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不同生长阶段的管理要点
2021-03-28李滨,贾俊
李 滨,贾 俊
(辽宁省丹东市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 118011)
1 仔猪阶段
1.1 分群饲养、保持合理密度
为了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整齐度,需要根据仔猪个体大小或体质强壮来进行分群管理,将体重接近的仔猪饲养在一个圈舍或栏内,避免强壮仔猪争抢饲料而影响弱小仔猪的健康生长和发育。同时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需要的饲养空间越来越大,在仔猪生长阶段应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对提高仔猪成活率非常重要,建议按照每平米饲养1.1头仔猪来计算,每个圈舍或栏内最多饲养15头仔猪。如果饲养密度过大,不仅促使仔猪之间互相争抢料位、水位,加大个体大小不匀现象,降低猪群整齐度,而且还容易发生咬尾或咬耳等相互残杀的情况,提高仔猪伤残率[1]。
1.2 科学饲喂
仔猪在断奶期间需要逐渐增加饲喂量,一方面刺激消化道黏膜发育和增强消化功能,另一方面防止因更换饲料突然而发生消化不良性腹泻。建议在仔猪断奶后使用叫槽料,一周后每天更换20%的仔猪料,经过5d时间才逐渐更换完毕。断奶时采取少量多次的饲喂方式,每天饲喂5~6次,因为仔猪胃肠容积小,消化能力较差,需要逐渐增加饲喂量才能满足仔猪生长发育需要。在更换为仔猪料后饲喂次数可以逐渐减少到每天3次。每天饲喂量应该根据仔猪体重来计算,通常饲喂量占体重的5%即可。这样将每天的饲喂量分成3份,定时定量饲喂给仔猪,最好让仔猪在1h内采食完毕,如果采食不完需要清理出来,减少饲料浪费和发生霉烂变质现象,然后及时调整饲喂量,也就是将饲喂量降下来。同时供给干净充足的饮水,定期清理和消毒水槽,避免饮水不足或发生饮水污染现象[2]。
1.3 防止疾病发生
每日定期清除圈舍粪便,并清扫3~4次,保持仔猪生活环境干净卫生。正常情况下每周消毒1~2次,能够杀灭环境中的病原体,降低仔猪感染疾病的几率。大多采取自繁自养方式,可以保证仔猪质量和减少从外界携带病原体的机会,进而提高仔猪成活率和健康状况。
在饲喂期间需要认真观察仔猪精神状态、采食和饮水情况,粪便性状和颜色、呼吸道声音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需要让专业的兽医人员查找发病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疾病发生传播和蔓延,帮助仔猪尽快康复,降低疾病给仔猪带来的不良影响或损失。
1.4 合理调教
为了让仔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方便饲养管理,需要合理训练和调教仔猪定时睡觉和定点排粪尿。仔猪分群时,需要将猪群粪便固定在一个地点,这样仔猪就可以到有粪便的地方排泄,养成固定排泄粪尿的习惯。同时驱赶仔猪到固定地点睡觉和休息,便于保持这些地方的干净卫生,减少仔猪与病原微生物接触频率[3]。
1.5 其他
做好保温工作,仔猪刚出生时产房温度需要维持在28℃~30℃,这样可以减少低温影响,促使仔猪尽快哺乳到足够的初乳。随着仔猪生长体温调节能力逐渐完善,可以逐渐降低舍内温度就可以满足仔猪生长发育需要,在断奶时舍内温度维持在20℃~25℃,有利于减缓断奶给仔猪带来的应激反应。从外界引进仔猪时,需要在仔猪生长到10日龄左右肌肉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在10~14d对需要育肥的小公猪进行去势。另外根据本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和驱虫程序,并采取有效操作来免疫接种和驱虫,确保仔猪健康状况良好。
2 育肥阶段
2.1 合理饲喂
在仔猪生长过程中,为了降低饲料成本,在满足仔猪生长发育需要的同时,建议在育肥阶段将仔猪料转换为中猪料,在转换过程中需要过渡饲喂1周时间。每天定时定量饲喂育肥猪,每天饲喂量大约占育肥猪体重的4.5%。大约每天每头饲喂量为2.2kg左右,每天饲喂2~3次。同时供给充足干净的饮水,定期清理水槽和料槽,保持饲料和饮水干净卫生,避免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污染。
2.2 搞好环境卫生
在育肥阶段猪群生长速度加快,采食量和排泄量逐渐增加,建议每天2次清除或清理舍内粪便和废弃物,每周定期彻底全面地消毒1~2次,选择高效敏感药物来消毒,并交替使用各类消毒药,以提高消毒效果,充分消灭环境中存活的病原体。每天在饲喂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猪只的精神状况和采食饮水情况,这样才能及时发现猪群是否发生异常情况,并进行及时防制,减少疾病给猪群带来的危害。
2.3 做好防暑工作
育肥后期机体沉积脂肪能力较强,皮下可以沉积一定的脂肪,虽然能够抵御一定的低温,但是在高温条件下,管理难度就会大大增加,尤其是生长到80~90kg体重时,抵抗高温的能力更差。在夏季需要做好通风和防暑降温工作,有条件的可以安装喷淋装置,能够定时进行喷淋,可以有效降低高温给猪群带来的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