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诱变育种

2021-03-28

中国蜂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蜂王射线基因突变

辐射诱变育种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奇的种植技术,利用各种射线照射农作物的种子、植株或某些器官和组织,促使其产生变异,从中选择需要的可遗传优良变异,培育成新的优良品种。实践证明,x射线、γ射线和中子等都能使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基因产生突变,其中极少数是对人类有利的突变,利用这些突变类型培育出自然界中没有的经济价值高的新品种。

一、辐射对蜜蜂的影响

前苏联学者1969年报道蜜蜂个体发育阶段的生活力和寿命与γ射线的剂量成反比,卵的半数致死剂量是1239伦琴,幼虫的半数致死剂量是2630伦琴,工蜂的半致死剂量是3736伦琴,受精蜂王的半数致死剂量为1618~1875伦琴。用γ射线辐照蜂王,可显著增加其子代工蜂形态特征的变异。例如,以500伦琴的剂量辐照时,第三背板长度可增加0.032~0.067 mm,第三腹板长度增加0.063~0.093mm,蜡镜长度增加0.057~0.080mm;以1500伦琴的剂量照射时,第三腹板长度增加0.058~0.084mm,蜡镜长度增加0.059~0.097mm;以2500伦琴的剂量辐照时,第三腹板长度增加0.062~0.074mm,蜡镜长度增加0.053~0.080mm。上述情况表明,经过γ射线辐射后,不同的发育阶段辐照结果不同,不同的剂量辐照的结果不同,不同的特征变异的幅度不同。因根据进一步遗传分析指出,辐射诱变的方法可用于蜜蜂育种工作,可以增加蜜蜂某些特征的变异性。

197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也曾用γ射线对蜜蜂进行辐射,结果表明受精卵的半数致死剂量在100伦琴之内,2~3日龄幼虫的半数致死剂量为900~1000伦琴。可以看出,这一结果与前苏联学者的结果不同,可能是由两个实验中辐照时间的长短不同造成的。

二、辐射诱变育种的难度

用放射性元素钴辐照蜜蜂,可使其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其基因型发生变异。因此,从理论上说,可将人工诱变的方法用于蜜蜂育种工作,然而在实践上其难度远比农作物或家蚕大。一个蜂群的优劣主要是由其经济性状决定,即蜂群生产力决定,而蜂群生产力又是由蜂王和工蜂共同决定的。蜂王和雄蜂具有生殖能力,它们的原始生殖细胞里的基因若发生突变,是可遗传的,但蜂王不直接体现蜂群的生产力,雄蜂更不体现蜂群的生产力,无法判断其是否发生突变。工蜂直接体现蜂群的生产力,虽从其表现可判断是否发生基因突变,但其不具生殖能力,无法将突变的基因遗传下去,这就是蜜蜂的特殊性。

只有当辐射所诱发的基因突变发生在蜂王和雄蜂的原始生殖细胞时,其变异才能遗传下去。而一般说来在辐射所诱发出的基因突变中,对人类有利的突变率极低,最多只有0.1%~0.3%,假设辐照1000粒卵,最多也只有1~3粒卵可能会产生对人类有利的基因突变。为了将这1~3粒卵找出来,必须将1000粒卵孵化出,全部培育成处女王(假设接受率100%);而为了观察这1000只处女王,又必须使其全部交尾;假设全部交尾成功,则必须组成1000个受试蜂群,并对其进行饲养、考察和筛选。可见工作量大得惊人。然而,工作量还不是问题的全部,因为将突变型的蜂王找出后,还需要为该蜂王设计适当的后代交配方案,以便将这种有利的突变一代一代的遗传下去。这只是假设诱发出的基因突变是显性的,若是隐性的情况则更加复杂。迄今为止,国内外没有利用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培育出新品种的报道。

猜你喜欢

蜂王射线基因突变
权力至上的蜂王
“直线、射线、线段”检测题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直线、射线、线段』检测题
蜂王入群
基因突变的“新物种”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赤石脂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
γ射线辐照改性聚丙烯的流变性能研究
一例脑腱黄瘤病患者的CYP27A1基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