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祝元基于“五脏同调”理论治疗高血压的经验

2021-03-28张思奇王欣彤

江苏中医药 2021年12期
关键词:钩藤五脏天麻

张思奇 赵 菁 王欣彤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29)

指导:方祝元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概要》[1]指出: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达3.3亿,心血管病导致的死亡仍是我国城乡居民总死亡的第一原因,其中高血压患者为2.45亿,是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且高血压患者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研究发现即使通过西药降压使血压达标,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且药物不耐受情况也多有发生[2]。多项研究表明,中医药在协同降压、改善症状、延缓靶器官损害以及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方面优势明显[3-4]。方祝元教授为首届岐黄学者,江苏省名中医,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博采众长,守正创新,坚持以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指导原则,在脏腑辨证和八纲辨证基础上,结合气血津液辨证,提出治疗高血压要五脏同调、天人合一,从而实现人、病、理、法、方、药六位一体,临床疗效显著。

1 病涉五脏,本虚标实

高血压可归属于中医学“头痛”“眩晕”“脉胀”“风眩”等范畴[5-7]。方教授认为,高血压主要病位在肝肾,涉及心肺脾三脏。本病的主要病因有情志不遂、年高肾亏、病后体虚、饮食不节等,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主要病理因素为风、火、痰、瘀、虚,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临床上常见的证型有风阳上扰、痰湿中阻及肝肾阴虚。方教授认为,高血压的中医药治疗临证需重视五脏之间关系,辨主脏,兼顾他脏,调气和血,以期阴平阳秘,从而实现中医药“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既变防衰”的三个层次全程防治高血压的特色和优势[8]。

2 分清主次,五脏同调

2.1 肝肾同治 肝肾同位于下焦,肝为将军之官,肾为作强之官。肝主疏泄,可调畅气机,促进脾的运化功能,并调畅情志、主藏血。《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之发……甚则耳鸣眩转。”历代医家认为高血压病位主要在肝,忿恨嗔怒太过,肝失条达,肝郁化火,肝阴耗伤,风阳扰动而发本病。方教授认为,高血压主要当从肝肾二脏论治,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多见肝阳上亢,中老年人或病程日久者肝肾阴虚证型偏多。从肝脏论治,要重视“风、痰、火”三大病理因素。方教授治疗首重平肝阳,结合天麻钩藤饮经典方,自拟了平肝益肾方以平肝潜阳、清火息风,且常重用牛膝至30 g以引血下行;其次疏肝气,肝为将军之官,善条达,喜柔顺,肝气疏则全身气机升降有序,气血运行正常,常用柴胡疏肝散或丹栀逍遥丸加减化裁;最后勿忘柔肝养肝阴,肝脏体阴而用阳,长期服用平肝疏肝之品或久病均易伤肝阴,临床常佐以当归、白芍、石斛等养阴柔肝,疗效较好。肾为水脏,主藏精纳气,为先天之本、阴阳之根。《景岳全书》云:“五脏之伤,穷必及肾。”各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或疾病至终末期都会引起肾脏病变。方教授认为肝肾阴虚是高血压另一个主要证型,若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体虚,肝肾阴亏,水不涵木,阴不维阳,阳亢于上,而发本病。方教授依据大量临床观察,结合中医理论及目前最新研究进展,提出高血压肾损伤及相关代谢障碍的主要病理机制是肝肾阴虚、阴虚阳亢、瘀阻肾络,并依据清肝补肾、化瘀通络治法研发特色院内制剂——潜阳育阴颗粒,主要由鬼针草、制首乌、酒萸肉、玄参、川牛膝、泽泻等组成。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该制剂具有协同降压、降低尿蛋白、改善高血压肾损伤的功效[9-11]。

2.2 心肺同调 心肺同居上焦,心为君主,肺为相傅。心主血脉;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辅助心脏调节气血运行。全国名老中医王清海教授结合中医经典理论,以血脉辨证为基础,首次提出以“脉胀”作为高血压的中医病名进行辨证论治[7]。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12]认为,高血压的发病虽以肝为主,但与心的关系也甚为密切,特别是后期常见肝心同病,提出气血失调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方教授认为心肺二脏在气血的生成和运行中起着重要作用。心主血脉,上朝于肺,肺主宗气,贯通心脉,二者相互配合,才能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血的运行虽为心所主,但必须依赖肺气的推动。积于肺部的宗气,必须贯通心脉,得到血的运载,才能敷布全身,保持血压的稳定。结合经典理论及临床诊治经验,方教授在治疗因肺气不宣、气血失和而引发的高血压时,重视宣通肺气、调和气血,除选用调养气血之方如归脾丸之外,亦采用调养肺气之法,临证对于高血压伴肺气失宣的患者,如高血压伴鼻炎、咽炎、咳嗽,甚则可伴便秘(因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闭可表现为大便干结),常在方中加桔梗、杏仁通达肺气,使气畅则血和。

2.3 顾护脾胃 脾胃位于中焦,横膈之下,主运化、升清、统摄血液,为仓廪之关,气血生化之源。脾为后天之本,历代医家十分重视脾胃,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四季脾旺不受邪”等观点。结合前人经验,方教授认为脾胃功能失常与高血压发病密切相关。全身气血津液均依赖脾胃运化之水谷精微的濡养,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则导致气血阴阳亏虚以及气滞、痰凝、血瘀等病理因素而引起高血压。“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治疗高血压遣方用药时要以顾护脾胃功能为先,顾护脾胃主要有两层含义:其一,依据《金匮要略》中的“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其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即未病先防;其二依据《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中的“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诊治疾病过程中要重视顾护脾胃功能,从而延缓疾病加重进程,加速疾病康复,提高临床疗效,即达到“已病防变,既变防衰”的目的。具体治疗方面,方教授提出脾气要运,施治时要秉承“胃以养为喜,以适为度,以和为期”的原则,轻清万化。治疗痰湿中阻者,临床常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二陈汤等加减化裁,补中有运,使补而不滞,同时能利水渗湿化痰以祛邪;治疗气血亏虚者,常用归脾汤化裁,补益气血以降压。

3 验案举隅

徐某,男,38岁。2017年6月30日初诊。

主诉:头晕间作2月余。患者确诊高血 压2月 余,血 压 最 高 达180/100 mmHg(1 mmHg≈0.133 kPa),头晕间作,至江苏省人民医院就诊,考虑高血压,予缬沙坦胶囊(代文)、富马酸比索洛尔片(康忻)降压治疗,血压控制尚可,头晕未见明显缓解。后至我院就诊,予联合潜阳育阴颗粒治疗后,血压波动在140~150/90 mmHg,头晕缓解,时有头昏,余无其他不适。为求进一步控制血压,缓解症状,求治于方教授。查体:血压152/98 mmHg,心率84次/min,舌质红、苔微黄偏腻,脉小弦。辅助检查:总胆固醇7.29 mmol/L,低密度脂蛋白5.06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1%;B超示脂肪肝。西医诊断:高血压;中医诊断:眩晕(肝阳偏亢,风阳上扰)。治以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予天麻钩藤饮加减。处方:

天麻15 g,钩藤15 g,沙苑子15 g,白蒺藜15 g,杜仲10 g,桑寄生10 g,川芎10 g,川牛膝10 g,炒栀子8 g,炒白术12 g,炒白芍12 g,法半夏8 g,炒陈皮6 g,百合15 g。28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017年7月30日二诊:患者血压已达标,症情缓解。

后长期在我院门诊就诊,以天麻钩藤饮为基础方加减,坚持服用中药汤剂及潜阳育阴颗粒治疗,血压达标。

2018年2月27日复诊:病史同前,患者近来血压波动在140/90 mmHg左右,头昏头重,晨起及下午比较明显,心悸阵作,无胸痛,胃纳可,夜寐安,二便调。查体:血压144/96 mmHg,心率100次/min,舌偏红、苔薄白,脉弦数。予天麻钩藤饮加减,处方:天麻30 g,钩藤20 g,杜仲15 g,桑寄生15 g,川芎10 g,牛膝10 g,葛根10 g,川黄连10 g,桂圆肉6 g,生甘草8 g,炙甘草8 g。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018年3月6日复诊:药后患者血压平稳,自测心率在80次/min左右,晨起偶有头晕口苦,头昏头重不适明显缓解,胃纳可,夜寐安,二便调。查体:血压136/78 mmHg,心率92次/min,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症情平稳,予2018年2月27日方,生甘草、炙甘草均改为10 g,14剂。

后长期门诊随诊,患者于2018年开始停服西药代文、康忻,坚持服用中药及潜阳育阴颗粒治疗,血压控制达标,症情平稳。

2019年9月17日复诊:患者长期服用中药,一般情况可,血压控制在120/80 mmHg,平素手足心自觉发热,夜间有盗汗,纳可,大便黏,夜寐可。继予天麻钩藤饮加减,处方:天麻20 g,钩藤20 g,沙苑子15 g,炒蒺藜15 g,川芎10 g,牛膝10 g,盐杜仲12 g,槲寄生12 g,焦栀子10 g,红景天15 g,净山楂15 g,制何首乌15 g,莲子心6 g,黄连6 g,龙眼肉8 g,生甘草6 g,炙甘草6 g,蛹虫草15 g,生薏苡仁15 g,灵芝15 g,马齿苋15 g。21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019年10月22日复诊:患者手足心灼热感消失,偶有头晕,多在晨起发作,发作时测血压正常,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可自行缓解,饮食尚可,睡眠正常,二便调。查体:血压130/88 mmHg,心率99次/min,舌质红、苔薄黄,脉弦。观察患者舌质红绛较前减轻,舌苔较前滋润,此为心火稍降,脾气渐长。予2019年9月17日方加蒲公英12 g,14剂。

后继续门诊随诊,患者血压平稳,无明显不适。

按:本案患者病程可分前、中、后三期,在平肝潜阳基础上,根据病情,兼顾五脏并调。前期:患者为中年男性,高血压诊断明确,四诊合参,中医诊断为“眩晕”,病位在肝肾,证属肝阳上亢,治以平肝息风、补益肝肾,方用天麻钩藤饮化裁。方中天麻、钩藤平肝息风,为君药;沙苑子、白蒺藜补益肝肾、平肝祛风,共为臣药;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牛膝引血下行、兼益肝肾,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以治本,炒栀子清肝泻火以平肝阳,共为佐药;百合养心安神;结合有高脂血症病史,酌加炒白术、半夏、陈皮以健脾除湿化瘀。中期:患者血压控制尚可,心悸阵作,以益气复脉、交通心肾为原则,方以炙甘草汤、交泰丸加减,在平肝潜阳方基础上加生甘草、炙甘草益气复脉,川黄连、桂圆肉清心泻火、引火归元,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后期:以清肠腑湿热为大法,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为心之离腑,一脏一腑,一上一下,转利枢机合为表里,强调心病可及小肠,小肠病亦可反作用于心。常用马齿苋、蒲公英清小肠之热,降心之虚火。方教授在诊治高血压过程中强调中医整体观,认为五脏六腑生理功能虽各有专司,但五脏之间生理上密切相联,病理上相互影响,通过五脏同调,来达到中医药全程防治高血压的目的,从而实现机体阴平阳秘的状态。

猜你喜欢

钩藤五脏天麻
不同产地钩藤的药用成分含量及不同温度烘干的影响
你知道食天麻会引起“药驾”吗?
失眠与五脏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华钩藤研究综述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HPLC-RID法同时测定天麻丸中3种成分
基于HPLC-ESI-TOF/MS法分析测定乌天麻和红天麻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黄帝内经》的五脏俞穴与消渴相关性探究
“五脏神”学说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