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蛋鸡腺肌胃炎的防治

2021-03-28尹生辉王树朋王玉杰张耀鹏

今日畜牧兽医 2021年7期
关键词:腺肌角质层病鸡

尹生辉,王树朋, 王玉杰, 赵 悦, 张耀鹏

(1.东光县职教中心 061600;2.吴桥县农业农村局 061800)

1 流行特点

该病可感染各品种的鸡,蛋雏鸡和青年鸡多发且很严重,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但夏秋季节比较严重,多散发。该病的病原多呈垂直传播或水平传播,可通过空气飞沫、霉变的饲料、污染的饮水、排泄物和感染的病鸡传播。多发生于15~80日龄的鸡群,发病率高,病程长,可达10~20d,但死亡率低。造成机体免疫力降低,并发或继发其他传染病及各种应激因素都会加重该病发病程度。

2 临床表现

感染初期表现为兴奋,侧跑,紧接着表现为生长缓慢,打盹、呆立、缩颈,精神不振。发病10~15d后,出现食欲减少,采食量仅为正常采食量的1/2~1/3,体重无增长,逐渐消瘦脱水,甚至下降,发育参差不齐,导致大群整齐度差,像不同日龄的鸡组成的鸡群。发病后期,病鸡缩头、羽毛蓬松、两翅下垂、鸡冠萎缩苍白,大群粪便呈细条状,个别鸡腹泻,排出砖红色乃至黑色稀便。最后病鸡因严重衰竭而死亡。死亡率为5%~10%,混合感染时死亡率会更高。

3 病理变化

腺胃显著肿胀,外观似橡皮球样,有弹性。腺胃壁肿胀增厚,乳头水肿,可刮出白浆,乳头充血、出血或乳头凹陷消失,周边出血、坏死溃疡,乳头流出脓性分泌物。感染初期肌胃角质层靠近腺胃测有白色溃疡线,中期肌胃角质层出现红色条纹或溃疡灶,后期角质层变为黑绿色或黑色,外观呈老树皮样,角质层有糜烂区和溃疡灶,角质层下出血。大多数死亡的鸡肌肉苍白,胸腺和腔上囊萎缩。肠黏膜尤其是十二指肠黏膜肿胀,卡他性炎症,肠道内充满黄褐色液体。有的病鸡肾脏肿大呈花斑状,严重者尿酸盐沉积。

4 诊断分析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以初步诊断为蛋鸡腺肌胃炎。本病病原以完全复制型呼肠孤病毒为主,包括网状内皮细胞增值病毒在内的多种病毒共同感染而引发本病。霉菌毒素也是病因之一,但只是诱因,夏秋季节饲料易霉变,霉菌毒素诱发因素增加,因此该病比其他季节多发。

5 防治措施

鸡的腺肌胃炎由一种或几种病因引起的综合性疾病。该病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因此,在生产实际中,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5.1 预防

5.1.1 控制饲料霉菌:饲料霉变是本病的诱因,因此要严把饲料原料关,根除饲料霉变,必须做好防霉,饲料内添加适量“丙酸钙”“硫酸铜”等防腐剂,可抑制霉菌生长与孢子的扩散。

5.1.2 加强饲养管理:控制好温度湿度,保持鸡舍内空气清洁,降低饲养密度,调整饲料配方,保证营养均衡。搞好鸡舍卫生,严格消毒,及时挑出、淘汰重病鸡,减少水平传播机会。

5.1.3 疫苗接种:给种鸡接种呼肠孤病毒灭活苗,使雏鸡获得较高的母源抗体而减少发病。

5.1.4 药物预防:在饲料中添加“四味穿心莲散”“健胃散”,提升机体免疫力、健胃、消食、保护胃黏膜,对腺肌胃炎有较好预防作用。

5.2 治疗

本病无特效治疗方法,但中、西结合有药,可收到明显的效果。

5.2.1 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在饲料中添加含黄芪、党参的中药制剂,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同时抑制病毒。

5.2.2 抗菌消炎,尤其控制肠炎:可用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系列药物等。

5.2.3 修复溃疡,减少胃酸分泌:可用西咪替丁,有很强的黏膜修复功能,对很多因素引起的腺肌胃炎溃疡和出血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5.2.4 抑制霉菌:控制日粮中各种霉菌及毒素对鸡体的危害,可用丙酸钙或其他脱霉剂拌料。

5.2.5 中药调理胃肠道,提高胃肠动力:可用白头翁散、健胃散、四味穿心莲散等,同时补充多种维生素,提高胃肠消化吸收功能,从而提高蛋鸡采食量和饲料报酬,加快生长发育。

总之,本文对蛋鸡腺肌胃炎的发病特点进行了综合性阐述,并对该病给予全面的防治方案。腺肌胃炎是蛋鸡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综合性疾病,当前还没有特效药物和成熟方案进行治疗,因此,在生产实践中,要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提高机体免疫力。尽量减少该病的发生几率,从根本上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促进蛋鸡养殖的健康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腺肌角质层病鸡
温阳活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效果分析
腺肌胃炎防控治疗大家谈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八珍汤加味序贯中药包热熨治疗气血两虚型子宫腺肌病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红蜻蜓点痣
腺肌胃炎治疗的几点建议
面膜的真正作用
什么样的皮肤才需要去角质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蛋鸡得了疲劳症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