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红花子的古代文献考证

2021-03-28姚晓泉牛军强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18期
关键词:功能主治医籍历代

姚晓泉 孙 洁 牛军强 陆 跃

1.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2.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水红花子为蓼科植物红蓼(PolygonumorientaleL.)的干燥成熟果实,是明清时期临床常用的中草药,药用历史悠久,最早见于《名医别录》,其在“荭草”条下载有“五月采实”四个字,是水红花子的最早记载[1]。《神农本草经》只载有蓼实,并附有马蓼。由于荭草属于蓼科植物的一种,与蓼科植物其他品种形态相仿,功用相似,致使古代荭草与蓼、水红花子与蓼实之间关系十分复杂。直至清末民国时期,荭草与蓼的关系依然争论不休,导致临床上水红花子与蓼实长期存在混淆或混用[2]。文章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文献,以考证水红花子的性味、功能、主治等内容,另收集古代关于水红花子的验方、医案,希望藉此为临床、科研工作者应用和研究水红花子提供有用的参考。

1 水红花子性味考证

历代本草医籍多将水红花子附于荭草条下,对其性味记载极少。《本草纲目》云:“咸,微寒,无毒。”[3]《本草汇言》云:“味咸苦而寒。”[4]笔者认为既然水红花子为荭草的成熟果实,则考查历代本草医籍对于荭草的性味记载,有利于认识水红花子的性味。《名医别录》云:“味咸,微寒,无毒。”[1]其后本草医籍对于荭草性味的记载多依《名医别录》所云。《滇南本草》云:“味苦平,性寒。”[5]《本草品汇精要》云:“味咸。性寒、软。”[6]《本草纲目》云:“辛,有毒。”[2]《本草汇言》云:“味咸、苦,气寒,无毒。”[3]由于历代多部本草医籍认为水红花子隶属于蓼实,故而考察蓼实的性味亦有一定的必要性。《神农本草经》云:“味辛,温。”[7]《本草经集注》云:“味辛,温,无毒。”[8]其后本草医籍对于蓼实性味的记载多依《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经集注》所云。惟《本经逢原》云:“咸,微温,无毒。”[9]考历代本草文献发现水红花子味咸,性偏寒,而蓼实味辛,性偏温。两者性味一阴一阳,相差悬殊。所以主张水红花子和蓼实为不同药材的认为两者不可混用,如《本草原始》在荭草条下云:“子或炒、或为末,随方。甚不可用蓼实。”[10]然而主张水红花子属于蓼实的本草医籍亦不少,如《本草正义》云:“《别录》以荭草为味咸微寒,似不可据”,认为蓼实(水红花子)的性味“辛温,所以后世有蓼辣草之名”[11]。

考近代地方本草,《贵州中草药名录》记载荭草又名“大辣蓼”[12],《山东中药》记载水红花子又名“辣蓼子”之名[13]。可见,荭草确有“蓼辣草”之名,既然其名中带“辣”,其性当偏辛,其味当偏温。水红花子为荭草的成熟果实,其性味亦当与荭草相近。然而,历代本草医籍皆依《名医别录》所云,认为荭草“味咸,微寒”,惟《本草纲目》云其性“辛”,不载其味。《本草纲目》首先记载了水红花子的性味,认为其性“咸”,味“微寒”。2015版《中国药典》亦认为水红花子性味为“咸,微寒”[14]。 可见,水红花子性咸,味偏寒的可靠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2 水红花子功能主治考证

历代本草医籍对水红花子功能主治的记载极少,古人认为水红花子与荭草功能主治一致,故而不再单列一条。笔者于此处一并考查荭草的功能主治。《名医别录》荭草条下云:“主治消渴,去热,明目,益气。”[1]《肘后备急方》云:“脚气之病,……煮荭草浓汁,渍之,多瘥。”[15]《本草图经》荭草条下云:“但取根茎作汤,捋脚气耳。”[16]《本草衍义》蓼实条下云:“水红……取子微炒,碾为细末,薄酒调二三钱服,治瘰疬。久则效,效则已。”[17]《滇南本草》水红花条下云:“治小儿痞块,消一切年深坚积,疗妇人石瘕症。”[4]《本草品汇精要》荭草条下云:“明眼目,消疮毒。”[5]《本草蒙筌》水荭草条下云:“去痹气,除恶疮,下水气,解消渴。去热明目,奇效咸臻。”[18]《本草汇言》水荭草条下云:“水红花子:消血积,(《日华》)化癖散疬之药也。……性善消磨,能入血分,逐留滞,去痹气,清血障,明目疾,如血分中无所留滞,脾虚胃寒者禁用。”[3]《本经逢原》云:“荭草子专治痞积。”[8]《本草正义》云:“蓼实,水荭花子。破瘀消积,力量甚峻,最易堕胎,妊娠必不可犯。亦有血气素虚而月事涩少,非因于瘀滞者,亦不可误与也 。”[10]

由于古代水红花子与蓼实长期存在混淆和混用,故而笔者认为有必要考察古代本草医籍中对于蓼实功效主治的认识。《神农本草经》认为蓼实:“主明目温中,耐风寒,下水气,面目浮肿,痈疡。”[6]《证类本草》云:“药性论云:蓼实,……除肾气,兼能去疬阳。”[19]《本草纲目》云:“止霍乱,治小儿头疮(甄权)。”[2]《本经逢原》云:“蓼实治消渴去热,及瘰疬癖痞腹胀,皆取其散热消积之功,即《本经》下水气,面浮肿,痈疡之用。”[8]

可见,《名医别录》认为水红花子偏于补气养阴之药。这可能与古人认为荭草为蓼科植物之一,而“古人种蓼为蔬”[2],古代本草医籍也常将蓼科植物放入“菜部”有关。既然可用以“为蔬”,其作用在古人看来当为补益。后世本草医籍逐渐转变了对水红花子功能主治的认识,认为其为消导化积之药,李时珍将蓼从菜部移入草部。然而自《神农本草经》以来,历代医家一致认为蓼实为利湿去积,偏于驱邪之药。从古代医家对水红花子(荭草)功效主治认识转变的脉络来看,似乎水红花子继承了蓼实利湿去积方面的功效,而其补益的功效逐渐被淡化。如蓼实具有“下水气”“痈疡”“瘰疬癖痞”等功效主治,水红花子在历代本草医籍中逐渐具有了“治瘰疬”“痞块”“消疮毒”“下水气”等功效主治。2015版《中国药典》中将水红花子的功效概括为“散血消癥,消积止痛,利水消肿。用于癥瘕痞块,瘿瘤,食积不消,胃脘胀痛,水肿腹水。”[13]

3 水红花子的古代验方、医案

《本草纲目》荭草实下附有水荭花子验方二首,其中一首即上述寇宗奭《本草衍义》“治瘰疬”之方;另有一方,云:“癖痞腹胀及坚硬如杯碗者:用水荭花子一升,另研独颗蒜三十个(去皮),新狗脑一个,皮硝四两。石臼捣烂,摊在患处上,用油纸以长帛束之。酉时贴之,次日辰时取之。未效,再贴二、三次。倘有脓溃,勿怪。”[2](《蔺氏经验方》)

《赤水玄珠》载有一案,云:“疟母,又名肥气,宜降痰火之剂。余尝治一人,疟后左胁之下皮里膜外有块,大如掌许,用七胰散治之,(瓦楞子煨、天蓼花子各二两,为末,猪胰七个,针乱刺孔,同玄明粉四两煮熟,入前二末,捣烂,焙干,为末。每服二钱,酒下。为丸服亦可。)服之而效,此皆外积之症治者也。”[20]

《仁术便览》载有水红花子三方,云:“小儿癖积丸:三棱、莪术、阿魏、芦荟、白术、陈皮(各一钱)、水红花子(三钱炒)、大黄(三钱)、穿山甲(五片煨)、木鳖仁(三个)共为细末,枣肉捣为丸绿豆大。每二三十丸,空心,米汤下。猪肝散:治小儿癖积神效方。……一方,用苍术、白术、栀子、黄连、水红花子各等为末,入猪肝,如上法煮食。……八正散:治小儿心经蕴热,脏腹秘结,小便淋涩。见淋门。一方小儿癖病。水红花子(炒,二钱)、大黄、朴硝、山栀子、子锻石。上用酒酵一块共捣,和为膏。用青绵布摊贴,外用热汤瓶熨,以手帕勒之,三日后揭看,肉黑是效。”[21]

《冯氏锦囊秘录》载有一方,云:“小儿痞积,凤仙子、水红花子、大黄、芒硝,为细末,白鸽一个,去毛、肠,剖腹,勿犯水,以布拭净,将药末入内,用绵扎定,沙锅煮干,将鸽焙黄。早晨食之,日西时疾软,三日便血而愈。”[22]

《王乐亭指要》载有两案,云:“[遗精]钱左,去年重病未痊,今见频频梦遗,左胁下结瘕形坚,肝脾肾三脏无一不亏。拟五福饮加味,缓调之。党参三钱、当归三钱、 熟地六钱、冬术二钱、炙草三分、砂仁四分、水红花子三钱。[癖块]杨左,久疟伤脾,纳减便溏,有时见血,左肋结癖。兹因土衰,夹积夹痰而成。鸡金、山药、砂仁、车前、焦谷芽、水红花子、党参、冬术、茯苓、炙草、杜仲、陈皮 白芍、神曲、肉果。”[23]《奇方类编》载有一方,云“治痞膏方:……又方,用水红花子,以清水熬膏,加麝香少许,摊在布上贴之。”[24]

可见,古人用水红花子内服时,或为丸,如《仁术便览》“小儿癖积丸”;或为散,如《本草衍义》用以为末治瘰疬,《赤水玄珠》“七胰散”,《仁术便览》“猪肝散”,《冯氏锦囊秘录》治“小儿痞积”之方;或为汤,如《王乐亭指要》治“遗精”“癖块”两案。水红花子外用时,常与他药一并捣烂,“和为膏”,如《本草纲目》所收录《蔺氏经验方》中治“癖痞腹胀及坚硬如杯碗”方一首,《仁术便览》“八正散”,《奇方类编》“治痞膏方”。另外,或许是古人考虑到水红花子“性善消磨”,笔者发现古人运用水红花子做成散剂内服时常配合猪胰、猪肝、白鸽等肉菜一起使用,以防损伤脾胃。

4 小结

本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从水红花子的性味、功能主治及古代验方、医案进行考证,认为水红花子的性味有待进一步研究,其功效主治继承于蓼实,临床应用亦多取效。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水红花子与蓼实的关系,两者在性味、功效主治等方面的具体区别。或利用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方法,鉴别二者有效成分的区别,从而明确其他蓼科植物的成熟果实,即蓼实,是否可作为水红花子的替代品使用。

猜你喜欢

功能主治医籍历代
修护灵渠的历代先贤录
盗汗莫愁药茶解忧
3种医籍考对比
从历代《达赖喇嘛传》看活佛转世定制
藏药沙棘的文献考证研究
藏药沙棘的文献考证研究
连翘的药理作用综述
古医籍中刺络放血医案浅析
医籍整理“群体事件”现象、由来及避免其再次酿发的对策思考
历代有关医籍中导引内容之评析(续完)——兼再述导引之内涵与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