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牧兽医专业语文课堂思政实现途径研究

2021-03-28闫秀娟

畜牧兽医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和平战争诗歌

闫秀娟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武威,733006)

笔者整合语文与思政的契合点,形成新的内容体系和教学思路,通过有效的课堂组织,把优秀文化成果所传递的价值观念、情感内涵、道德风范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人格、思想、品行、价值观,使培养对象最终能成为充满活力、协调有序的新时代国家建设者,实现语文教育的价值。以《诗经 小雅 采薇》篇为例,做具体解析。

1 整合语文、思政契合点

1.1 深入研究篇目内容

《采薇》是一首典型的战争题材诗,写一位久戍边关的战士艰苦的军旅生活和踏上归程时内心的情感波澜。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本诗教学目标重在解决文本语义知识,对戍边战士的情感认知仅仅停留在家园乡情上,在价值观涵养方面,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为目标;依据这一教学目标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未能跳出文本知识把握和家园乡土情怀培育这两方面。

1.2 拓宽延展教学目标、重难点

通过分析探究,在原有文本语义知识和浓烈思乡情绪体验目标之外,确定本诗的第三个教学目标:引导感受战争带给主人公的心灵创伤和深重苦难,体会旧的社会制度下人民的悲苦命运,感知诗歌流露的人民祈愿和平安宁的心理诉求,增进学生对“尚和合、求大同”政治理念的认同,感受当下美好生活,颂扬新时代,珍惜新时代。由这一层目标出发,确定诗歌的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分析主人公悲苦沉重的思想情感形成的原因,明确战争带给人民的深重苦难,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难点是情感引领和培育,以诗中“昔我往昔,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为纽带,引导学生领会主人公踏上归途时的沉重心情,通过新旧时代个人幸福感的对比,增进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增进学生对新时代治国理政方略的认同,树立强烈的爱国报国志向。

2 以“思政培育元素”总领课堂教学全过程

2.1 课堂导入环节

利用视频展示古代战争画面,以情境再现的方式把学生引入惨烈的战场,使学生明白,历史的车轮是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的,而战争,无论是正义的自卫反击战,还是不义的侵略战,带给广大人民的只会是灾难、痛苦。

2.2 知识讲解环节

先播放杨慎《廿一史弹词》和张养浩《潼关怀古》朗诵视频,再进行诗歌范读示范,学生在总体上对诗歌思想内容和主人公情感有一个初步的体验感受,引导学生角色代入之后,进行诗歌语义讲解疏通。

2.3 研读文本环节

围绕本诗思政培育点,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四个问题的分析、研讨、解决,依次推进学生感知,加深学生体悟。

2.3.1 梳理诗歌脉络 诗歌总体呈现“三幅画面”:采薇思归图(1-3章)战场思归图(4-5章)归途哀思图(第6章),都是主人公悲苦的情感和苦难的命运的集中写照。

2.3.2 深入分析探究 结合诗歌背景,明确主人公奔赴战场的原因是抵御外侵,通过战争的残酷和主人公的怨叹,引导学生对比体会和平安宁的珍贵。

2.3.3 重点内容鉴赏 发挥语文情感化育优势,依次感知前两幅画面中主人公心情和情感的不同之处,分析原因。第一幅画面中,“采薇”仿佛已经成为一个凝固在士兵记忆里的姿势,从中不但透射出四季的轮回,光阴的流逝,更隐含着战争的无情,岁月的流转,生命的苍老。第二幅画面通过战争的激烈,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装备的精良,战士们视死如归、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等,展现出主人公自信、昂扬的情绪,画面中那密密层层的棠棣之花,雄俊高大的战马,威风凛凛的将军,华贵的弓箭,齐整的战车,无不洋溢着一种报效国家,不惜血酒疆场的豪放情怀。

2.3.4 融合思政培育元素 探究最后一副画面中主人公低落的情绪缘由,深入拓展这首诗的主旨。一般的心理认知中,战争结束,活着回来,马上就可以见到亲人和他们团聚,该是心愿达成,喜悦不已。然而画面展示的却是归路漫漫、道途险阻,行囊匮乏,又饥又渴。至此明确,这首诗是人民对战争苦痛的哀婉控诉,反映了人民对和平和幸福的向往,这首诗的思想主旨获得拓升。

3 做好内容拓展和课堂总结

3.1 着力突显课程思政内涵

“尚和合、求大同”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之一,这一思想的根本内涵是追求和平安定、天下为公、世界太平,这一思想是新时代发展思想的一个方面,也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首诗,产生在战乱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是人民对罪恶的战争加在自己身心的苦痛的控诉,反映了人们对和平幸福的向往。和平是这个世界永恒的主题,和平是人民的永恒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讲话中谈到和平,他说:“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下,“尚和合、求大同”是我们共同的心理诉求和发展目的,这首诗所反映的人民的思想诉求,符合新时代价值追求,符合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内涵。

3.2 引导并培育价值观

在这个环节,引入和平与幸福的话题,同时多媒体展示新时代各类民生保障以及居民幸福生活方面的报道和数据等,使学生在情感上体悟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思想上认同祖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来自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来自于社会主义制度保障,引导学生珍惜和平安宁的生活,颂扬新时代,并由此塑造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价值观念。

4 展望

总体来说,语文课程承载着张扬人文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化育价值观念等任务,其德育优势明显。语文课程思政的实现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篇目的选取、思政培育点的提炼、课堂组织实施全过程,都需要深入解析精心设计。

猜你喜欢

和平战争诗歌
诗歌不除外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被风吹“偏”的战争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他们的战争
诗歌岛·八面来风
博弈·和平
期盼和平
战争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