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寻
2021-03-29周诚计
【摘 要】本文针对现阶段中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学习且很少有机会参与实践活动、学校提供的设备无法开展所有的实践类活动等问题,提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培养目标,制订科学方案;搭建合作小组,集中集体智慧;做好校企合作,增加应用机会;跟上时代潮流,拓宽学生视野;优化评价模式,促进反思成长。
【关键词】电气工程 自动化管理 中职 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2-0059-02
21世纪我国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从知识型转变为技能型,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时,要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职业技能发展水平。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现阶段的中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管理专业教学中,许多教师仍旧习惯于单向地给学生灌输专业知识,致使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实践活动,不能真正地强化应用能力。为了更好地适应现阶段的社会需求,教师应当直面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过程中,为学生带来新的学习体验,真正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逐步成长为应用型人才。
一、明确培养目标,制订科学方案
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指导性的作用。一般来说,教师会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方案,以在教学活动中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真正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在之前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管理专业中,教师习惯性地关注基础知识的教学情况,在教学中过多强调基础知识,很少注意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倡导培养应用型人才后,教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优化设计,然后制订出更为科学的教学方案。
例如,在《检测单元控制程序设计与调式》教学中,教师便可以通过教学目标的优化设计,为科学教案的设计铺垫基础。首先,教师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解读,指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检测单元控制程序的设计与调式等内容,围绕上述内容以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教师设计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掌握检测单元控制程序设计与调式的基础知识;展开实践操作的活动,强化实践应用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讨论、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完成对知识的应用;通过实训任务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知专业魅力;通过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随后,教师以上述目标为导向,进行课堂学习活动的精准安排,以便在科学施教中真正地落实目标要求,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
教师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管理专业的知识进行课堂教学目标的优化设计,并据此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案,指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向,从而逐步达到目标的要求。
二、搭建合作小组,集中集体智慧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管理专业的课堂上,当教师为学生设定了实践操作的任务后,教师会发现,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正处于发展的阶段,学生在单独参与活动时,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这会导致学生的信心备受打击。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效率,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搭建合作互动的学习小组,让学生集中集体的力量,共同展开实践操作的活动。同时,合作能力、团队意识是应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素养,教师以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能够有效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比如,在《立体储存单元机械及气动元件安全与调整》这节课中,在设计实践类的学习活动时,教师就可以基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为学生创建恰当的合作互动小组。在课堂上,教师先根据“立体储存单元结构与功能”的内容,为学生设定相关问题,了解学生对立体储存单元的认识情况。随后,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情况进行判断。紧接着,基于以往对学生的观察,教师再对学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进行分析,以便全面把握学情,科学地安排每个小组的成员,促使每个小组中既有对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的学生,也有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分好组后,学生在组内挖掘自己的价值,并进行明确的分工,从而在相互配合中加快学习立体储存单元机械及气动元件安全与调整等知识。
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合理地安排每个小组的成员,这样能够保持组内成员之间的互补性,促使学生在相互配合中提高学习的效率,增强合作的能力,更好地朝着应用型人才的方向发展。
三、做好校企合作,增加应用机会
学校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无论是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参与实训类的活动,学校都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环境,满足学生的需求。但是,一些学校受到场地、资金的限制,学校不能提供实训的所有设备,这就导致学生不能开展所有的实践类活动。此外,学校的实训环境与真实的企业环境仍旧存在较大的差异,以至于学生不能在参加工作后迅速地完成转变。对此,教师应当与企业建立良好的联系,通过创建校企结合的学习平台,使学生拥有最真实的实训场所,帮助学生发展自身的运用能力。
以《供料单元气动控制回路分析、安装与调试》的教学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先为学生详细介绍这部分的理论知识,为学生参与实训铺垫好基础。随后,教师将课堂上的教学进度告知企业负责人,由企业负责人为学生提供专门化的实训平台,促使学生在参与实训中,真正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职业需求相结合,以便在未来的工作中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快速地调取知识,有效地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在完成企业实训的活动后,教师也要与企业负责人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实训中的真实表现,以便结合学生的不足调整下一阶段的教学设计,更好地帮助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
教师主动地与企业沟通和交流,为学生创建校企结合的学习环境,能够建立相对完善的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更真实的实践机会,并让学生在企业中提高实践能力,真正地在未来成长为应用型的人才。
四、跟上时代潮流,拓宽学生视野
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发展,而教材始终无法及时体现当前最先进的技术。所以,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管理专业的课程中,教师单纯地利用教材开展教学活动无法让学生跟上时代的潮流,无法有效地迎合企业的发展趋势,以至于学生在参加工作后不能迅速地成长为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教师要将自己的研究项目、国际上的行业趋势等介绍给学生,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让学生紧随时代的潮流,强化应用能力。
例如,在《开关量传感器认知及应用》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通过案例的渗透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跟上行业的发展趋势。在课堂上,教师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图片,使学生透过直观的图片,对传感检测技术的应用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初步感知开关量传感器的应用趋势。紧接着,教师为学生讲述开关量传感器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理论内容。随后,教师为学生布置自主检索的任务,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最先进的技术,以便学生能跟上行业的发展潮流,完成知识的拓展。
无论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介绍行业发展潮流,还是学生利用网络自主探究行业的发展趋势,都能够打破传统教育的局限性,使学生快速地适应企业的需求,提高应用能力。
五、优化评价模式,促进反思成长
在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管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时,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及时纠正工作中的问题,而教育评价环节就是对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学生能够透过教育评价环节认识到自己有哪些不足、自己有哪些进步等,从而全面地了解自己,更好地进行知识的补足。但是传统的形式都是教师个人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学生在评价环节中的参与性不强,致使学生的反思能力发展受限。对此,教师应当创新评价方式,有效促进学生反思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加工单元电气系统分析、安装与调试》中,教师就可以对评价环节进行有效调整,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在课堂上,当教师围绕“加工单元的安装与调试”为学生设定了学习任务后,学生会基于所学展开实践操作的活动,并获得一定的操作结果。基于此,教师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结果,并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以及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等,便于他人了解加工单元安装与调试背后的故事。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互评的工作,让学生基于同伴的视角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紧接着,教师再基于自身的专业角度,指出学生在操作中存在哪些专业性的问题,以便让学生结合教师的意见改进操作,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最后,学生再根据同伴和教师的建议反思自己在實践操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及时改进,真正地成长为应用型的专业人才。
显而易见,教师创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管理专业的评价环节,能够让学生从评价环节中获得养分,结合自己的实践操作过程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便在强化反思能力、不断改进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新课改教育理念的不断渗透以及企业的发展需求,都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要求。对此,教师应重新设定课堂教学目标,合理地创建合作活动,并为学生搭建校企合作的学习平台,让学生拥有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以便学生在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操作技能的过程中,有效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逐步成长为专业性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敏.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策略[J].信息系统工程,2020(8).
[2]卜伟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网络技术的应用分析[J].产业科技创新,2020(28).
[3]刁述妍.基于成果导向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0(23).
【作者简介】周诚计,男,广西百色人,大学本科学历,讲师,现就职于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气自动化控制、工业机器人教学。
(责编 杨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