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磊治疗视神经脊髓炎临证经验❋

2021-03-28赵凰宏关东升徐江雁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张磊症见络脉

马 振, 赵凰宏, 关东升, 徐江雁

(1.山东中医药大学, 济南 250000;2.河南省中医院脑病科, 郑州 450002;3.河南中医药大学, 郑州 450002)

视神经脊髓炎(optic neuromyelitis,NMO)是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变,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范畴,临床常以急性、亚急性起病[1],以肢体功能失常与视力缺损为主要临床特征,多发于20~50岁中青年女性[2,3]。当前治疗以激素冲击、血浆置换、干扰素等药物与方法运用为主,虽然具有一定疗效,但也存在副作用大、代价昂贵、复发率高等弊端[3,4]。根据NMO的临床症状,其属于中医学“痿病”“暴盲”“视瞻昏渺”范畴,并结合其相兼症状如“便秘”“癃闭”等进行对症施治。研究证明,中医药治疗本病不仅药效确切,而且毒副作用小、不易耐药[5,6]。张磊国医大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70年,理验俱丰,从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出发,在改善NMO临床症状、遏制病程进展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现从4个方面将其归纳如下。

1 病机剖析

1.1 毒热内侵,伤筋蚀髓

张磊认为该病多源于邪热猖炽,或外邪化热入里,或体虚而浊毒渐旺,外邪侵淫人体皮肉筋脉而燔灼气血津液,内走髓窍孔穴而销烁髓海,致使目盲不可视,足痿不可行。《素问·刺热篇》言:“热病先身重骨痛,耳聋而好瞑,刺足少阴”,热毒发病多呈急骤蔓延之势。李士材曰:“阳邪急速,其病必暴”,急性期NMO患者常发生突发性视力障碍、肢体感觉异常以及运功活动功能受限等临床表现,部分人群可因浊毒瘀滞、化火扰神而出现烦躁、发作性睡病等神志症状。《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提到“诸痿喘呕,皆属于上”,发于上之暴盲与起于下之肢痿均系毒热伤筋侵髓所致,上焦气血化源既绝,遂气脱而目不明,筋骨肌肉皆无所养而痿废不用。

1.2 痰瘀胶着,络脉阻滞

火热之邪伤津耗液使津液敷布失常,形成气血运行受阻、津液渗灌障碍的痰瘀胶着之症,极易损伤络脉。络脉细小而密集,是机体运行气血、交通内外的通道。痰瘀浊毒或阻滞络脉,或毒损络道,日久伤及脏腑、筋脉,使肢体痿软、肌肉萎缩。目乃精明之官,得血方能视物,亦离不开血络中气血津液的滋养。《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言:“三百六十五络……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若五脏精气不能上济则易使精明不复。此外,络脉失和反过来又能影响气血运行,以致病机迁延、病情缠绵,导致NMO患者目系、肢体症状往往经久不愈。

1.3 五脏御侮不力,精血乏竭

人体气血、经络、官窍皆统摄于五脏,气血失和、髓窍失养易损及五脏之本,尤以损伤肝脾肾为甚。肝木藏血而调络,主司筋爪;脾禀水谷之气以溉四末;肾水主骨而生髓,三脏功能正常则髓血充沛,络脉和合,骨质强劲且筋爪张弛有力,外邪浊毒不易入侵而发痿病。若脏腑阴阳亏耗,浊毒留恋难去,于肝则一方面可见“筋痿”,另一方面因浊毒伤肝损其目窍,而出现“视瞻昏渺”“青盲”“暴盲”等症。于脾一方面可见“肉痿”,另一方面因四肢不得禀水谷气,筋骨肌肉无气以生皆痿废不用。于肾一方面可见“骨痿”,另一方面因“肾者胃之关”,肾窍开关不利则二便失司。因此治痿之虚者,当以培补肝脾肾为要。

2 治疗精要

2.1 病证结合,分清主次

邪正盛衰是贯穿于视神经脊髓炎病程始终的关键病机,故张磊主张应首先分清热、瘀、痰、火的病邪性质。如症见肢体痉挛弛纵、皮肤干枯多为邪热炽盛;症见肌肉刺痛、口唇青紫等为瘀阻络脉;若肢体酸沉痿软等多属痰浊内壅。此外,视神经脊髓炎常见于20~30岁的青壮年,其病理机制目前虽无明确定论,但依据当下年轻人多属“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体质,如情绪失调、饮食不节、嗜欲无穷均易致阴精耗损,认为“相火妄动”致痿不可忽视。故在临证中强调热、瘀、痰、火易相兼为患,常见炽热伤津而痰浊黏滞,水停气阻而酿痰化热,痰阻脉络而生瘀并见等;久病总不离“瘀”字,尤以络脉瘀滞为需着眼处,治疗也应以 “通络逐瘀”为要。

2.2 色脉同参,辨明病位浅深

判断病位之浅深是诊断和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的重要手段。除根据临床症状,还通过脉诊和望诊来辨别病位。首先,脉象的浮沉迟数可以判断病位深浅与病邪性质。脉偏浮者,病在皮肤肌腠经络,多为热和火邪;脉偏沉者,病在筋骨脏腑,多为寒凝、痰浊、瘀血为患;脉缓滑者病在脾,脉弦急者病在肝,脉沉迟病在肾。其次,脉诊当与望色与舌诊互参。《难经·十三难》曰:“五脏有五色,皆见于面,亦当与寸口、尺内相应。”如面色萎黄不荣病在脾,面色青黄晦暗病在肝,面色黑暗少泽累及肾。察验舌象同样重要,舌红少津为热邪,舌红绛瘦、裂纹为火邪,舌苔厚腻伴舌本强者多为痰邪,舌下静脉迂曲紫暗为瘀血。此外,也可通过观察、循按肌肉形质、色泽、灵活度等改变,找出病变部位的经络归属。

2.3 截病防传,权衡缓急

正气有盛衰,证候有虚实,治当有缓急,故病程阶段不同则治疗之主次各异。张磊认为初期以邪实为主,应急祛邪勿壅补。本病急性期系毒胜化热、外邪内火相合而内焚脏腑、骨髓,外灼筋骨、官窍,突发“暴盲”“痿病”等证,病势急骤而危重,此时应以清解热毒、存阴保津为务,过用温补易使毒热内陷;后期多为正虚邪恋,应扶正缓图,搜剔伏邪。本病后期全身肌肉、筋骨萎缩明显,以肝脾肾三脏亏虚为主,但亦有“伏邪”留恋难去,故应在扶正的基础上佐以祛邪搜剔之品;一部分患者存在前驱感染、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并伴见失眠、疲劳、情志异常等表现,这些均属于“正虚感邪”范围,应扶正为急,祛邪为缓。因此,本病各个阶段均要细察正邪盛衰、虚实缓急,以确定适当治则。

3 证治法则

3.1 化浊益髓法

症见肢体痿软,视物缥缈,喘息气促,头晕目胀,心烦失眠,或焦虑抑郁,小便黄赤,腹胀便难,舌红绛,苔黄厚,脉滑数,治以清热化浊,解毒益髓,方用自拟“化浊益髓汤”,由豨莶草、白芍、生地、黄芩、炒栀子、石菖蒲、制远志、桑枝、川芎、蒲公英、土元、半枝莲、炙甘草组成。生地可用至45 g以固肾益髓,防邪内陷,其余用量为15~25 g;视物昏渺甚者加谷精草、青葙子、菊花各15~20 g。

3.2 滋燥生津法

症见肢体弛纵无力,筋急爪枯,肌肤燥痒,目干涩、多眵,心烦口渴,小便短少,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数。此症患者多素体阳亢或嗜欲过度耗伤阴精,以致相火不安位,治非一时可收全功,应着力改善患者体质偏颇。张磊喜用《温病条辨》“五汁饮”,即用大量芦根、麦冬各80 g煎汤,待汤冷后与鲜梨、荸荠、藕同绞取汁可代茶频饮,日服500 mL~1 L。

3.3 祛湿舒筋法

症见肢体沉重,痿软无力,下肢尤甚,或肉轮废弛,目生翳障或伴微肿、麻木等,胸闷脘痞,面黄,呕恶,纳呆,口不喜饮,舌淡红,苔厚腻,脉缓滑,治当祛湿、醒脾、舒筋,方用《医宗金鉴》“加味苍柏散”:苍术、黄柏、羌活、独活、赤芍、木通、防己、木瓜、槟榔各12 g,生白术18 g,知母、川牛膝各12 g,当归15 g,生地黄9 g,炙甘草9 g。若肢体弛纵不收者,合用黄芪赤风汤(黄芪、赤芍、防风各15~20 g)。

3.4 逐瘀通络法

症见肢体痿废,活动不利,伴周身痛如锥刺,目黯黑、视力受限,面色瘀暗,舌暗紫,或有瘀斑,舌下络脉瘀暗,脉沉滞。治以化瘀通络,方用《医林改错》“身痛逐瘀汤”。张磊常用生黄芪40~60 g和桃仁、红花各6~9 g相配伍,余则用10~15 g。若肢体不仁日久,加土元6 g、全虫6 g以搜剔络脉瘀阻之伏邪。

3.5 固元起痿法

症见肢体瘫软、萎缩,步履全废,大肉渐脱,面色晦暗无泽,目无所见,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弱。治当培补肝脾肾三脏,方用自拟“固元起痿汤”,由黄芪、生晒参、菟丝子、桑寄生、刺五加、枸杞子、山萸肉、补骨脂、乳香、没药组成。张磊认为此法中,黄芪与乳香、没药的用量配比是关键,乳没常用5~10 g,黄芪用量不宜过大且需渐加,常用量为20~45 g;若阴虚之体防相火妄动,可加丝瓜络、竹茹、桑叶、生地各12~15 g。

4 典型病案

患者,女,2017年5月18日初诊:主诉左下肢无力3月余。1年前左眼视力下降,诊断为视神经炎,合用激素治疗,半年前出现左下肢麻木掣痛,活动受限,痛感逐渐延伸发展至胸部,近3个月出现左下肢痿软。查体示左下肢肌力2级,膝反射亢进,腹壁反射消失,双侧病理征(+),踝阵挛(+)。磁共振示右侧侧脑室顶旁、颈1及胸1-7椎体水平脊髓异常强化灶,考虑炎性病变可能性大。脑脊液生化示PRO.451 mg/L↑。神经免疫检查示血清抗AQP4抗体阳性。刻下左下肢无力、不能行走,视物缥缈,胸闷憋气,急躁易怒,眠差易醒易疲劳,排便困难,小腹急痛,舌质暗红,苔黄腻有瘀斑,脉数滑,沉取有力。西医诊断视神经脊髓炎,中医诊断痿证(热毒侵髓),治以清热化浊、解毒益髓。方用自拟化浊益髓汤:豨莶草15 g,白芍15 g,丹参15 g,生地45 g,黄芩12 g,炒栀子12 g,石菖蒲15 g,制远志15 g,桑枝15 g,川芎15 g,蒲公英12 g,土元10 g,半枝莲15 g,炙甘草9 g,服用15剂早晚分2次温服。

2017年6月5日复诊:已不胸闷、憋气,左下肢无力感仍较明显,行走需人搀扶,睡眠改善,大便较前通畅,黄厚苔渐褪,但视力仍未恢复,伴有舌质瘀斑,是以毒热渐去,血分之痰瘀阻滞仍盛,当涤痰祛瘀,活血止痛。方用身痛逐瘀汤加减:当归20 g,川牛膝15 g,制香附10 g,羌活10 g,黄芩10 g,川芎10 g,生黄芪30 g,苍术15 g,生黄柏15 g,桃仁10,五灵脂15 g,没药10 g,地龙10 g,红花10 g,炙甘草10 g,石菖蒲15 g,胆南星15 g,石楠藤15 g,服用15剂,如前法。

2017年6月21日三诊:苔黄厚消褪,小腹急痛消失,视物较前清晰,左下肢无力改善,已尝试自主行走,舌质瘀斑已消失,瘀暗仍明显。此时痰、热、瘀交相裹挟已呈分离之势,络脉阻滞亦得以缓解,此时应着重祛瘀通络之力,使气血得以布散周身。方用身痛逐瘀汤原方加土元6 g、全虫6 g,服用15剂,如前法。同时合用中成药大黄虫丸(每日早晚2次,每次8 g,开水送服)。

2017年7月10日四诊:视物清晰度有显著改善,左下肢肌肉渐充,屈伸渐为灵活,已能自主行走15 min左右,活动后亦觉乏力程度减轻,此时邪去正虚,应培补肝脾肾以治本,方用自拟固元起痿汤。处方:生黄芪20 g,生晒参15 g,菟丝子20 g,刺五加15 g,枸杞子15 g,山萸肉10 g,补骨脂10 g,桑寄生15 g,乳香6 g,没药6 g,服用30剂如前法。

2017年8月10日五诊:视力持续恢复,已能自主行走40 min左右,左下肢乏力感改善明显,已能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纳亦增,培补脾肾已初见成效,应以原方改用丸剂,每日3次,每次3~5 g,缓缓图之。后随访2年左下肢痿软无力症状没有复发,活动后疲劳感亦不明显,病情稳定。

按语:本案患者半年内由肢体麻木发展至肢体渐痿,病情进展迅速,症见下肢无力,视物缥缈,烦躁,大便难,舌暗红,苔黄腻有瘀斑,证属毒热侵髓,虽有瘀血滞留,但张磊认为“火热为瘀之先导迅急,热易清,瘀难除,清热则瘀无所凭借之力,以防邪传”,先予以清解热毒,使痰瘀无借毒热之力为患。二诊时毒热已去,应着力消除痰瘀之邪,方用身痛逐瘀汤加石菖蒲、胆南星、石楠藤。三诊时经脉内、肠胃膏膜及脏腑间大络瘀堵之痰浊、瘀血已大减,唯络脉阻滞非一时可解,故用搜剔瘀浊之土元、全虫破旧血、生新血。四诊邪去正虚,治应培补肝脾肾,待病情稳定后改为丸剂服用,使正气得复。

猜你喜欢

张磊症见络脉
舌下络脉诊法研究❋
治疗便秘不能一泻了之
张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看小儿络脉识宝宝病变
养咽止咳桑叶方
三方加味辨证治盗汗
THE GLOBAL ATTRACTOR FOR A VISCOUS WEAKLY DISSIPATIVE GENERALIZED TWO-COMPONENT µ-HUNTER-SAXTON SYSTEM∗
望“纹”知病,“掌”握小儿健康
“口”“ㄙ”偏旁混用趣谈
中药止咳药水你选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