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素质教育融入国际标准舞教学的思考
2021-03-28张恩思杨月张豪
张恩思 杨月 张豪
摘 要: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其对专业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涵养的提升若能较好融合,便能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既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又有高素质涵养的人才。舞蹈作为训练学生形体、丰富学生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能使学生充分融入舞蹈的世界中去,对于提升学生外在形象与精神内涵都具有重要作用。而作为拥有明确的国际礼仪规范的国际标准舞,则更应该担负起提升学生素质涵养的重担。文章针对体育舞蹈中的舞蹈教学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素质教育;国际标准舞;素质涵养
一些欧洲国家提炼和规范了小部分具有欧美特色的民间舞蹈,逐渐发展出来一种宫廷中流行的“宫廷舞蹈”。法国大革命后,“宫廷舞”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平民社会,成为一种人人都能跳的社交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将欧美民间舞蹈进行了整理,至此,国际标准舞成为包括10个舞种的现代舞系列和拉丁舞系列两大类。而作为“宫廷舞”的交谊舞,自然对简洁高雅的特征有所保留,并有一定的规范礼仪。作为21世纪新时代的国际标准舞的学习者,应当考虑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融入国际标准舞的礼仪教育、素质教育。笔者认为可以从广泛的舞蹈教育和国际标准舞教学中寻找共性与个性。
一、舞蹈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内在品质越来越重要。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对提高人的内在素质起着重要作用。舞蹈动作起源于人体,以人为主要表现载体。舞蹈是有组合、有节奏的动作,是特别能够展现舞者的内在情感的肢体艺术。通过姿态万千、千姿百态的动作,可以塑造饱满而完美的艺术形象。舞蹈还具有节奏性和韵律美,在教学中,舞蹈可以培养学生肢体律动与审美感知,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舞蹈中所蕴含的美,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纷繁复杂的信息在高速传播,校园内充斥各种不同的文化,有积极的,也必然有消极的。而学生由于各方面能力欠缺,对社会的认知不够深,就有可能会受到外部环境、信息等因素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也可能随时会对学生思维和认知能力的发展造成阻碍。面对这种情况,舞蹈教学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对自身审美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分辨美与丑、善与恶,为其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基础保证。同时,舞蹈所具有的参与性也让学生在舞动肢体、挥发汗水、发泄情绪的过程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舞蹈本身就是一种以动态的具体形象来表达情感和叙述故事的艺术门类,它不仅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形象思维的运动,而且在欣赏的过程中也会对一个动态的形象进行思考。因此,舞蹈教育中包含有许多方面的教育内容,它绝不是单纯地教授舞蹈动作,而是要在教授学生舞蹈动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美、发现美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在学生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真实地去感受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而且能够引领他们走向积极正确的道路。而且舞蹈可以融合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民族舞蹈,以及其他外国优秀的舞蹈,使学习者对全世界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和舞蹈文化有一个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民族舞蹈的魅力所在,从而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而这也让学习舞蹈变得更加重要。
二、国际标准舞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一)社会公德教育
国际标准舞礼仪规则中,除了规定的几条基本礼仪要求以外,还有其他没有进行明确要求的礼仪规范,但要求基本相通。其实,体育舞蹈应在表演活动中体现出尊重、友好和合理竞争的行为准则,而体育礼仪也是外表、服饰、语言和理解的综合体,它是一种生活礼仪、文化修养在活动中的延伸。但这种规范,与日常生活礼仪也有很大的区别,是日常生活礼仪的进一步提升,也是体育舞蹈艺术素质的客观体现。因此,在学习国际标准舞的同时,也要学习国际基本礼仪,这也是一个体验礼仪艺术审美意识的过程,同时体现了人们对体育舞蹈文化的深刻理解。
优雅是体育舞蹈文化的另一个重要体现。在体育舞蹈表演过程中,参赛者可以通过优雅的礼仪展示充分表达自己的礼貌和修养,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这也是体育舞蹈表演中舞者的仪容和风度要求如此严格的原因之一。在表演时,男女都要保持优雅的姿势,遵循体育舞蹈的基本礼仪,男性要照顾女性,始终礼貌待人,带领舞伴。如果在表演过程中冲撞到了舞伴或者其他舞者,需立马表示歉意。
(二)創造性能力的培养
国际标准舞虽然是一门规范化、程式化的竞技舞蹈,但是随着舞蹈逐渐普及,国标舞也慢慢走出银幕,走进大众生活中。娱乐性、表演性的功能越来越强,单一的技术技巧展示已经不能满足国标舞目前的需求。从舞台表演方面来看,单一的技术展示,对于普通非专业国标舞者来说,组合套路显得枯燥。因此,国标舞一直在求新求变,新的表演方式层出不穷,体现为国标舞10个舞种之间的融合,以及国标舞与其他舞种的融合。因此,为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在国标舞的教学中,必须创新。素质教育意在打破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国际标准舞教学也应融入素质教育中对创造性能力培养这一重要内容,不断引导、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展他们的思维,以便于他们更快地适应社会对国标舞者的要求,提高进入社会后的竞争能力。
(三)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中国舞蹈教育中,“口传身教”法是最常见的授课方法,长期以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习惯了教师的“喂养”,失去了主动“觅食”的能力。在中国高校的舞蹈课堂中,教师的授课流程为教师动作示范,学生模仿,然后统一手脚位置、身体幅度大小以及神情状态等等,整堂课都以教师的知识灌输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而学生只需要按照老师的口令进行动作调整,接受知识,没有对知识进行剖析理解。这样的传统教育模式,不但不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无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该使课堂翻转,让学生成为主体。在每种国标舞学习之前,让学生自主查询将要学习的舞种的起源、发展历史,以及它的风格特点、节奏动律等等,并在课堂上做简短的讨论。在舞种学习过程中,需要让学生自学除课堂所学以外的组合套路。如此一来,在理论上,学生会去探索舞种背后的文化背景与律动特点,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所学的舞种;在实践上,自学舞蹈组合套路,可以培养学生动作模仿能力,能够让学生快速地适应每个舞种的不同动律节奏,并且更准确地把握每个舞种的风格。
实际上,不管是传统舞蹈还是国际标准舞,它们的教学都是一项系统化、复杂化的工作。在学生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舞蹈教师不仅需要以掌握的科学教学方式教授舞蹈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引导学生摆正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健康的舞蹈教学环境中成长。除此之外,每个学生都不一样,他们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个性,而教师应在个性中寻找共性,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们提高审美能力,培养有素质、有涵养的新时代艺术工作者。相信通过舞蹈教师的不断努力,我国舞蹈教育事业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耿国耀.结合交谊舞项目特点培养学生礼仪文化素养的实验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9.
[2]罗希.艺术素质教育视角下高校舞蹈教学创新探究[J].山西青年,2020(14):281.
[3]上官来.体育舞蹈教学能力结构的理论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6.
[4]罗希.高校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探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增刊1):149-151.
[5]刘迪.浅议在舞蹈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艺术教育,2016(12):126-127.
[6]杨菁.关于舞蹈教学的思考[J].戏剧之家,2020(24):162-163.
[7]孙露露.新时期国标舞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明日风尚,2019(13):134.
[8]杨飞.论国标舞编导创意能力的拓展与培养[J].黄河之声,2019(5):125.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