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掖市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分析及建议

2021-03-28朱海涛汤天元冯晓萍

畜牧兽医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张掖市饲草农作物

朱海涛, 汤天元, 冯晓萍

(1.张掖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甘肃 张掖 734000;2.张掖市甘州区动物卫生监督所;3.张掖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

张掖市辖五县一区,盛产小麦、玉米、水稻、豆类、油料、瓜果、蔬菜。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贯穿全境,是甘肃省商品粮基地及国家重要的玉米制种基地,农作物秸秆资源位居全省前列。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的生产模式和农民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农作物秸秆传统利用方式带来的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如何搞好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探索变废为宝的新途径成为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1 现状

张掖市农作物种类多,秸秆资源丰富,主要农作物品种有小麦、大田玉米、制种玉米、马铃薯、啤酒大麦、蚕豆等。2020年,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07 208.4 hm2,其中,粮食面积221 180.4 hm2。粮食作物面积中,夏粮面积87 830.3 hm2,秋粮面积133 350.1 hm2。经济作物面积74 014.9 hm2,青饲料面积13 013.1 hm2。近年来,随着张掖市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利用总量不断扩大,利用途径不断拓宽,过去秸秆资源主要用作农村生活能源和牲畜饲料,现在已形成饲料化为主,肥料化、能源化、基料化为辅的综合利用格局。2020年全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1%。其中经青贮、黄贮、氨化、微贮等饲料化利用217万t,占秸秆总量的67%;肥料化利用量26万t,利用率8%;能源化利用量为17万t,利用率为5%。基料化利用量为8万t,利用率3%。

2 经验分析

2.1 秸秆饲料化利用广泛普及

近年来,在“张掖百万头肉牛基地工程”建设的强势带动下,依托百万亩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坚持把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作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种养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措施,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创新秸秆加工利用方式。以玉米秸秆饲料化高效利用为重点,推动秸秆农作物副产品的高效利用,作为青贮饲料和破壁膨化等多种饲喂方式转变,饲喂牛羊等反刍家畜收到了较好的饲喂效果,达到了健康养殖的目的,相对于秸秆还田,经济效益更为明显,反刍动物经过消化的粪便,比秸秆还田对于农作物更具肥田。二是大力推广转化利用新技术。把秸秆饲料化加工利用机械列为农机购置补贴目录,积极引导饲草加工企业和养殖专业合作社购置高性能、集成化、多功能复式作业机械,提高秸秆转化利用效率。2020年张掖市有牧草收割机械3 822台套、牧草收割压扁机1 090台、铡草机40 941台、揉丝机3081台、裹包机372台、打捆机851台,农作物秸秆收获加工机械化水平已达85%以上。三是大力培育发展草产品新型经营主体。以饲草生产加工企业、养殖场、农机合作社为载体,以秸秆饲草化、饲草商品化、经营产业化为主要发展方向,培育发展较大规模临泽泽牧、宏鑫,甘州旺农、鸿浩,山丹润牧,民乐希诺等较大型秸秆商品饲料生产加工企业35家(合作社),年加工能力达40万t;培育发展以秸秆收获加工为主要经营内容的农机合作社70多个,初步实现了秸秆饲料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商品化运作。

2.2 建立“饲草银行”

张掖市临泽县针对全县农户以往玉米秸秆乱堆乱放,造成火灾隐患并影响人居环境的实际,以村为单位修建占地面积 5 000 m2的秸秆集中收储点,并有专人管理,统一入库出库秸秆,存储取用比较方便,称之为“饲草银行”。目前临泽已在新华镇宣威村、胜利村、蓼泉镇墩子村、板桥镇西湾村、蓼泉镇天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甘肃鸿泽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鸭暖镇耘鑫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等地建成秸秆收集点7处,并投入运行。“饲草银行”的建成既解决了养殖户农作物秸秆的贮存问题,也解决了在潮湿环境下农作物秸秆发生霉菌变质的问题。同时饲草企业、合作社新成立的“饲草银行”,形成了玉米秸秆“收购-加工-储运-销售”为一体的运营体系,农户把秸秆出售给公司,公司再进行加工、贮藏、氨化后变成饲料、有机肥,实现了秸秆循环再利用。

2.3 秸秆换有机肥

张掖市高台县以方正公司为龙头,组织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村经纪人领建秸秆储存规范化场所,配备秸秆收储运专业化装备。以政府作为主导,鼓励企业运作,为龙头企业创造运作条件,使村镇农户配合参与。龙头企业领先垂范,政府政策支持,养殖户后续跟进。在各镇开展未利用秸秆集中清理行动。在南华镇建立了五个回收站点,其他各镇也设置了临时回收站点。采取“农户交售秸秆置换有机肥”(农户每交售1t秸秆(干物质)置换企业5袋(共200 kg ,约300元)有机肥)、按吨补助企业的方式,鼓励农户将所有未利用农作物秸秆全部交售到区域站点供企业集中回收生产生物沼气。 渐进使广大农户认识到农作物秸秆集中处理的好处,统一固定地点交售农作物秸秆,村镇两级监督实施统交售,确保龙头企业加工利用农作物秸秆原料来源。就目前统计结果来看每年消耗农作物秸秆达10 000 t,农村未利用秸秆得到有效清理,防止了焚烧秸秆造成的空气污染,使城乡生活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2.4 借牧“过腹还田”

张掖市肃南县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特点是草原放牧家畜前往临近的绿洲农区秸秆地放牧,破解了全面落实草原生态奖补政策下实现农牧民转方式、调结构、促增收的产业发展制约瓶颈,探索走出了畜牧业发展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相依存、相促进的循环产业发展之路,实现了发展生产与保护生态“双赢”目标,推动了天然草原生态良性演替。借牧时间为97~166 d,年均为131 d,数量为9.1~10.9万个羊单位,年均为9.8万羊单位,天然草原年均减畜量达到3.52万个羊单位。

2.5 探索能源化利用

张掖市天源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引进先进的颗粒状生物质成型燃料和块状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线以及草料加工生产各一条,年利用农作物秸秆12.6万t,生产固化生物质燃料,其点火容易、上火快、清洁卫生、抗炼性强,是节能减排,替代煤炭的产品,广泛用于工业锅炉、住宅区供暖、居民用炊事、取暖。

3 存在的问题

3.1 思想认识有待提升

农民对于秸秆利用认识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几种情形:首先,没有认识到农作物秸秆利用也是收入的主要来源,总认为秸秆这种农作物的副产物就是废物,没有必要进行系统化处理,任由其腐烂变质。第二,没有认识到焚烧秸秆和任其变质是对自身环境和周围环装饰的污染和破坏,长期以来习惯在冬天作为生物燃料取暖的群众,认为可以节约取暖费用,不愿意劳神费力的去集中程序化处理。也不认为腐烂变质的秸秆会危及身体健康。第三,由于秸秆利用在回收集中处理系统中,交售所得报酬相对低,不足以吸引农户去统一交售。

3.2 缺乏资金拉动

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投资大见效慢的系统工程。政府补助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有限,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动力仍有待加强,加上秸秆利用这种新的事物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不断健全市场化。如保有效调动农户和龙头企业生产积极性是当前张掖市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不同程度制约了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开发和发展。

3.3 统一收集和运输秸秆体系有待完善

统一收集和运输秸秆体系目前在张掖市储运服务体系中尚处于起步阶段,首先,主要以企业为主,由于企业成本核算等问题,不可能投入过多的成本,使得秸秆贮藏和运输进度缓慢。从机械设备来讲,企业没有购进大型的饲草打捆机械设备,加上原始的未经任何加工的千秆体积蓬松,占空间大,难以装载和运输。第二,不管是夏天的小麦秸秆还是秋天的玉米或其他逗类等更多的作物秸秆,收集时间紧迫。在张掖市每年夏天小麦秸秆收储时间仅有3 d左右,秋天玉米秸秆收储时间相对较长,但是也仅有12~15 d,如果错过这些时间农户就有可能放火焚烧,而每年这个秸秆收储时间也正是农忙时节,故而用工成本高,企业收益相对低。第三,就目前所建立的秸秆秸秆贮存运输交售设立地点来看,秸秆收集运输半径超过50 km,运输成本较高,如何合理布局秸秆交售点和建立适量的企业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3.4 龙头企业引领示范作用有待加强

张掖市农作物秸秆废物利用时间短,如何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赶上其他发展较快的地区,使农作物产品附加值增大,做到在全市所辖区域长期可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的农作物秸秆利用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到农作物秸秆开发利用仍需要下很大的气力。张掖市政府根据本地区情况,利用政策引导市内勇于投资“三农”的企业,鼓励在实力有责任心的企业,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充分宣传,打造一个适合民居,人人喜爱,生态平衡,空气质量优良的张掖市。除龙头企业和骨干型企业投资到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的养殖企业外,其他类型的企业投入农作物秸秆利用的也有所增加,但总体来讲,加工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企业规模相对于张掖市农作物的产出显得普遍偏小、投入不足、技术含量不高、整体运作水平偏低,不能完全消化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加工。目前需要一支资金雄厚,投入和产出量大,规划长远,思想超前的龙头企业,为农作物加工和利用率先作出榜样,争取近几年形成成熟的市场机制和完整的农作物加工综合利用产业链条。

3.5 农作物秸秆肥料化投入资金小

农作物秸秆肥肥料化不能采用原始的自然堆积,腐烂变质,而需要一套较完整的机械加工,再进行还田。首先要用较大功率的农业机械进行加工粉碎,然后采用发酵或粉碎后直接分洒在大田中,再进行深埋。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往往需要快速的处理,不然会影响第二茬农作物的耕种。首先,大功率的大型农机购买成本高,利用只是短暂的时间。第二,工作人员不能一年只为秸秆的粉碎忙一两个月,而其他时间使机械和人力都闲置。第三,秸秆还田的有机肥效是一个长期的,不可能象化肥那样立杆见影的出现效果,种植户积极性不高。第四,国家对于收割农作物秸杆的工作人员和养殖户的补贴政策相对偏低,虽然种植户也了解秸杆还田后变为有机肥对于未来农作物的生长好处多,考虑到劳动时间的投入和产出不相适应,因此也无特别大的吸引力。

3.6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需要不断提升

当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主要有,发酵青贮饲料,作可降解的日常用品,如一次性水杯和一次性碗碟,装饰材料等,生产甲醇和乙醇可燃性能源,或者作有机肥料,增加大田有机质。这些在小范围内生产没有任何问题,但要进行大范围推广和应用,存在着成本高,投入和产出不成比,甚至亏本的风险。因此,使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还需要科研部门加大研究的投入力度,做到可推广的综合利用项目中由于技术上的不成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影响了秸秆的有效利用,如秸秆饲草的优化配制、秸秆制有机肥、秸秆燃气化等技术问题,需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开发。

4 建议

从前述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主要存在六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如何解决,主要还在于管理和引导,加上制度化约束,一定能够完美解决。

4.1 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思想是一切行动的指南,没有正确的思想就没有正确的行动,更没有正确的结果。正确看待秸秆的综合利用,如果仍然抱着过去传统的秸秆处理习惯思维模式,堆积贮存,冬天取暖,那么空气质量只能越来越恶化,什么国家战略,达到碳排放目标就不能实现,我们对于世界的承诺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要认清形势,从自身做起,提高思想认识,弄懂秸秆综合利用的必要性。利用现代媒体,如报刊、电视和网络等进行宣传,以种植户能够接受的形式进行贴近民生的秸杆综合利用宣传,通过舆论引导作用,提升种植户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水平。

4.2 引进资金

招商引资,张掖市应把秸杆综合利用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美丽张掖的重要内容来谋划。制定出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具体优惠政策。

4.3 以科技创新为推力

首先,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成熟的技术力量,为畜牧业发展打下基础。其次,推行秸秆全量机械化还田技术和秸秆有机肥生产技术。第三,培育秸秆栽培食用菌技术和秸秆工业用品加工技术等。第三,是建立秸杆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的技能培训。第四,是以示范带动为引领,培植一批示范企业、示范大户,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新型经营等主体的积极性。

4.4 保障稳健资金政策支持

一是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带动作用,着重支持秸秆青贮、黄贮、微贮、固化成型、收储体系建设等关键环节的财政补贴。二是协调金融部门对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信贷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特点,为秸秆收储和加工利用企业提供长期低息贷款等金融信贷支持。三是加大税收、用地和价格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的税收、用地有关优惠政策,对于秸秆收纳、电机作业打捆、粉碎、压缩成块等加工用电费用列入农业生产用电价格目录表,给以优惠的政策扶持。

4.5 走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道路

首先,利用秸秆加工为家畜饲草,通过加工秸秆饲料养殖家畜、使作物秸秆过腹还田,运输秸秆饲草中在过路过桥费上给以适当减免。二是加大秸秆肥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和原料化推广利用,以村为单元,推广实施以秸秆沼气集中供气、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及高效低排放生物质炉具等为主的秸秆清洁能源入农户工程。三是加大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秸秆综合利用。建设适度规模的农作物秸秆收储中心,并在建设规划、生产用地、财政补贴方面给以支持,拓宽秸秆的收储区域、加工范围、利用方式。形成“划片收贮、集中转运、规模利用”的秸秆收贮利用体系。

猜你喜欢

张掖市饲草农作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三法喂牛可省粗饲料
张掖市第四中学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关于西藏饲草种植模式探讨——以拉萨市为例
张掖市举办特色林果技术骨干培训班
奶牛饲喂青贮饲草的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