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

2021-03-28马巧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产后

马巧梅

临床妇产科建议产妇采取阴道分娩方式,阴道分娩不仅对产妇有利,还对新生儿有利。阴道分娩可让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的身体损伤降到最低,同时阴道分娩还可进一步增强新生儿心肺功能[1]。但阴道分娩也可能使产妇发生盆底功能障碍,为了降低产妇分娩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几率,临床可对阴道分娩产妇进行一定护理干预。本次对阴道分娩产妇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护理,探讨其对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接诊的5800 例阴道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各2900 例。实验组产妇年龄23~38 岁,平均年龄(27.63±4.02)岁。对比组产妇年龄24~36 岁,平均年龄(26.35±4.08)岁。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产妇均为足月生产;②产妇对研究具有较高配合度;③产妇采取阴道自然分娩方式;④产妇存在正常的认知功能;⑤产妇无尿失禁等症状。排除标准:①产妇甲状腺功能存在问题;②产妇患有临床肝肾疾病;③产妇在临床中具有肠道器质性病变;④产妇存在癫痫、哮喘或肺瘤等严重疾病。

1.2 方法 对比组产妇采取常规护理,首先科室构建专项护理小组,护理小组的成员需要在产妇住院期间进行盆底康复训练的指导。同时护理人员也向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通过宣教确保产妇可以掌握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告知产妇在产后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确保其在产后坚持良好习惯。此外护理人员还需向产妇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尽可能满足产妇的需求,对产妇进行合适的生活、心理与饮食护理干预。实验组产妇采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具体如下。

1.2.1 康复训练前期护理 护理人员要告知产妇进行康复训练的意义,使得产妇能够以合理心态对待康复训练,使其可以在产后自愿进行康复护理。同时护理人员在与产妇沟通的过程中需要充满耐心的解答其对康复训练的疑问,使得产妇可以了解到更多盆底康复护理的知识。护理人员在临床中指导产妇采取仰卧位进行康复护理,护理人员需引导产妇放松腿部肌肉,同时指导产妇在吸气时做到会阴部的自然收缩,指导产妇在呼气过程中进行放松。护理人员还需告知产妇在康复护理中适当控制力度,尽可能预防出现用力过度的情况。护理人员在临床中对产妇进行恰当的饮食护理,建议产妇多进食新鲜水果与蔬菜,使得产妇可以补充足够的纤维素,避免产妇发生便秘。

1.2.2 盆底康复训练流程 护理人员指导产妇维持仰卧位,帮助产妇将双腿维持弯曲,先进行3~5 s 的肛门收缩动作,然后再进行5~10 s 的肛门放松动作,肛门收缩与放松动作的循环周期为20~30 次。护理人员需告知产妇进行阴道与肛门肌群的收缩,使得产妇可以做到>10 s 的收缩训练,收缩频率为10 min/次,4 次/d,需进行4~5 d/周的训练。

1.2.3 盆底低频电刺激与生物反馈联合治疗 护理人员借助法国PhenixU4 生物反馈电刺激仪对产妇开展生物电兴奋治疗。嘱咐产妇在治疗前先排空膀胱,产妇在治疗过程中取平卧位,在产妇髂前上棘皮肤部位张贴上电极片,将肌电位探头轻轻放置入产妇阴道中,探头探入产妇阴道大致为5~7 cm,借助电极的不同电流刺激的盆底神经与肌肉,使得盆底肌力可以得到良好恢复。治疗第1~2 周,将电流刺激频率调整为8~33 Hz,脉宽调整为320~740 μs。治疗第3~4 周,将电流刺激频率调整为20~80 μs,脉宽调整为20~320 μs。产妇在产后每周进行2 次生物电兴奋治疗,20 min/次,产妇需连续治疗4 周。此外为了让产妇能够在产后长时间配合治疗与护理,护理人员能够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为其开展持续护理,在微信群、微信公众号中定期向产妇发放一些盆底康复的知识,使其可以持续关注产后盆底康复。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生活质量、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盆底肌力与阴道最大压力。生活质量包括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与角色功能等指标,指标评分越高代表产妇生活质量越好。盆底功能障碍包括压力性尿失禁、盆腔痛、阴道膨出、脏器脱垂等症状。盆底肌力:可对产妇产后6 个月的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进行评估,评估值越高代表产妇盆底肌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实验组社会功能评分为(82.25±6.30)分,对比组为(71.88±5.70)分;实验组心理功能评分为(81.67±6.13)分,对比组为(70.88±6.20)分;实验组躯体功能评分为(82.46±5.58)分,对比组为(70.51±5.13)分;实验组角色功能评分为(83.29±5.88)分,对比组为(72.06±3.42)分;实验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及角色功能评分均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7831、66.645、84.0900、88.905,P<0.05)。

2.2 两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59%(75/2900),其中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0.45%(13/2900),盆腔痛发生率为0.62%(18/2900),阴道膨出发生率为0.69%(20/2900),脏器脱垂发生率为0.83%(24/2900);对比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为5.69%(165/2900),其中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1.21%(35/2900),盆腔痛发生率为1.38%(40/2900),阴道膨出发生率为1.48%(43/2900),脏器脱垂发生率为1.62%(47/2900)。实验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207,P<0.05)。

2.3 两组盆底肌力与阴道最大压力对比 实验组产后6 个月Ⅰ类肌纤维评估值为(3.90±1.21),对比组为(2.91±1.03);实验组产后6 个月Ⅱ类纤维评估值为(3.56±0.62),对比组为(2.50±0.41);实验组产后6 个月阴道最大压力为(84.39±2.35)cm H2O(1 cm H2O=0.098 kPa),对比组为(69.70±1.03)cm H2O;实验组产后6 个月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评估值及阴道最大压力均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51、76.796、308.305,P<0.05)。

3 讨论

阴道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子宫会发生规律收缩,可以较好锻炼胎儿的心肺功能,加快胎儿的肺成熟速度。同时阴道分娩还能有效提升产妇的子宫收缩能力,使产后恶露可以顺利排出,有利于产后子宫的复原。但是产妇在阴道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与神经都会受到一定压迫,使得产妇的盆底肌肉与神经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产后有可能发生盆底功能障碍,对产妇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临床可借助护理干预预防产妇发生盆底功能障碍[2,3]。

常规护理可以给产妇产后恢复提供一定保障,但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并不理想。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基于产妇特定功能障碍而设立,产后盆底康复护理注重产妇的实际情况,临床对产妇开展产后盆底康复护理,能够有效达到功能恢复的目的,帮助改善产妇产后身心状态[4]。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产妇开展盆底电刺激与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有效确保产妇做到肌肉群的有效收缩与放松,帮助产妇在产后养成良好的盆底肌收缩习惯,使得盆底肌力肌可以得到更快康复,降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及角色功能评分均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后6 个月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评估值及阴道最大压力均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产后盆底康复护理效果更优。

综上所述,阴道分娩产妇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可以有效降低盆底功能障碍,使得产妇盆底肌肌力可以得到合理改善,并明显促进产妇的产后恢复,使其可以尽快完全恢复身体健康。

猜你喜欢

盆底功能障碍产后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