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无言,“橙”“诚”有爱
2021-03-28蒋雨鸥
蒋雨鸥
“您别急,还10分钟才检票呢,慢慢来,我带您过去。”2021年春运首日,身着橙色志愿者马甲的万里,搀扶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缓缓穿过人群,正午的阳光透过南京南站顶棚,均匀地洒在他们身上,也铺满整个候车大厅,“158”雷锋服务站几个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那是万里值守的阵地,也是他成长的摇篮。
忆往昔 尽心竭诚
如今的万里,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南京南站的一名青年职工,实际上,年仅29岁的他,是整个南京站最年轻的客运值班员。
2011年的春运,正值大一寒假的万里,成为了一名南京站志愿者。“无私奉献、舍己为人、尽心竭诚”这些词离彼时的他很近,也很远。
直到那天,万里亲眼目睹了这一幕:“158”雷锋服务站的一位志愿者,拿着塑料袋,半蹲着身子,为瘫痪旅客接排泄物,整个过程中,她温柔和缓,像是对自己的亲人那般亲切自然、尽心尽力。
“当时我就觉得有什么东西在脑子里一下炸开了,特别震动。”万里有些不好意思地承认:“那确实是我第一次真真正正意识到为何命名为‘雷锋服务站,也让我下定了决心——我也要成为这样的志愿者。”
往后十年,集团公司团委提供了“校企联合——扬帆计划”的机会,只要是休班時间,他就穿上志愿者马甲,不惧寒暑,化身“小甜橙”,为旅客尽心竭诚。
思来者 赤子心诚
后来的时光里,万里成为“校企联合——扬帆计划”活动站内志愿者常年负责人。以往志愿者活动只在春运、暑运时开展,集团公司团委启动“扬帆计划”后,每一天都有来自学校的青年学生在南京站担当志愿者,成长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小甜橙”,如2010年荣获团中央颁发的“全国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的刘猛。
2020年初,疫情逐渐严峻,各地纷纷打响了援鄂战“疫”,江苏援鄂的医疗队与物资汇聚于南京南站,万里作为南京南车间疫情联络员、南京南车间入境人员处置专班成员,全身心投入这场轰轰烈烈的抗疫之中。来不及考虑自己连轴转的状态,顾不上思念身怀六甲的妻子,万里响应集团公司团委的号召,放弃休假,写下“请战书”坚守岗位,带着更年轻的“小甜橙”们为疫情期间必要的交通运输贡献青春力量,共护送9批医疗队,搬运285.4吨援鄂物资。梧桐萧萧、寒风冽冽,医护人员白衣胜雪,“小甜橙"们赤诚似火。
火车呼啸前进,载着江苏医疗队和援鄂医疗物资,载着整个春天与希望,撕裂寒风,一路逆行。
看今朝 诚意绵延
今年春运,上海局集团公司团委按照“安全第一、因地制宜、因需而动、大站为主、精简岗位、优化服务”的原则,组织路内440余名青工建立青年志愿者队伍,服务于长三角铁路,真心诚意地奉献自己的青春。
这份诚意,是从进站口到出站口,每块玻璃,都透映过“小甜橙”们热诚帮扶的身影;这份诚意,是从候车厅到站台,每片瓷砖,都回响着“小甜橙”们诚心诚意的关怀。
数程山水,几多风霜。上铁青年们在这种形势下,紧紧团结在集团公司团委周围,忧而不惧、痛而不惊,始终坚信疫情终会过去,胜利属于春天。
岁月无声,集团公司团委却擅长于无声处起惊雷,“扬帆计划”活动坚持开展十多年,将青春热情与职业奉献结合在一起,为上海局输送源源不断的青年人才、培养近万名“小甜橙”志愿者;能在继往开来中,守住前辈的火,传承明天的光,仅万里一人带领过、培养过的“小甜橙”约1200人次,其中毕业后选择铁路行业的人数比例高达83%;能引导青年在入路后依然不忘初心、满怀赤诚,鼓励青年成长成才,服务旅客,2019年,集团公司团委获得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