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绒毛产业发展思考
2021-03-28邢明勋
丁 波,赵 娜,邢明勋
(巴彦淖尔市绿色产业统筹发展办公室,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绒毛产业是巴彦淖尔市的优势产业之一,在保障农牧民增收及致富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巴彦淖尔市特有的二狼山白绒山羊所产羊绒具有纤维细长、拉力大、产绒量大及颜色正白等优点,素有“宝石纤维”和“软黄金”的美誉[1],被列为国家地标产品予以保护,并重点给予支持发展;巴美肉羊是巴彦淖尔市培育的肉毛兼用型肉羊新品种,2007年6月被国家正式命名,成为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羊品种[2]。该羊的被毛同质白色,闭合良好,密度适中,细度均匀,以64支为主,是优质的纺织原料。
1 羊绒、毛产业现状
1.1 养殖量及产量
2021年牧业年度,全市肉羊饲养量2361万只,其中存栏1150万只(绵羊889万只,绒山羊261万只),出栏1211万只,肉羊饲养量和出栏量居内蒙古首位;肉羊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70%。全市绒山羊主要养殖品种为二狼山白绒山羊及其杂交品种,绒产量840.5吨,产值2.66亿元;羊毛产量1.1万吨,产值2.55亿元。
1.2 绒毛加工
1.2.1 羊绒加工。巴彦淖尔市是全国最大的无毛绒分梳基地,具备年分梳原绒10000 t、纺纱750 t、羊绒制品930万件的生产能力。年集散原绒9000 t、分梳原绒约 8000 t、(折合无毛绒约 3400 t、),生产羊绒面料5万多米,羊绒衫200万件,羊绒围巾100多万条(折合36万米面料)。有绒纺加工企业36家,已形成水洗、分梳、染色、纺纱和编织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羊绒制品70%销往欧洲市场,30%销往日韩市场。
1.2.2 羊毛加工。目前,全市从事羊毛收购加工的企业、散户共有120多家,洗毛生产线8条,年生产能力14万吨;羊毛分梳机5000台,年生产能力12万吨;2020年全市羊毛总交易量7万吨左右,已经形成了以羊毛原料的收购、仓储及加工为一体的优质绒毛生产集散地。
2 发展瓶颈
巴彦淖尔市的绒纺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历经了80年代、90年代及2000年初的黄金发展期,一大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发展成为龙头企业,并且带动了全市羊绒产业向健康有序高端方向发展。但是在进入2010年前后,随着羊绒市场价格波动和原绒掺杂售假现象突出,大部分龙头企业停产、歇业或负债运行,举步维艰。
2.1 产业定位不准
一是历经30多年的自由发展,全市无绒毛产业的中长期产业规划导致全市绒毛产业定位不准,产业主攻方向不明;二是加工企业总体存在“小、散、乱、无”问题,产业集中度不高,养殖端、生产端及销售端衔接不紧密,各中小企业混乱发展、无序竞争、急功近利,并将其他发达地区绒纺产业淘汰的设施设备大量引入,采用落后的技术生产低端原料和绒纺制品,虽然绒毛原料产量大,但绒毛制品的市场竞争力在逐年减弱。
2.2 产业重视不够
自治区为了振兴羊绒产业,于2013年出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振兴羊绒产业的意见》(2013-2020),将巴彦淖尔市等羊绒主产区作为重点支持方向。市委、政府于2018年将绒毛产业列入“六大产业”重点发展,对解决就业、保障税收及促进牧区畜牧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将发展成百亿级产业集群。但近几年涉及绒毛产业的相关政策支持、人才引进、项目扶持、金融保障等方面重视和关注度不够。
2.3 人才流失严重
近几年绒毛加工企业管理、技术人才流失及老龄化问题严重,后继管理技术人才未培养起来,导致人才断层,制约绒毛产业发展壮大。
2.4 产业发展乏力
受疫情、国外市场低迷、金融政策收紧及企业自身因素等多方面原因影响,绒毛纺织企业陷入困境,融资难、融资贵和融资期限短的问题十分突出,想真正发展产业的企业拿不到贷款,拿到贷款的绒纺企业却将资金投入到其他行业,没有真正用于绒纺产业的发展,导致部分绒毛加工企业资金断链,债务沉重,固定资产沉积无法盘活,自有品牌缺乏竞争优势,产业优势逐渐丧失。
3 产业发展思考
3.1 完善产业规划,激发发展潜能
3.1.1 加强顶层设计。针对产业规划的问题,市委、政府应当统筹研究振兴产业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进一步指明绒毛产业的发展方向,明确符合巴彦淖尔市实际的绒毛产业定位。针对巴彦淖尔市绒毛产业实际,在土地、项目、金融和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扶持,使产业结构调整、园区布局、融资扩资和生产销售等健康有序发展。
3.1.2 规划产业园区。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按照“五个一批”(即规范达标一批、兼并重组一批、改造提升一批、搬迁入园一批、淘汰退出一批)的工作思路,通过政企合力,规划建设绒毛产业园区。依托巴彦淖尔市经济开发区成熟的资源要素,规划绒毛加工企业逐步向经开区集聚。按照“政府+平台+小微企业”的发展模式,即政府整合资源配置生产、收储及交易所必需的土地、厂房和仓库等基础条件出租给企业;龙头企业完成全产业链下的专业化协作平台的搭建,上游对接政府、科研院所、银行和保险等机构,围绕生产落实解决技术创新、产品研发、质量检测和认证、教育培训、金融担保、信息化服务等事宜,逐步淘汰落后产能,下游对接客户,统一品牌标识、统一对接市场、统一销售,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品形象,提高市场谈判地位,落实电商平台、现代物流配送等事宜,形成上、下游衔接、渠道通畅的集散交易链条;小微企业购置先进生产设备,收储原绒并按照相应标准进行加工,然后通过自有品牌或通过平台销售,政府、平台及小微企业三位一体各取所长互不争利,形成共同发展的合作经营模式。据统计,2020年通过平台集散绒毛量占全市总量的70%以上,充足的产能和优质绒毛原料将进一步强化平台的定价权和话语权,提高产品的增值空间,保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助力全市打造绒毛产业集群。
3.1.3 发挥集散功能。蒙古国是全球第二大羊绒储备国[3],羊绒供应量约占全球的1/3,依托比邻优势,充分利用甘其毛都口岸、临河保税区保税功能及蒙古国巴彦淖尔商会作用,扩宽蒙古国羊绒入境渠道,最大化地发挥巴彦淖尔羊绒流通集散功能,降低生产成本,使巴彦淖尔市成为“一带一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使羊绒产业成为中蒙合作发展的主引擎。
3.2 鼓励产业创新,加强科技支撑
3.2.1 良种繁育。在二狼山白绒山羊产业带划定保育区,保育区内禁止引进其他品种,同时实施绒山羊良种补贴项目。在保育区内选择现有种羊养殖基地和核心种羊场,建立二狼山白绒山羊核心群,并整合技术人员,推广标准化养殖和防疫技术,完善二狼山白绒山羊监测检测体系建设。
3.2.2 引智引育。依托市农科所、河套学院、巴市职业中学等科研教育机构以及绒毛企业专业人才队伍,设立绒毛纺织专业,培养绒毛专业技能人才;成立巴彦淖尔市绒毛产业研究院,通过与中国农大和中国农科院等先进科研院所合作,推动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科研成果转化,拓展技术队伍,补充绒毛产业后备人员不足的问题,实现“产、学、研”有机融合。
3.3 强化金融服务,解决融资难题
3.3.1 强化多元化服务。按照企业需求,积极协调国内优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建立联系,并引导相关金融机构,协同开展融资业务,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常态化开展政金企对接服务活动,搭建有效对接平台,“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3.3.2 拓宽抵质押物范围。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差异化发展,创新金融产品,提供特色金融服务,向实体经济让利。加大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信贷支持力度,以羊绒存货质押贷款、养殖贴息贷款和创业担保贷款为载体,持续为实体经济注入金融“活水”。
3.3.3 开发贷款产品。解决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融资难、融资慢问题,创新推出信贷产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无还本续贷功能,推出“退税贷”,助力外贸企业稳定发展,实现税银企三方共赢。
3.3.4 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引导法人机构合理使用央行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增加再贷款余额,增加支持企业及农户数量,将各项惠企信贷政策和产品精准送达各中小微企业和农户,使农户充分享受到优惠利率。
3.3.5 降低融资成本。通过政策引领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严格执行市场报价利率机制,不断降低贷款利率;积极推动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金,大幅降低信贷成本。
3.4 加强品牌建设,助力价值提升
3.4.1 制定差异化产品标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参照已有的技术规程、规范和标准,从养殖端到生产端的各个环节探索建立绒毛产业差异化标准生产体系,比如客户想实现舒适度的同时还要求有抗菌的功能,这就要求在羊绒原料生产的各个环节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无需染色,用特殊工艺生产出的抗菌羊绒纱线既能抑菌、降低病毒传播,又能消除细菌分解的异味,实现抗菌和消除异味双效功能。除此之外,根据不同需求还可以生产防水、抗污、抗静电、可机洗及免洗等功能性产品。
3.4.2 完善追溯体系建设。通过在乌拉特前、中、后旗及磴口县二狼山白绒山羊地标认证区域内的养殖基地建立订单合作,并成立官方绒毛检测机构,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尽快实现二狼山白绒山羊羊绒产区溯源,对在认证区域内的初级绒产品加挂原料来源于地标认证区域的标识,促进认证标识背书在终端产品的应用,增加产品的溢价能力。同时,市场监督部门应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和监督抽查,加大对制假售假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巴彦淖尔市羊绒良好的市场美誉度。
3.5 加强招商引资,探索结对发展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结对浙江嘉兴桐乡市,以先进地区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带动本地区产业发展,补齐巴彦淖尔人才、技术和产业短板。引进浙江新澳、江苏阳光集团、江苏丹毛纺织、齐鲁宏业、山东南山和内蒙古鄂尔多斯等有实力、有能力的企业,整合资源,扩大产能。以沃尔、中科正标绒毛产业平台为模板进行推广复制,打开绒毛原料供应市场,夯实全国最大的无毛绒集散中降和交易中心的地位。
3.6 创新合作机制,培育龙头企业
3.6.1 鼓励合作创新。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和学术性组织的行业引领作用,探索建立协作平台,创新合作机制,提高组织产业化程度,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助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3.6.2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对维信、沃尔、中科正标和春雪等有明确产业优势、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集中精力培育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使之发挥更大的带动力,推动全市绒毛产业稳步发展。对特色明显、农企利益联结紧密、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帮助企业着力提高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发展水平和带动作用,培育一批新的龙头企业。
绒毛产业是巴彦淖尔市的一大优势资源,进一步加快绒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步伐,对全市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需要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通过政策、项目、金融服务、科技支撑和品牌创建等多种措施手段建立起产业稳固根基,在国际订单减少和竞争更加激烈的背景下,做好国内循环,激活国内消费,建立强大国内市场,是未来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和世界变局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