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生物型加长柄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观察

2021-03-28王一腾宫良丰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6期
关键词:粉碎性髓内假体

王一腾 宫良丰 李 莉

(大连市中心医院运动医学科,辽宁 大连 116033)

股骨转子间骨折在老年患者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骨折类型,其发生率相对较高。对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来说,其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粉碎性骨折,并且其会伴随骨质疏松以及各种内科疾病,是对老年高龄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的重要疾病。有关研究表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有较高的病死率[1]。因此怎样对治疗方式进行合理选择,降低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减少并发生风险以及降低病死率是临床研究的重点所在。在对患者实行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的过程中,其固定方式主要包括髓外固定以及髓内固定,但是由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自身会合并骨质疏松以及各种症状,病情不够稳定,因此很容易产生固定失败以及各种并发症,治疗效果不够显著。本文的主要目标就是探讨运用生物型加长柄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140例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开展研究,标本纳入时间为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男、女患者各80例和60例;平均年龄为(72.16±2.38)岁。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2]:患者均可耐受麻醉以及手术治疗并且具有生活自理能力;患者伤前其侧髋关节均不存在髋关节炎以及股骨头坏死等一系列疾病;所有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排除存在陈旧性损伤以及局部感染患者;排除手术耐受性较差患者;排除临床资料不全患者。

1.3 方法 ①术前准备:患者在入院之后,对其实行皮牵引制动,并对其实行颈动脉以及双下肢静脉检查,同时对其肺功能以及颅脑功能进行辅助性检查。对于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来说,要对其实行三维重组检查以及髋部CT扫描,手术之前按照患者的骨折特征对其进行全面性分析,进而对治疗方法进行合理选择。另外,手术之前要对患者的心脑肺等内科疾病进行治疗,等到患者的病情大体稳定之后再对其实行手术治疗。②手术方法[3]:患者取健侧卧位。切开其皮下组织以及阔筋膜,对臀大肌纤维进行钝性分离,对患肢进行屈膝内旋,并且对患者的闭孔内肌、梨状肌、股方肌以及闭孔外肌等进行充分暴露,同时暴露股骨大转子,并对其实行牵引和外转处理。在对其实行内旋解剖复位之后,要使用髌爪复位钳对其进行复位,进而为股骨小转子上截骨以及假体股骨头中心高度提供有力基础。使用电刀对外旋肌群止点进行切割,并切开关节囊,之后按照股骨矩骨折块以及小转子情况对其实行捆扎复位处理。如果小转子复位难度较大,则可以不对其进行处理。手术结束之后要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并留置负压引流管,创建臀中肌大转子止点,缝合阔筋膜,关闭切口。③术后处理:使用抗生素对患者实行抗感染治疗。手术之后的第2日将引流管拔出,引导患者尽早活动,同时对其实行抗凝治疗,手术5 d之后辅助患者下床活动。对于合并内科疾病患者,要对其内科疾病进行治疗,强化其手术期间的管理,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使呼吸保持在通畅状态,告知患者多喝水进以减少尿路感染。手术之后要对其实行生化电解质以及血常规检测,进而保持其电解质平衡。患者出院之前,要告知其及时复诊,同时按照患者的病情恢复状况对其实行功能训练指导。

1.4 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同时对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2 结果

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98.25±48.13)mL、卧床时间为(4.87±1.56)d、住院时间为(15.66±1.47)d;140例患者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假体感染10例及关节脱位5例,发生率为15.00%。

3 讨 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常见于高龄人群的骨折类型,因为患者自身会合并骨质疏松等疾病,因此大部分患者都为粉碎性骨折。传统保守治疗主要是实行皮肤牵引或者骨牵引,但是其致残率以及病死率都相对较高,并且患者受到长时间卧床的影响,其很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因此手术治疗已经成为临床研究重点。在传统治疗中,固定方式主要包括髓外固定以及髓内固定,临床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常是按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类型进行合理选择,同时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骨折类型进行思考[4]。对于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来说,因为其股骨近端的骨质疏松较为严重,螺钉对骨组织的咬合力相对较差,再加上实行髓外固定时,其抗旋转作用也相对较差,所以无法实现强化内固定的效果,因此患者在手术之后很容易产生骨折不愈合、髋内翻畸形以及螺钉退钉等现象,进而造成手术失败。当前,临床在对患者实行髓内固定的过程中,通常是使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对其进行固定,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低并且操作简单便捷,当前已经成为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重要方式[5]。但是对于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特别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来说,在使用髓内钉对其实行股骨近端固定的过程中,股骨转子外侧以及内侧壁骨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防旋内钉的支撑作用,其抗旋转以及抗内翻作用都会显著下降,这就会增加患者的卧床时间,严重的甚至还会产生髋内翻畸形、内固定失效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增加等现象。对于伴随多种内科疾病的患者来说,临床中要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下床活动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重视。另外,在对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来说,人工髋关节置换是对其进行治疗的重要方式,并且其在临床中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6]。

有研究表示,在对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对骨水泥型假体进行应用,其可以进一步提高机械的稳定性,可以促进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治疗效果显著。但是也有着手术时间长以及存在不良反应等缺点。甲基烯酸单体是骨水泥的主要成分,其可以对细胞所释放出的5-羟色胺以及组胺等各种心肌抑制因子以及化学介质进行有效刺激,其会降低心肌收缩能力,扩张周围血管,很容易使患者产生低氧血症、心肺功能异常以及心律失常等一系列不良反应[4]。而对于高龄患者来说,其自身经常伴随各种内科疾病,如果骨水泥反应较为严重,则很有可能会产生肺栓塞等一系列症状,其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近几年,生物型人工髋关节假体柄的发展以及置换技术的不断提高,临床中一般是使用生物型股骨假体对患者实行关节置换。其不但可以进一步减轻骨水泥对患者机体所带来的损伤,还可以降低手术治疗时间,临床应用效果显著。通常情况下,生物型加长柄主要是在合并内科疾病、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以及需要尽早下床活动的患者中进行应用。其所使用的生物加长柄是一种远端固定型假体,股骨柄轮廓为圆形,并且其具有8条纵形脊状突纹,可以锚定骨质,能够进一步提高假体旋转稳定性。另外,其圆形轮廓设计不但能够对柄的前倾程度进行有效调节,还可以对髓腔进行填充,进而实现髓内固定的目标[7]。生物型加长柄有着较高的稳定性,其能够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块进行有效固定。对于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来说,因为其受到肌肉牵拉的影响,很容易产生股骨外侧壁以及小转子移位的现象,骨折的不稳定性提高了骨折复位难度,即使实现了复位,其在扩髓以及摆放体位的过程中也难以对其位置进行保持。在实行关节置换的过程中,首先是对髓腔进行处理,并且对试膜假体柄进行合理选择,在髓内固定基本稳定之后将试模作为支撑,进而对周围骨折块以及大小转子进行复位,同时使用钢丝对其进行固定,大转子的复位对于提高人工关节的稳定性以及强化外展肌肉力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大转子产生骨折,则要使用钢丝对其进行捆绑[5]。复位过程中要对股骨上端以及大转子骨折块之间的筋膜纤维进行保护,并且还要对其移位现象进行纠正。因为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其股骨近端的解剖关系会产生一定的变化,难以对股骨柄前倾角进行有效判断,而生物型加长柄的设计为圆形轮廓,其能够对前倾角进行合理调整。所以,在安放假体以及扩髓的过程中,一般需要将患者的患肢保持在90°的状态,并且将髌骨和骨髁作为参照,对前倾角进行合理选择,这样能够有效避免术后脱位[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98.25±48.13)mL、卧床时间为(4.87±1.56)d、住院时间为(15.66±1.47)d;140例患者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假体感染10例及关节脱位5例,发生率为15.00%。这表明在对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所进行的治疗中实行生物型加长柄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有利于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尽快恢复。

综上所述,在对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所进行的治疗中,生物加长柄型半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其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粉碎性髓内假体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双钢板技术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全髋翻修术后组配式与一体式假体下沉率比较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多发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分析
口内纵型“川”字切口假体隆颏术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