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亮点,缺经典

2021-03-28王晓娟

曲艺 2021年3期
关键词:类节目语言

王晓娟

在当代中国人的习俗里,除夕之夜,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春晚,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生活仪式和文化记忆。从1983年至今,央视春晚已经伴随中国电视观众走过了39个年头。在电视艺术和技术的引领下,逐渐形成了央视春晚和地方春晚百花齐放的靓丽年景。作为电视春晚的排头兵和老大哥,央视春晚比地方春晚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担当,娱乐欢庆的同时还应具有教化意义,抚今追昔之余也要学会总结和反思,弘扬正气的同时要彰显民族底气,歌颂家国的过程中传播中国文化。这种独特的家国意识和文化属性,在刚刚落幕的央视牛年春晚,特别是语言类节目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客观来讲,今年的语言类节目从题材内容、价值表达、创作特色和影像技术等方面都有重大突破,但在主题的深度性、细节的真实性和生活的体验感上还存在不足。不过,没有任何艺术是完美无缺的,瑕瑜互见才是艺术作品的常态。

首先,将时代精神与社会实践熔铸在作品中,进行主流价值的弘扬和引领。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电视媒介或许不能决定受众怎么想,但可以通过提供特定的信息,安排相关的议题来决定受众看什么,想什么。央视春晚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官方代言人,在播出前须经过多级部门的精心编码和层层把关,可以说,它既是一场全国性的文艺大联欢,也是一道全球性的文化盛宴,对内承担着文化滋养的责任,对外肩负着文化强国的使命。基于以上原因,节目在编排过程中,必定会嵌入民族文化纹理和国家形象标记,因此,歌唱祖国、赞美英雄、繁荣文艺、弘扬正气成为了历届春晚不变的旋律。

总体来看,主题集中、定位明确、时代感强、正能量足是今年语言类节目的显著特征,《阳台》《叫卖》《每逢佳节被催婚》等节目对抗“疫”精神、脱贫攻坚力量、基层工作人员进行了集中、多次表现,热情歌颂了在医疗事业领域、农村建设队伍以及基层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工作者。这些作品通过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表现方式,为我们呈现了过去一年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改变,多部作品的聚合传播,不仅强化了主题表达,对主流价值的引领作用也显而易见。不足之处在于,部分作品有高度却少了深度,有生活但少了细节,有情感却少了共鸣,对宏大主题的驾驭能力较弱,对脱贫攻坚实践和抗“疫”精神的书写局限在表象层面,没有进行更为深刻的主题挖掘,缺少多元化的内容展现。今后的语言类节目应该重点在文本创作方面下功夫,用艺术匠心去锤炼经得起时代和人民检验的精品之作。

在今天这样一个多元化的信息时代,春晚已不单单是一场文艺表演,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符号和文化载体,它背后所传递的意义和价值值得我们细细研读。语言类节目作为春晚的重要方阵,最能体现春晚的气质和内涵。不论是小品还是相声,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家国情怀,故事内外传递着社会能量,即便是平淡无奇的文本,也暗藏着民族文化基因和深层集体心理。只有识别了我们民族的基因密码,才能真正领悟春晚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

其次,高超的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法联袂起舞,增强了作品的观赏性和表现力。

舞美惊艳、科技感足是央视牛年春晚给人最直观的印象,语言类节目也不例外。5G技术、4K/8K超高清巨型屏幕、云视频互动和特种摄像系统让舞台充满了视觉冲击力,AR/VR/XR技术、交互式摄影控制、3D虚拟演播技术叠加运用,打造出立体化的舞台效果。小品《开往春天的幸福》调用多种技术手段,营造出空间的真实感和现场感,逼真的舞台场景和动态化的背景造型,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般的艺术体验。与此同时,央视频、央视新闻媒体、央视网、云听等新媒体平台对春晚进行同步直播,实现了“全民狂欢”的传播效果。这些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不仅提高了作品的观赏性,还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大大增强了受众的审美体验。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语言类节目也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相声《年三十的歌》和《如此家长》紧贴社會热点,对“上热搜”“培训班热”“攀比式教育”等时代典型现象进行了诙谐调侃,欢笑之余引发了人们的深思。小品《一波三折》中误会与巧合的设置十分巧妙,剧情包袱和情节反转衔接自然,贾玲、张小斐、许君聪等人的精彩表演,更是将“一波三折”的主题演绎得淋漓尽致。当然,个别语言类节目的创作瑕疵也不容忽视,小品《大扫除》虽说对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作风进行了抨击和嘲讽,但情节设计与以往作品存在很大的雷同,并且偶然、误会、巧合、反转等技巧运用十分老套。相声《叫卖》也紧扣时代主题,但“包袱”比较陈旧,对白衣天使、脱贫攻坚力量、航天英雄的赞美略显生硬,若能运用语言技巧对台本进行润色和提升,作品则更能多些饱满和立体感。

技术和艺术的互动交织,让春晚舞台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但要警惕“唯技术”和“炫科技”的创作误区,不要为了追求视觉的震感,而忽视了内容的打造,不能一味讲求形式华丽,而轻视了对文本内涵的修炼。

再次,包容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探索中发展,不断丰富着春晚的内涵表达。2021年央视春晚舞台上处处点缀着“新人”“新题”与“新气象”,其中语言类节目就有三大显著变化。一是数量再创新高,二是题材更为开放和宽广,三是表现形式更为多元。今年的语言类节目中,中青年演员成为主力军,跨界演员的数量惊人,除了佟大为、秦昊、秦海璐、张国强等中生代影视演员外,还云集了唐艺昕、王丽坤、黄子韬、倪妮、任嘉伦和万茜等一大批流量明星。同时,还有电商“一姐”薇娅和魔术大师王禹的同台助阵,这些变化处处体现了央视春晚越来越强的包容心和开放度。

在题材内容上,今年的语言类节目也进行了重大尝试,涉及了抗击疫情、脱贫攻坚、父母催婚、亲子教育、基层服务、老年健康、反腐倡廉等众多社会热点。小品《阳台》采用生活流的叙事手法,再现了武汉封闭期间,5个家庭携手抗“疫”的温馨片段,这部作品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明显的巧合误会,由一位社区志愿者串联起5个家庭,生动再现了战“疫”期间各行各业、各家各户的真实生活场景。《开往春天的幸福》则以“公路片”的新颖叙事方式,讲述了4对平凡爱人在旅途中发生的情感纠葛和感人故事。但由于春晚舞台的空间局限性和时间有限性,过于宏大的故事或者较为复杂的线索往往难以充分展开,所以《阳台》和《开往春天的幸福》两部作品,虽说在表现手法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但却给人浅尝辄止和蜻蜓点水般的感觉。因而,语言类节目在表现宏大社会主题时,一定要处理好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要想把故事讲到观众心坎里,与观众产生共情,就必须贴近现实,带着真情实感去搞创作,切不能为了让观众动情而生硬地煽情。

期待未来的春晚舞台能够再多一些真诚,少一点浮躁;多一些包容性,少一点圈层化;多一些精品力作,少一些花拳绣腿。眼花缭乱的造型艺术转瞬即逝,只有深入人心的作品才能流传古今。

(作者:太原师范学院影视艺术系讲师)

(责任编辑/邓科)

猜你喜欢

类节目语言
挖掘乡村意象,新疆文化旅游类节目的地方性特色
用鲸鱼“语言”通信
White Lover
一场风潮,还是“新主流”
不喜欢胖的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电视导视类节目的发展之路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