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混合学习型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1-03-28党子奇曹殿波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混合学习改革课堂教学

党子奇 曹殿波

[摘  要]在高等教育领域特别是地方型普通高校,普遍存在毕业生培养质量下滑、教师专业化发展滞后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以地方高校为例,介绍了统筹开展混合学习型课堂教学改革所取得的一些经验,以期为同类型院校提供参考。

[关键词]混合学习  课堂教学  改革

基金项目:2017年度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混合学习型”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17BY048);2016年陕西省教育厅重点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6JZ093);慕课背景下高校通识课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16MY18)。

在高等教育领域,研究者与实践者都意識到传统的单纯依靠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要求。国内外高校在办学观念上,正从“学科为本”转变为“学生为本”,在教学内容上,正从侧重“传授知识”转变为重在“提升学生能力和素质”,在培养模式上,正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教学相长”。过去几年里,随着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将在线学习看成是面授教学的补充,业界对在线学习的认识也日趋理性。这使得在线学习和面授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在高校中日益流行,这是因为混合式学习具有灵活、便于实现、能够整合复杂的多媒体技术等优势。

概念界定

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教师的视角看混合式学习就是混合式教学,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认为混合式教学是为了合理引导学习者进行混合式学习,对所有的“教”与“学”中的组成要素进行合理分配以及优化组合,使“教”与“学”的效益达到最优。在本质层面上混合式学习关注的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问题,混合式教学则是基于混合式学习而实现教学效果最优的理论与实践。其关键是对“教”与“学”的所有要素进行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其外在特征是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

问题的提出地方高校存在办学条件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理念滞后等问题。在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地方高校在积极谋求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需要及时解决的教学问题。

1.教师教学缺乏统一的网络在线教学平台

地方高校大多地处欠发达地区,受地域、资源等因素限制,办学成本高,信息闭塞,教学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衡,教学大多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利用水平不高,也缺乏统一的在线教学平台。

2.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教育信息化现状不适应

落后的不是地方高校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建设,落后的是教师合理使用这些软硬件资源的能力。这种情况的外在表现就是,有先进的软硬件资源,但是其功能却没有被有效发挥和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

3.教师课堂教学存在“满堂灌”现象

“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依然是地方高校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导致了学生学习效果不佳,且学生之间的学业水平差异明显等问题。

4.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目标和监控手段存在错位

开展教学质量监控,目标是提升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这就需要强化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对教师则需要开展形成性评估,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之前,我们开展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措施并没有明确的针对性、持续性。

5.教学改革经验推广水平较低

地方高校教师在开展教改的过程中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形成了一些成果,但是这些经验和成果的可推广性往往不够理想。主要问题就是以往的改革多是针对“具体问题”而不是“类别问题”的改革,多是“具体环节”而不是“教学系统”层面的改革。

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为了破解地方高校教学发展的诸多难题,文章以延安大学为例,选择混合学习型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牢牢抓住课堂教学这个“牛鼻子”,经过顶层设计、改革目标逐层分解等策略,逐渐探索构建一种适合延安大学教学办学需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1.做好顶层设计工作

作为系统层面的教学改革,改革成效是与顶层设计分不开的。赵兴龙认为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的典型模式)的基本要义涉及教学流程变革所带来的知识传授的提前和知识内化的优化,而流程要素、技术要素和环境要素是其优势得以发挥的核心要素。在改革初期,我们分别从平台、环境、制度、培训、资源五个方面进行了发展规划,各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如图1所示。

在线教学平台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课程管理模式、学习管理模式、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模式以及混合式教学模式四个标志性的发展阶段。学校搭建在线教学平台作为支撑,开展各种线上的学与教的活动。规划建设了混合式学习教室,从网络环境假设、桌椅的布局等方面重构了学习环境。启动“混合式教学工作坊”,从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到实践分批次、分层次组织开展培训研修活动。鼓励教师自行建设课程资源,全力支持教师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2.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的宏观策略

在开展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充分贯彻“混合”思想,做到“四个结合”。一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通过搭建网络在线教学平台实现教师教学资源上线、教学活动上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随时可以线上、线下共享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适应性学习。二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引导教师把基本知识的传授放在课外进行,在课内则专注于个别化的指导和针对性的练习。比如引导教师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深度。三是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在第一课堂之外,积极创建实习场和实践场,在第二课堂内检验第一课堂所学,深化第一课堂所悟。四是集体讲授和小组合作相结合。克服班级组织形式的不足,鼓励开展集体授课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尽量照顾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有效提升学习深度,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学习的行为习惯。

3.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与教学活动的相互作用框架

黄荣怀等学者早在2009年就明确提出混合式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层学习,混合式学习强调情境学习和活动学习,对各种可能的方式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比如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活动的学习乃至传统的课堂教学等。经过近10年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研究者更加明确了这个共识。因此,合理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需要关注的点既包含合理发挥线上、线下的优势,又要从整体上引导学生的学习能由浅入深。

混合式教学改革的主要举措研究地方高校混合学习型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的主要目标在于改进传统的以教师为主、注重学生知识传递的教学模式和注重终结性考核的评价方式,引导教师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能力素质提升”的教学模式和侧重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的转变。在改革过程中,突出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评价方式改革。采用混合学习理念,构建以注重学习深度提升为取向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模式。

1.制订混合式课堂教学管理的相关制度

制订混合式课堂教学改革管理办法,明确申报条件、立项程序、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等要求。制订关于混合式课堂教学改革试点课程评价方式的指导意见,指导试点课程,改变单一的学业成绩考核办法,根据具体情况设定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区间,重视开展过程性评价。

2.修订完善教学大纲

根据课改修订完善试点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以课程组或教研室集体组织讨论拟定教学大纲,杜绝依据一本教材编写课程大纲的现象。教学大纲中要体现课程性质、學时、学分、教学内容、难点、重点、问题设计、考核方式、方法、过程性评价成绩所占比例、建议教材和参考书目等要素,切实达到大纲指导教学的目的。

3.搭建在线教学平台,支持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

引进清华在线“优慕课”数字化教学平台软件,为学生开展“线上+线下”“自主+探究”“独立+合作”等混合式学习提供支持,为教师开展“讲授+研讨”“示范+指导”“案例+创作”等混合式教学提供支持。

4.开展以深度学习为导向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积极探索小班开课或大班上课、小班研讨的教学组织形式。探索实施“翻转课堂”或“对分课堂”等形式的教学模式。鼓励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倡导参与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有利于深度学习的教学方法,开展主动、高效以及个性化且适应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

5.强化混合式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管理环节

加强对课改项目负责人的培训,遴选优秀课改教师外出短期学习,吸取国内外先进的课改经验,加强过程监控,通过签订项目建设任务书、教学督导、教学管理干部听课检查、组织召开师生座谈会等措施加强过程监管。

6.加强课改成果的应用与推广

及时总结开展混合式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定期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经验交流或教学观摩活动,逐步在全校扩大专业受益面;组织课改优秀和成果突出的教师撰写教改案例,形成了《延安大学混合式课堂教学改革案例集》并在全校范围内推广。

1.探索并实践“三模式、两形式、两课型”三位一体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三模式”是三个不同“混合”水平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别是基于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和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的完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对分课堂”的部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两形式”是两种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别是小班额教学模式以及以特朗普制教学组织形式开展分层教学的大班额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两课型”是根据课程性质区分了以理论为主的课程和以实践为主的课程类型分别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深化教学评价认识,改革课程评价模式

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质”和“量”两种取向,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种具体形式。无论哪种评价取向的哪种具体形式,开展评价的功能都是“反馈和调节”以及“激励和动机”。所以对混合式教学改革的课程评价不能拘泥于各部分评价权重在总体中的构成比例,也不要过分纠结各部分评价的“同质性”或者“可加性”,应看重各部分的评价是否都有效地达到了相应的目标。

3.改革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有所增强

在开展教学改革实践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改革的效果。调查结果显示:与传统教学相比较,近70%的学生认为混合式课堂教学改革加深了他们对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了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提升了他们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2]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55-61.

[3]黄荣怀,马丁,郑兰琴,等.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1):9-14.

[4]苏小红,赵玲玲,叶麟,等.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7):60-65.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  陕西延安

猜你喜欢

混合学习改革课堂教学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SPOC平台下IPAD在初中生物混合学习中应用初探
基于Unipus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混合式学习理念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混合学习模式及其实施要点 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改革创新(二)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