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循经补泻法在带状疱疹治疗中的应用

2021-03-28刘素琴陈允章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6期
关键词:脾经肝经卫气

刘素琴 陈允章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江苏 常州 213200)

带状疱疹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带状疱疹发病多见于成年人,其病程一般为2~3周。该病病后不复发,可以获得终身免疫。部分患者会有后遗症。本病属中医学“蛇串疮”范畴,又称为“蛇丹”“腰缠火丹”等,是以皮肤突发簇集状疱疹,呈带状分布,并伴随强烈疼痛感为主症的病证,常常如串珠分布于胁部、腰部等。本病发生常与情志不畅、过食辛辣厚味、感受火热时毒等因素有关,病位在皮部,主要与肝、脾相关,基本病机是火毒湿热蕴蒸于皮肤以及经络[1]。现代医学认为,带状疱疹是由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次复发引起,主要影响中老年人的疾病。当带状疱疹的主要症状之一——神经痛持续时间超过疱疹临床治愈后的1个月时,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

1 机理研究

1.1 中医循经针刺补泻原理 1)针刺循经治疗带状疱疹,首先要掌握针刺循经补泻技术。其次,深刻了解《黄帝内经》中关于天地人和谐统一的理论,运用其中的经脉学说,特别是经脉与五脏六腑的联系,是重中之重。运用四诊法,判断患者之“神,行,气,血”等与常人的不同之处。《素问·离合真邪论》提到“审扪循三部九候之盛虚而调之”。看其神,观其色,问其生活起居以及情志变化,切其脉,得到五脏之虚实,表里之关系。如果不知三部九候和病脉之处,“虽有大过且至,工不能禁也”。2)确诊后运用循经补泻之精髓“迎而泻之,随而补之”,调理阴阳,泻实补虚。《灵枢·营卫生会》中这样描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即谷气分为营气卫气。营气循经每天昼夜循环五十周。而卫气白天在阳分运行二十五周,夜晚在阴分运行二十五周。清气(营气)在下,浊气(卫气)在上。3)泻实补虚的关键点在卫气运行的时间推算上。因为营气的运行如环无端,周而复始。而卫气在漏水下百刻的运行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参考《灵枢·卫气行》,卫气在日出或人醒来以后进入阳分,首先进入太阳经,然后到少阳经,然后再到阳明经,最后到达肾经。卫气日落后到达阴分,由肾经入心经,再入肺经,再入肝经,然后入脾经,结束后再次进入肾经。如此循环运转,周而复始。所以阳经生病,针刺阳经上的五输穴;如果阴经生病,针刺阴经上的五输穴,泻实补虚。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常见并发症,给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危害[4]。而经过针刺补泻调理后,带状疱疹患者免疫得到提高。

1.2 中医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中医临床上将带状疱疹可分为肝经火毒、脾虚湿蕴、气滞血瘀等类型。《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此处的心指火热邪毒,特别是在夏季或者长夏;还有一说是指心主血脉,热邪入脉,上透于皮,形成疮疡。李治牢[3]认为带状疱疹病因病机为肝火、脾湿、气滞血瘀所致。其中清肝利湿与活血化瘀为本病的两个主法。运用毫针补泻法治疗带状疱疹,可以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治疗简单,见效快。带状疱疹初起颜色鲜红、灼热疼痛,水痘饱满、紧绷,口中苦,容易发怒,舌苔黄,脉悬滑数,可以诊断为肝经火毒;若颜色呈现淡红色,疱壁松弛,有糜烂且流水,黄白色的水痘,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脾经湿热;若疱疹消退后有顽固性疼痛,皮肤的颜色呈现暗淡之色,为气滞血瘀,络脉受阻。各种疱疹成因及症状如下。1)肝经火毒证。该病多因情志内伤、肝郁化火,以致肝胆火盛。肝胆湿热证证见皮肤潮红,疱壁紧张,疼痛剧烈,伴有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滑。肝气主升,宜补不宜泻。肝胆互为表里,可泻足少阳胆经,泻其表,和其里。四诊法确诊是肝气郁热引起的带状疱疹后,针刺循经邪足少阳胆经,泻火邪,调阴阳。2)脾虚湿蕴证。湿热引起的带状疱疹,或因饮食失调损伤脾胃,或忧思伤脾,导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久化热,以致湿热内蕴;兼外受毒邪,则湿热火毒熏蒸皮肤而发疹。脾虚湿盛证见皮肤淡红,疱壁松弛,疼痛较轻,纳差或腹胀,大便溏,舌质淡,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缓。脾气主升,宜补不宜泻。脾胃互为表里,可泻足阳明胃经。确认是脾气郁热引起的带状疱疹后,于日出后漏水下三刻循经泻足阳明胃经之热邪、湿邪,并于日落后漏水下五刻补足太阴脾经三阴交穴,健脾利湿,恢复脾之卫士功能,除湿统血,疏通经脉。3)气滞血瘀证。经过治疗,皮疹消退后,局部仍疼痛不止者,多属气滞血瘀;而老年患者疼痛日久亦有属气血虚者,应注意辨别。气滞血瘀证皮疹减轻或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难以忍受,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涩。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止痛。其主要是针刺补泻通调营卫,活血化瘀。可以结合中西医配合治疗手法。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泻胆经之实,补肝经之虚,除肝经火毒 1)泻胆经之实。操作为采用针刺五输穴穴位时患者取坐位,针刺其他穴位时采取坐位或者仰位。并在日出后选时漏水下两刻(2+4的倍数亦可),卫气进入少阳经前5 min进针,按季节选五输穴之一行针。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选用与穴位相适应的毫针,根据患者体型胖瘦调整针刺深度,直刺,有酸、麻、胀、痛感停止入针。并让患者入针配合吸气,出针配合出气,入针要快,出针摇大针孔,缓慢出针,尽泻胆经之邪。2)补肝经之虚。操作为再选肝经上的五输穴取穴,并在日落后选时漏水下四刻之后10 min入针,用补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选用与穴位相适应的毫针,根据患者体型胖瘦调整针刺深度,直刺,有酸、麻、胀、痛感停止入针,并让患者入针配合呼气,出针配合吸气,入针要慢,有温热的针感后快速出针并用药棉堵住针孔,使补有所得。每7日1次,4次为1个疗程。

2.2 针刺泻胃经之实,补脾经之虚,除湿蕴浊邪 1)泻胃经实证:根据季节选穴分别为春选荥穴(内庭),夏选输穴(陷谷)或者络穴(丰隆),秋选经穴(解溪),冬选合穴(足三里),目的为泻出胃经之邪气,促脾胃相合,气血流通,除热去湿。夏秋季节可用谷气三刺之法泻胃经热毒湿邪。操作:采用针刺五输穴穴位时患者取坐位,针刺其他穴位时采取坐位或者仰位。并在日出后选时漏水下三刻(3+4的倍数亦可)卫气进入阳明经前5 min入针。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选用与穴位相适应的毫针,根据患者体型胖瘦调整针刺深度,直刺,有酸、麻、胀、痛感停止入针。并让患者入针配合吸气,出针配合出气,入针要快,出针摇大针孔,缓慢出针。或用谷气三刺之法(参《黄帝内经》),泻尽其邪。每7日1次,4次为1个疗程。2)补脾经之虚:根据季节,首选脾经上的五输穴。并在日落后选时漏水下五刻之后10 min入针,用补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选用与穴位相适应的毫针,根据患者体型胖瘦调整针刺深度,直刺,有酸、麻、胀、痛感停止入针,并让患者入针配合呼气,出针配合吸气,入针要慢,快速出针并用药棉堵住针孔,使补有所得(除五输穴外,建议可选足太阴脾经上的三阴交穴)。如此,标本兼治,正气渐旺,气血流动正常,脾之健运功能恢复,向心肺输送水谷之精微,升清降浊,调和阴阳。每7日1次,4次为1个疗程。

2.3 针刺补泻气滞血瘀之经络,疏通营卫之气,清除瘀血 用四诊法诊断需要调理的经络,对瘀血部位放血治疗,从而治愈血瘀络阻引起的带状疱疹后遗症。血瘀一般都是由于气滞引起,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带血行,气滞或者气虚,都会引起血瘀或者血虚。仔细诊察瘀血的位置,平补平泻。泻其络脉的瘀血,能够使气血通畅。同时,还可以在皮肤颜色暗淡处刮痧或拔火罐,清除局部瘀血,尽泻其毒。

3 病案举隅

患者,男性,76岁。就诊日期:2020年6月5日。主诉:由于天热感受热邪出现带状疱疹。查体:右侧胸前背后肋骨处均有数十个水痘呈带状分布。刻诊:舌红有黄苔,脉滑数,胃脘气闷,诊断为脾经湿热。嘱患者第2天复诊并针刺,并请记住早上醒来时间。第2天上午日出后十一刻,患者常规消毒后,泻法针刺足阳明胃经足三里穴,进针1.5寸,并配合进针吸气。患者述针处有凉感后出针,摇大针孔,缓慢出针,同时患者配合呼气出针,泻其热邪。出针后患者觉得身体轻快。随后用三棱针点刺水痘,泻其水液。并在疱疹带的头端尾端刺其大颗粒水痘边缘,左手把皮肤提起,右手持针沿皮向里斜刺,破皮即可,除其湿热。在带状疱疹两侧同样刺法刺透皮肤,泻其热邪。随后用酒精擦洗清洁皮肤,以免感染。第3日,患者不再发热,疱疹疼痛感减轻。7 d以后,患者痊愈。3个月后随访,体安,无后遗症。

按语:带状疱疹由肝经火毒、脾虚湿蕴以及气滞血瘀等原因致病。急性起病者的疗效比较好,但是通常需要配合中西医结合治疗[5]。实践证明,针刺循经补泻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好,恢复快,病程短。本例患者由于感受热邪和暑湿之邪导致阳气太盛而阴阳不谐,营气、卫气难以起到阴阳调和的作用。再加生活起居失调,情志受伤,免疫力下降,带状疱疹病发。综上所述,针灸补泻技术临床治疗带状疱疹,丰富了针刺循经补泻法诊断治疗内容,值得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脾经肝经卫气
基于“卫气稽留”论治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从卫气与经脉关系论“审察卫气,为百病母”*
张唐法主任医师针药结合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经验
抗病毒药物联合火针与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的疗效分析
身体出现这些不适,疏通一下肝经
秋天失眠、嗜睡,《黄帝内经》提醒你注意肠胃保健
侧卧养肝气 仰卧和五脏
卫气:保护人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春季养肝 推推肝经
调好脾经身体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