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段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2021-03-28吕列列
吕列列
摘 要:计算属于一种较为抽象的智力活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也属于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本中几乎都是以计算为主,如“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等,到了中段数学中更是拓展到了一些单位的换算,分数的加减等。由此也可以看出计算是围绕整个数学学习过程的,只是其难度会随着年级的增高而不断的提升。为了提升学生对计算的兴趣以及质量,文章分析了小学数学中段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小学数学中段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小学数学中段计算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段;计算教学;问题;原则;策略
一、 引言
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数学教师教学的任务应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教育之下,可以迅速地采用合理的方法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口算,或者是计算。但是就当下的中段学生而言,在计算过程中出错的概率比较高,整体的计算能力较差。因此必须对中段计算教学的策略不断进行优化,防止未打好基础知识,影响高阶段数学学习的质量。
二、 小学数学中段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计算类知识的主动性不高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且逻辑性思维较为缜密的学科。虽然在小学阶段较为简单,以一些基本的数字计算为主,但是从小学生的年龄以及思维状况来看,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其对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考验要求较高。加之小学生本身心智并不成熟,在课堂学习时难以集中注意力。通常教师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可能就被窗外或者其他事情所影响,而一旦某个环节学生没有掌握,后期想要弥补就非常的困难,这也影响了知识的吸收。小学阶段主要就是以加减乘除各类面积计算为主,长期面临这种枯燥的计算问题,学生逐步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当计算频频出错时,更无法提起学习的自信心。因此,必须要对学生注意力、主动性等问题进行优化,才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教师教学的模式过于单一
首先,当下很多地区的小学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甚至有一些代课教师并未取得教师资格证就进行教学,教师的综合能力并不高。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也没有践行新课改的基本目标。一味地对学生灌输一些课本中的知识,并让学生进行题目的测试和训练。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同时也降低了整體教学的质量。其次,教师对于计算这类教学并不够重视,认为其就是需要通过学生不断的测试才能够提升水平的。这使得在整个小学计算教学中几乎都是以题海训练为主,整体计算教学的效率较差,难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缺少计算教学的反馈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重视教学反馈,其应该成为课堂的一部分,是对所学习内容的一种复习和总结。可以帮助教师对班级学生学习的状况及时地进行了解,对学生学习时存在的难点进行分析总结。而这些总结的资料均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进行优化,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然而就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师而言,一味的注重课堂的教学,忽略了学习成果的反馈。认为学习反馈在课堂中可有可无,也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这必然会影响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教师教学模式的优化。
三、 优化小学数学中段计算教学的原则
(一)需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年龄
在小学的每一个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都是不同的。例如在低年级阶段虽然了解了数学,但是缺乏一定的计算思维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优化中段计算教学时,教师应基于学生的认知、年龄以及数学知识的结构合理设置,充分的把握中段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成绩,尽量不超过中段学生所学习的范围,以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在班级内部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比如基础目标、拔高目标等,这样就可以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积极的参与到计算学习中,避免了“一刀切”的问题,影响了整体计算学习的质量和水平。
(二)需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整个计算教学环节,数学教师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具体应体现在教学内容的设置围绕学生的学情,课堂活动的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的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教师从传统的主导变为引导,才能够确立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如小组合作能力、计算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探索能力等等,这符合了当下新课改的基本需求,也落实了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需注重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计算时,并不是简单的教给学生课本中需要掌握的一些数学计算知识,而是需要融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让学生基于兴趣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索。而在这个过程中,则需要教师转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融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情景模式的创设、课堂小组活动的开展、问题式的引导等等,提升小学生学习计算时的专注力,优化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 优化小学数学中段计算教学的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对计算类知识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转变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优化课堂。多媒体技术内部存在的图片以及视频的功能,可以调动小学生在课堂的兴趣,让小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学习氛围。其还可以将一些抽象的数学计算知识转变为直观的内容,实现难题简单化。例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这一单元内容时,其需要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的钟表,了解时、分、秒所代表的含义,单位之间的换算,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针对这一类计算题目,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创设钟表的情境,如第一个钟表的时分秒都在12点上,第二个钟表分针走了一圈,时针在1点上。学生通过两个图片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分针转一圈即是60分钟,时针的一格就是一个小时,代入之后就是1小时=60分钟。通过这种方式更易让学生掌握时、分、秒的单位换算。在对具体问题进行应用时,教师也可以融入这类方式。如这样一道计算题,一辆火车原本应在9:25分到达,但是要晚点30分钟,请问几点可以到达?这道题目考验的就是学生对时钟以及分针的真正掌握能力。通过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逐步掌握时、分、秒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