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汗开路法”临证运用思路
2021-03-28梁仁久李建明张晓梅黄贵华
梁仁久 李建明 覃 雁 张晓梅 黄贵华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 530200;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 530022)
汗法为中医治疗疾病“八法”之首,能宣通肺卫、开泄腠理、祛邪外出、调畅气机,汗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汗法是以汗祛邪、发汗解表,主要用于外感风寒表证。广义汗法是以汗调和营卫,畅通腠理、经络,调理气机,使阴阳调和[1]。汗法可广泛应用于外感疾病以及营卫失调、气血失调、经络不通、阴寒凝滞等内伤杂病。汗法形式多样,如针灸、推拿按摩以及运用辛温药物等[2-3]。黄贵华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以汗开路法”,是用辛温的药物开路,破除阴寒、疏通经络、调理气机,其遣方用药原则是以病机要点为基础,并将汗法与健运脾胃、疏肝理脾、填精补肾、养血和营等治法结合。“以汗开路法”虽然是用汗法开路,但不一定要大汗出,其内涵是疏通经络、调理气机、破除阴寒。
1 “以汗开路法”运用要点
紧抓疾病的病因病机是运用“以汗开路法”的关键。“以汗开路法”主要针对的病机是经络不通、气机不畅。毛窍闭塞、肝气不疏、脾胃升降失调等均可导致气机不畅,肾阳虚衰、阴寒内盛、毒邪阻滞等均可导致经络不通。
1.1 毛窍闭塞,气机不畅——温经脉、通阳气基本病机为毛窍闭塞、气机不畅的常见疾病有:哮病、喘病、咳嗽、高血压、月经病、抑郁症等慢性疾病。经气运行不畅,肺气宣发肃降功能失常,气机升降失调,直接影响到呼吸系统。痰饮伏于体内,外寒里饮故咳嗽;素体气虚,肾不纳气,气道收缩、吐纳失常,故见哮喘。所以用“以汗开路法”,温经脉、通阳气,用药以辛温为主,基本方为:桂枝尖、白术、淫羊藿、南山楂、生姜、炙甘草。此方为自拟方,重在温经通络,称为温经通阳方。桂枝能温经脉、助阳气,而桂枝尖是桂枝的细嫩枝梢部位,通血脉、散风寒之力胜于桂枝[4]。桂枝尖、白术运化之力强,能通经脉;生姜散寒祛邪,行散水气;淫羊藿能温补肾阳,配合南山楂能制约辛温药物的升散之性;炙甘草调和诸药。寒邪阻滞经络,筋骨、关节疼痛,腰膝酸软等,可加油松节、杜仲、续断、骨碎补。
高血压患者在感受寒邪时,因寒性收引、凝滞,寒邪束表,毛窍闭塞,血管收缩,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故血压升高,还兼有头晕胀痛、项背强直等症状。常用汗法开路,解表寒,宣通内外,基本方为《金匮要略》中的续命汤,药物组成: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川芎、杏仁。用辛温的麻黄、桂枝发汗开路、温通经脉;石膏清内热,使邪有出路;当归、人参等益气养血。用辛温的药物配合活血理气药,疏通经络,祛邪外出,调理气血。
对于妇人月经病也常用汗法开路,疏通经络,基本方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炒麦芽。症见平素畏寒肢冷、经期腹部冷痛、乳房胀痛等,病机为经络不通、气血失调。方中麻黄、附子、细辛等辛温药温肾水、散阴寒、疏通经络;炒麦芽疏理肝气,引经水下行。全方辛温可散寒邪,疏肝行气止痛。后续治疗应调理脾胃、补益气血、填精补肾。
大多数抑郁症患者阳气耗散,阴寒内盛,不与人交流,所以基本病机为阴寒内盛、经络不通、气机不畅。当驱散阴寒,温肾阳,暖脾土,固肾精,可先用汗法开路,疏通经络,使邪有出路。基本方由温经通阳方去桂枝尖加白附片、吴茱萸等,药物组成:白附片、生姜、炙甘草、淫羊藿、生晒参、吴茱萸。白附片能温肾水,生姜散水气,水气蒸腾,毛窍开则气机通达;生晒参、淫羊藿补虚;吴茱萸能暖肝脾;脾胃虚弱者,可将粳米与白附片同煎,取粳米滋脾安中之功。后续治疗应疏肝理气、健运脾胃、填补肾精,当状态平稳时可用四君子汤、逍遥丸、金匮肾气丸等结合治疗。
1.2 肝气不疏,脾失健运——温肾健脾、疏肝理气“以汗开路法”可以用于基本病机为肝气不疏、脾失健运的胃痛、呕吐、泄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现代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节加重了脾胃的负担,学习工作压力大导致情绪紧张、焦虑,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肝气不疏或肝郁乘脾进而导致机体气血亏虚、气机失调。饮食贪图生冷,不注重养阳,易伤脾胃阳气,导致阳虚不运。阳虚不运常表现为寒湿困遏中焦,故治疗应先用汗法祛除寒湿,再健运中焦、填精补肾,可用温经通阳方加减,药物组成:桂枝尖、白术、淫羊藿、生姜、补骨脂、白豆蔻、砂仁、炒麦芽、炙甘草。此方能健运脾胃、温中补虚、疏导三焦、化痰消积。方中桂枝尖温阳化气,能祛阴寒之气;补骨脂温脾止泻;砂仁、白豆蔻醒脾化湿。若胁肋痛、肝气不疏可加青皮、佛手等,若胃中灼热、胃酸反流可加五灵脂、海螵蛸,若痰湿重者可加姜半夏、茯苓等。温阳运脾是治疗的开端,脾胃功能恢复时应填精补肾,可去桂枝尖、生姜等药再加入巴戟天、菟丝子、肉苁蓉等,或者用金匮肾气丸加减,并注意在滋补肾精的同时加入青皮、白术、炒麦芽等疏肝理脾,使补而不滞。
1.3 毒邪阻滞,脉络不通——以汗开路、凉血解毒“以汗开路法”可用于基本病机为毒邪阻滞、脉络不通的疾病,如感染虫毒、疫毒,毒邪停于体内而发病。毒邪侵袭,阻滞经脉,脉络不通,邪毒稽留在体内,难以清除,故病程缠绵、反复,例如荨麻疹、玫瑰糠疹、湿疹等疾病,病情虽能控制但易复发,难以根除。如因食物过敏而发隐疹,经过治疗后皮疹消退,但若不注意饮食容易再次发病,疾病迁延不愈,毒邪易困遏体内,阻滞脉络,且患者久病体质虚弱,毒邪稽留难以排出。所以治疗这类疾病要祛除余邪,疏通脉络,养血和营。荨麻疹、玫瑰糠疹等皮肤病,多属风毒、血热,邪毒不仅仅停留在血分,所以常以麻桂各半汤加蝉蜕、路路通等药,祛除在表之邪,先微微发汗,疏通经络,祛邪外出,再用升麻、鳖甲、当归、川芎、生地黄、牡丹皮等药,凉血解毒、托毒外出。其中升麻配鳖甲适用于毒邪深入营血者,鳖甲入血分拖毒外出,升麻能托毒外出。大剂量(大于15 g)的升麻有托毒之功,小剂量的升麻能升阳举气,例如补中益气汤。“以汗开路法”将汗法与凉血解毒法结合,层层递进,使邪有出路。
2 验案举隅
莫某,女,17岁。初诊日期:2018年12月5日。
患者因祖父去世后出现精神抑郁,时常悲伤欲哭,无法正常上课。曾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诊断为“抑郁症”,服用抗抑郁药物后,病情略有好转。12月5日前往神经内科复诊取药后返回时,在高铁站情绪失控,独自反锁在厕所内长达3 h,在工作人员协助下送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刻诊:恶寒(患者用风衣捂住头部,将身体包裹,当日气温约20 ℃),烦躁不安,哭闹不停,舌淡红、苔薄白,脉紧。辨证:风寒束表,郁热内蕴。治法:发汗解表,疏通经络。予大青龙汤。处方:
麻黄20 g(先煎去上沫),桂枝15 g,杏仁15 g,石膏30 g,生姜15 g,大枣15 g,炙甘草10 g。3剂。早晚各1剂,水煎,温服。
12月7日二诊:12月5日晚服完1剂后,得汗,恶寒、烦躁症状明显减轻。两天服完3剂后精神好转,刻诊见情绪较平稳,少言,精神稍差,舌淡红、苔白,脉略沉紧。予四逆汤化裁,处方:江油白附片15 g(先煎0.5 h),生姜20 g,淫羊藿15 g,生晒参10 g,炙甘草10 g,山萸肉15 g。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12月14日三诊:服药后明显好转,情绪平稳,能主动与人交流,精神状况良好,舌淡、苔薄白,脉略沉。守二诊方,续服7剂,煎服法同前。
经过反复调理后,状况良好,已返校正常上课。
按:本案患者用风衣包裹头部、烦躁不安是恶风寒、内有郁热的表现,所以其标为风寒束表、内生郁热;患者悲伤过度,耗伤肾阳,肾水不温所以抑郁不散,故其本为肾阳不足。治疗应当先用汗法开路,驱散风寒、开毛窍、疏通经络、调畅气机,所以先用大青龙汤以汗开路,发散表寒,内清郁热。麻黄、桂枝等可驱散风寒、开毛窍,石膏能清内热消除患者烦躁不安的症状。第二步治疗应固本培元,温肾中真元,所以改用四逆汤温肾助阳,振奋阳气。方中附子温肾水暖脾土;生姜行散之力强,干姜能守以温里见长,故用生姜代替干姜;吴茱萸散寒止痛,暖肝经;生晒参补气,淫羊藿填精补肾,巩固空虚之体;甘草调和诸药。以汗开路,既可散表寒又可通经络、畅气机,脉络通畅才可温肾阳暖脾土,水温土暖,神清体健。但此类患者单用疏肝解郁法难以扭转,应用汗法开路,使毛窍开,气机畅通才能调理肝肾。患者状态平稳后,应调理脾胃、填补肾精,以巩固机体。
3 结语
“以汗开路法”的组方用药以辛温为始,以温补为终,畅通经络、调节气机、破除阴寒、温阳益气。内伤杂病的发生发展较为复杂,治疗方法多样,治疗杂病必然需要一个开路法,为杂病的治疗做铺垫。“以汗开路法”以辛温为导,扩大了汗法的临床应用,使杂病的治疗清晰、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