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应激介绍与处理方法
2021-03-28卫敬武
卫敬武
(四川省达州达川区亭子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635100)
近年来,我国养猪业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发展迅速,与此同时伴随着饲养密度增加、猪群养殖环境过于密集,进而造成生存温度过高;另外,由于饲养人员的外在因素,导致动物惊慌的频率提高;多种因素造成猪的应激发生概率升高,造成疾病甚至急性死亡[1]。如果养殖人员不能妥善处理预防,将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1 应激原因及相关疾病
1.1 应激原因
仔猪:初生、补铁、打架、去势、打耳标、断尾、免疫接种、断奶、转群等;生长育肥猪:密度空间、运输、屠宰等;母猪:限位、分娩、排卵、寄生虫,断奶等;环境因素:酷暑、严寒、潮湿、贼风和噪音等。
1.2 应激性疾病
猝死综合征:没有明显症状,突然死亡;主要发生在抓捕动物、防疫注射、外界环境等造成的猪只惊吓等过程中。
猪应激综合征:症状表现为前期肌肉震颤、尾抖,随后出现呼吸困难、猪表皮出现红色或者紫色斑点等,最后死亡。由于该疾病造成猪肉pH降低,发生水猪肉等肉质问题。
猪应激性溃疡:症状表现为猪胃肠道黏膜溃疡且解剖发现有明显的出血点;主要发生在运输、严重疾病等造成的应激反应中。
消化道菌群失调:内部症状为胃肠道微生物环境遭到破坏,大肠杆菌等有害菌大量繁殖造成细菌性胃肠炎;主要发生在换料、转圈和出售等过程中。
2 应激发展阶段
2.1 惊恐反应和动员阶段
当应激发生时,动物机体做出全身适应综合症反应,肾上腺皮质分泌活性提高,皮质醇分泌增加,猪只表现明显营养不良状的消瘦、抵抗力下降、碳氮平衡被打破。此阶段一般为6~48h,如果应激因素十分强烈,出现急性心脏衰竭,猪只会急性死亡(快则1h,慢则1d);然而一旦动物机体克服该阶段的损害,则进入下一阶段的适应期。
2.2 适应或抵抗阶段
当动物机体适应前期的不利阶段,机体生理反应恢复,抵抗力上升并高于正常水平;此阶段周期变化较多(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周)。一般情况下,机体应激只进行到以上两个阶段,而如果应激源过强,则进入衰竭阶段。
2.3 衰竭阶段
此阶段反应程度剧烈,表现极为惊恐;机体储备物质大量分解,体重急剧下降;抵抗力下降严重甚至完全丧失,机体系统的机能完全紊乱,导致最终死亡。
3 应激的危害
3.1 猪肉品质降低:运输过程中的用力作用和热应激造成PSE肉(肉质松软、颜色发白、水分外渗的白肌肉)产生;长期的低强度应激导致DFD肉(肉质粗糙坚硬且色泽偏黑的黑干肉)产生。
3.2 免疫力低下:在应激的情况下,导致胸腺等免疫器官萎缩;免疫细胞的分化和产生过程、细胞活性受到抑制,机体抵抗力降低,从而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受到抑制,造成动物免疫力降低、发病率提高,有害微生物(如大肠杆菌等)迅速扩增,引起胃溃疡等多种疾病。
3.3 生产性能降低:表现为运输及待宰前体重显著降低。应激时,为抵抗应激反应,机体内的三大营养源(蛋白质、糖类和脂肪)分解代谢加快、合成代谢停滞,导致生长缓慢、体重下降、饲料利用率降低。
3.4 繁殖力下降:应激导致FSH、LTH等分泌量下降;幼龄动物性腺发育不良;成年动物繁殖技能显著受损,发生流产、畸形胎甚至死胎。
3.5 由于饲养密度较大,猪群之前存在斗争现象,最终造成猪群应激较大,甚至死亡。
3.6 长途运输造成猪发生多种疾病,表现症状为体温上升、呕吐、精神状态较差、呼吸急促、口吐白沫等甚至引起猝死。
4 解决猪应激的措施
4.1 缓解物理应激的方法:保温防暑缓解热应激[2];远离工厂区域、保持环境安静防止强噪声引起的应激;防止贼风、保温等缓解低温造成的应激。
4.2 缓解饲养过程中应激的措施:通过平衡日粮、提供洁净的水源和饲料、减少饲料变更等途径缓解过饱、饥饿、短期内日粮变化、水源不足或受到污染、低温饮水等多种饲养问题。
4.3 针对猪运输应激的技术措施:远距离运输过程中由于温度高、密度大、容易造成猪群打架等问题,造成猪脱水严重甚至急性死亡。主要措施:合理隔离、及时清除粪污、高温通风、低温保温;长期运输可补充补液盐口服液。
4.4 静脉注射40~150mL 5%NaHCO3或肌肉注射催眠灵50mg/kg·bw。
4.5 使用常见的皮质醇类激素药物,如地塞米松磷酸钠等预防炎症反应。
4.6 添加维生素:炎热天气,在每150kg饲料中添加100g应激素,能够减少热应激对公猪精子质量和母猪体内受精卵的不良影响,调节动物体内代谢过程,提高免疫力、缓解应激反应,降低动物在运输、热应激等多种应激反应中的不良反应(如高温环境下的体温等),最终改善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并可缓解维生素E缺乏症引起的腹泻问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