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开展法治教育的策略分析

2021-03-28张李

考试周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法治教育道德与法治初中

张李

摘 要:初中作为一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促进学生今后更好发展上也有重要意义。然而,通过对当前《道德与法治》中法治教育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将《道德与法治》课程重视起来,通过多样化的手段积极开展法治教育,在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同时,实现学生法律意识的转化。在此,文章就从《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的现状着手,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开展法治教育的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策略

一、 引言

新课改的深入实施,使得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到教学日程上来,《道德与法治》教学自然也受到了教师的广泛关注。因此,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对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积极转变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法治教育活动中来,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探索,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和法治素质,为今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道德与法治》中法治教育的现状

深入分析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发现,还有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虽然教师都在积极践行教育改革,但依然

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应更加关注语文、数学、英语等一类的主科学习,而像《道德与法治》一类的课程,只要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即可,不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也就不能真正认识到德、智、体、美共同发展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更不会去思考法律意识形成的重要意义,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此外,虽然部分教师在法治教育上提高了关注度,但由于长期实施单调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道德与法治》中的内容本身就比较枯燥,如果再利用枯燥的教学方法,更无法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甚至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严重影响。

三、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导入法治案例

事实上,中学生所处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比较单一,部分学生都没有亲身接触法律的机会,这情况的存在就很有可能使得学生出现法治意识薄弱、法律知识不充足的情况。对于这一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起来,通过多媒体或微课的形式导入法律案例,并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法律的存在,这样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其对法律知识的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促使其自主投入课堂学习中,更好地开展法律知识的学习。

以《生活需要法律》这一部分的内容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个有关“酒驾撞人逃逸被捕后法院宣判”的事件,并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视频内容,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肇事者违背的交通法、刑法中的相关内容,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在此之后,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案例,讲解法律对于保护被害人权益和维持社会稳定上所发挥的作用,这样,就可以让学生通过一个事件真正认识到法律在人们生活中的突出作用,不断提升对法律重要性的认识,从而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二)组织主题班会,开展法治辩论

就当前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而言,课堂教学中学生充当的是“被动接受者”的角色,每节课的学习中都是被动地接受一些法律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对相关法律知识形成浅显的理解,在法律内容上没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就对学生法律观念的形成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对此,教师就可以将主题班会充分利用起来,以法治类的话题为辩题,引导学生展开思想上的碰撞,从而自主地对法律产生一种认知,不断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

例如,在讲解《秩序与规则》这一部分的内容时,笔者就针对“交通法是否有存在的必要”这一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将认为有必要的分为正方,认为没有必要的分为反方,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辩论立场,通过自己查找资料,佐证自己的论点;当学生查完资料后,辩论会便开始了,在此过程中,主要让学生分成了一辩、二辩、三辩、四辩,然后由其分别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还挑选论点比较有说服力的几位学生上台辩论,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辩论过程中,教师只进行辩论后的总结工作,近而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在这样的辩论中,不仅正方能够找到证明交通法重要性的证据,反方也能在不断反驳的过程中,对交通法形成正确的认知,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从正反两面看待法律的能力,真正形成正确的法律认知。

(三)利用游戏,善用法律

游戏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具有非常强的娱乐性,无论对于哪一阶段的学生来说,对游戏都表现出了非常高的关注。基于这一特征,要想全面提升初中法治教育的有效性,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可以将游戏的方式充分利用起来,将所学的法治内容与游戏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法治的相关内容,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对法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进行游戏设计时,就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不断提升学生在法治小游戏上的关注度。

以《心中有法》这一课为例,这一课中主要包含“法不可违”“预防犯罪”和“善用法律”三部分的内容,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这三点重要内容融入“当面对你时,我应该怎样做?”的游戏中,游戏主要分为三个板块,每一板块对应一部分的内容,如在“善用法律”这一部分内容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游戏环节:同学们,你们看现在下雨了,你旁边的小红和晶晶都淋着雨,但是你却只有一把伞,而这两个人认为你都应该帮助她们,那么,你会怎么做呢?解決问题后,当你继续向前走时,你发现马路上还有一个倒地不起的老爷爷,你去扶他,但他又说是你撞倒了他,此时,你又会怎么做呢?在这一游戏环节中,共有五个类似的关卡。在一步一步的闯关中,学生就能将之前所学的法治知识充分利用起来,不仅能够解决每个关卡上的问题,也能对法治有一个全新的认知,促进其法治意识的形成。

猜你喜欢

法治教育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浅谈《行政强制法》视野下的党校法治教育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