深刻,教师在组织民族文化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基础,推出歌词改编、创意演绎、公益宣传、网络互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营造民族文化渗透契机,让更多的学生顺利进入到活动之中,在实际体验中建立文化自信,强化民族文化渗透体验,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音乐学习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心理和学力基础。如在教学《飘逸的南国风》时,教师可以引入《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三首云南民歌,然后围绕南方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展开教学设计,组织一些适合的学习活动。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这些民歌,让学生通过聆听充分感受南方民歌的特点,并对当地文化背景进行深入探索。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回顾,让学生展示《放马山歌》《小河淌水》等歌曲,引导学生对南方民歌特点进行归纳总结。最后,让学生观看《刘三姐》电影对歌片段,体会南方民歌的特点。此外,当学生熟悉了三首民歌旋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开展歌唱演出活动:自行成立表演团队,任选其中一首民歌进行演绎设计,看哪一个小组表现更为出色。学生对演绎活动参与兴趣更浓,课堂学习气氛逐渐活跃起来。教师深入到学生设计、排练之中,及时做出技术指导,确保课堂演绎活动顺利开展。

这样教学,教师从不同角度设计教学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民族文化体验的机会。从歌曲聆听到鉴赏分析,从电影观看到课堂演绎,学生从更多角度展开学习探索,自然形成文化认知,从而在全面体验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四、延伸教学实践,拓宽民族文化渗透维度

教师在设计音乐学科教学实践活动时,要充分考虑教学条件和环境等制约因素,同时也要考虑高中生面临高考压力,自然对文化课更为重视等客观因素。如何将音乐学科学习推向实践,教师要重点考虑并积极探索。学生大多对一些集体性、社会性学习活动有比较浓厚的参与兴趣,针对这些活动,教师要做出合理安排,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建立文化认知基础。在日常生活中,班级、学校、社区等单位,都会推出一些音乐活动,这些活动无疑能够成为民族文化渗透的良机,对此教师要优化对接设计,将学生带入这些活动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文化的洗礼。如果能够合理运用网络平台参与音乐活动自然是最佳选择,这样学生的参与性更高,教育熏陶效果也会更好。

学生有一定的音乐认知基础,这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加以合理利用,让学生借助生活认知自然进入到音乐学习环节。在教学《丝竹相和》这节内容时,教师先拿出一把二胡让学生观察,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大家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它有什么特点?你还知道哪些民族音乐乐器?什么是丝竹音乐?学生对这些问题有一定的认知基础,自然能够展开热议。教师主动参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对相关问题进行确认,然后自然而然引入丝竹音乐。为了让学生深刻感受广东音乐的魅力,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中花六板》和《老六板》,让学生区分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区别。学生大多不能给出专业解读,此时教师就要及时做出引导,对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特点展开详细介绍。接着教师拿出一些丝竹乐器,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在学生对这些乐器不知所措时,教师要主动进行演示操作,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操作过程及操作方法。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开始跃跃欲试,教师让他们积极参与到互动操作环节中,课堂进入师生合奏演绎环节,其文化渗透自然完成。

这样教学,教师借助乐器设计教学流程,给学生带来更多参与的机会。特别是师生丝竹合奏活动,将学科学习推向高潮。学生对民族乐器有一定的认知,教师抓住学生的认知基础展开设计,推出诸多活动内容,一步步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之中,让民族文化渗透自然发生。学生对乐器演奏有特殊情结,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设计,其教学效果更为显著。教学实践形式有很多,教师需要考虑可行性,这样才能获得预期效果。

在音乐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进行教学设计,适时开展民族文化渗透活动,为学生創设适合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学科学习实践中建立文化自信,符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诉求。音乐与民族文化有太多融合点,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深入研究,对学生文化认知情况展开调查,这样才能够找到民族文化渗透契机,帮助学生顺利构建学科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董宇.渗透民族文化 推动文化自信:新时期高中音乐教学中多远文化的应用策略[J].新课程,2021(36).

[2]何留英.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民族情感渗透策略[J].名师在线,2020(6).

【作者简介】骆晓玲(1973— ),女,汉族,甘肃天水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甘肃省天水市第八中学,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中音乐教学。

(责编 卓 怡)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高中音乐渗透策略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