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2021-03-28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鹤鸣张闻天共产党人

1900年8月30日,张闻天出生在江苏省南汇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一个殷实家庭。其名取《诗经·小雅·鹤鸣》中“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之意,而他也正如这充满书香的名号一般,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中被誉为“红色教授”的学者型人物。

张闻天8岁时被送到离家7里外的康家宅小学寄读,从小就养成了独立生活的能力。1917年,张闻天考入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今河海大學)。学校十分重视英文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达到译读写作的水平。张闻天受益于此,不仅阅读了英文版的马克思主义著作,还能大量译介外国文学作品。

在校期间,张闻天阅读了进步书刊《新青年》。他说:“‘五四前《新青年》的出版给了我很大的影响,我的自我觉醒也于此开始。”自此,科学与民主的种子播撒在他心田,唤醒了他的思想觉悟,“开始对中国旧社会的一切发生了怀疑与反抗”。

1918年寒假,张闻天兴冲冲地回家后却十分沮丧。原来,父母为他筹办了一桩婚姻。虽然愤怒、反抗,可面对母亲的眼泪,他只有束手就擒。这桩不幸的婚姻产生了反作用力,推动着他更加积极地投身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爆发后,张闻天积极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斗争中。他写的政论、随感录、杂评一篇篇地登载在《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上,议论时政,抨击军阀,揭露腐败,批判封建,表现了他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苦心。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他在报刊上公开介绍了《共产党宣言》中的“十条纲领”。可以说,他是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列主义的先驱之一。

1919年12月,张闻天加入少年中国学会。因旧式婚姻,他与家庭脱离了关系,稿酬成为他的主要经济来源。1920年,张闻天赴日留学,1922年又赴美国勤工俭学。1924年从美国留学回来以后,张闻天同萧楚女等共产党人一起,在重庆传播新文化,主编《南鸿》周刊,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在重庆的半年时光,斗争的实践告诉张闻天,与旧社会的彻底决裂,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而他与共产党人的相处,使他“有了加入共产党的动机”。1943年,他在谈到是怎样加入共产党时说:“在重庆时期,我同共产党人萧楚女、杨闇公等熟悉,他们到处动员青年团员支持我的斗争,同我结成了反对学校当局的统一战线。我们间的关系是很密切的。这斗争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使我思想上又起了新的变化。我深深觉得要战胜这个社会,必须有联合的力量,单靠个人的文艺活动,是做不到的,而共产党是反抗这个社会的真正可靠的力量。此时,我有了加入共产党的动机。”

1925年6月初,张闻天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他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9月,张闻天被推选进入苏联最高理论学府——红色教授学院深造。因其沉着、风雅、有学识,党内很多人都称他“老教授”。

1931年1月,张闻天奉命回国,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在上海成立时,他被指定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从此,他开始登上中国革命历史舞台。★

(责编/黄梦怡 责校/陈小婷 来源/《张闻天是怎样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张家康/文,《红岩春秋》2020年第2期;《青年张闻天的四次人生选择》,高秀清/文,《湘潮》2017年第4期)

猜你喜欢

鹤鸣张闻天共产党人
名人名言
今天是您的生日,我想对您说
初心如磐
鹤鸣
走进张闻天工作室旧址纪念馆
杨鹤鸣
张闻天晚年:想做个“普通的劳动者”
从生活小事看张闻天廉政大情怀
在扎龙
从“两学一做”谈共产党人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