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猪瘟背景下秋冬季节常见猪呼吸道疾病的防控

2021-03-28作者刘利祥

广东饲料 2021年11期
关键词:胸膜病猪支原体

◆作者:刘利祥

◆单位:山东省莒南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

1 猪支原体肺炎

猪支原体肺炎又称地方流行性肺炎,俗称猪气喘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猪的一种慢性消耗性呼吸道疾病。秋冬季节昼夜温差大,猪舍内温度低,为了保温不敢通风或少通风,导致硫化氢、氨气、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升高,喷雾消毒的效果差,多重刺激进一步加重了猪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本病经常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病等疾病混合感染,给本病的防控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1.1 发病与流行情况

猪支原体肺炎几乎遍布世界绝大部分养猪国家。但很多人普遍低估了其对猪场的危害性。事实上,猪支原体肺炎打开了其他呼吸道疾病感染猪肺脏的门户,是呼吸道疾病的“钥匙病”之一,可导致猪群免疫抑制,从而提高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繁殖与呼吸综合征、Ⅱ型圆环病毒病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几率,甚至可能降低非洲猪瘟病毒的感染阈值,给秋冬季猪场管理和疾病控制带来很大挑战,经济损失严重。

非洲猪瘟背景下所采取的生物安全措施不能完全阻止猪支原体的传入和场内传播 猪肺炎支原体属支原体科的多形态微生物,只有空气过滤系统才有可能将其阻断隔离。因此,即便是非洲猪瘟背景下采取了比较系统的生物安全措施,猪场中的猪支原体也可以轻易地从一个猪场传到邻近的猪场,或通过装猪车辆在猪场之间的交叉运输相互传播,并在本猪场内循环传播。

1.1.1 新建或复养猪场大量更新后备母猪,使第一胎传播病原的可能性增大

自2018 年8 月3 日我国确诊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经过了3 年多的防控,现在已基本进入到后非洲猪瘟时代。非洲猪瘟常态化以后,新建、改扩建或复养猪场大量涌现,后备母猪不断更新。由于后备母猪的配种时间大都在240~300 日龄,仔猪阶段免疫的肺炎支原体疫苗到了这个阶段,其免疫保护力已经非常有限。如果妊娠母猪在产前200 d 感染肺炎支原体,产后仔猪可能会带毒,特别是第一胎的母猪传播病原的可能性更大。

1.1.2 饲料禁抗的影响

2020 年7 月1 日前,饲料生产企业原本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的促生长类抗生素,如金霉素等,除了可以促进仔猪生长,还可以降低猪群体内猪肺炎支原体的病原载量,降低发病率。但是,自2020 年7 月1日,农业农村部已明令禁止饲料生产企业生产在商品饲料中添加含有促生长类的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无疑会降低猪群对肺炎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发病率可能会升高。

1.1.3 免疫的影响

我国现行使用的猪肺炎支原体疫苗有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疫苗之间虽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但免疫操作各有要求。如果胸腔接种时注射部位不准、鼻腔接种时喷鼻不够深入,不同佐剂和不同厂家来源的猪支原体肺炎疫苗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猪圆环病毒2型弱毒疫苗等联合使用,疫苗之间相互干扰,影响免疫效果。

1.1.4 流行情况

猪肺炎支原体的易感动物只有猪,不分品种、性别和年龄。但临床上以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最易感,且死亡率高;妊娠母猪、哺乳母猪易感性差;育成猪易感性差,可以耐过。病猪及带菌猪,通过喷嚏、喘气和咳嗽排出病原,与健康猪直接接触,通过呼吸道传染致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初春、秋冬多发。

1.2 临床症状与鉴别诊断

本病的临床特征是咳嗽和气喘,病猪体温、精神、食欲无明显变化,病程较长。随着不良因素的影响,症状明显或加剧。剖检,两侧肺的心叶、尖叶、中间叶和膈叶的前下缘呈对称性实变,肺门淋巴结肿大、增生,其他器官无明显变化。

通过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只能诊断为疑似猪支原体肺炎。要注意与猪流行性感冒、猪蛔虫病以及猪肺虫病等的鉴别诊断。

猪流行性感冒多发病突然并快速传遍整个猪场,不论年龄大小都可发病,体温升高,病程持续时间短。而猪气喘病主要以哺乳仔猪和幼猪最易感,其次是妊娠后期及哺乳母猪,成年猪多为隐性感染,体温一般不升高,病程持续时间长,传播速度慢,流行期持续也非常长。

猪蛔虫病在大量蛔虫的幼虫移行至肺时引起蛔虫性肺炎,咳嗽,对2 月龄以上仔猪检查粪便可发现猪蛔虫卵。剖检时可在小肠发现虫体,或在肺脏发现蛔虫幼虫。

猪肺虫病病猪阵发性咳嗽,尤其在早晚、运动后或遇冷空气刺激时,鼻孔流出脓性黏稠分泌物,剖检多在肺膈叶后缘寄生虫体,并形成灰白色、隆起呈肌肉样硬变的病灶,用沉淀法或饱和硫酸镁溶液浮集法检查可在粪便中检查到虫卵。

1.3 防控措施

1.3.1 进一步优化生物安全措施

非洲猪瘟疫情背景下,生物安全是养殖的第一要务,也是成本最低、隐患最小的疫病防控方式,必须贯穿在养猪业的始终。所有猪场都要不断查漏补缺,优化现场操作执行,有条件的猪场可以筑高墙,安装空气过滤系统;确保猪群单向流动,场区内脏净分区、互不交叉;建立猪场外围防御体系,建立车辆洗消中心,进出车辆严格消毒;建筑实体围挡或栽植绿植等天然屏障;加强猪场内防御,生活区与生产区间、不同生产区之间建立围挡,隔断病原传播。新建猪场要远离村庄社区、集贸市场、屠宰场和养殖密集区,最好有天然屏障。推行多点式、批次化、全进全出饲养模式。

1.3.2 疫苗免疫

本病长发地区,使用疫苗进行免疫防控,仍是当前猪肺炎支原体最经济实惠的防控方法。使用不同的疫苗,要正确进行免疫操作。

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RM48 株),胸腔接种时,30 日龄以上的健康猪,用灭菌PBS(0.01 moL/L,pH 值7.2)按瓶签注明头份稀释成1 头份/mL,由右侧肩胛后缘约2 cm 肋间隙进针,每头猪胸腔内注射疫苗1.0 mL;鼻腔接种时,断奶前后健康仔猪,用灭菌PBS(0.01 moL/L,pH 值7.2)按瓶签注明头份稀释成1 头份/mL,在猪吸气时将疫苗喷射入鼻腔深部,每头猪接种疫苗2.0 mL。

猪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肌肉注射,每头猪1 头份(2.0 mL)。需要2 次免疫,中间间隔至少2周。一般首次接种在1 周龄时进行,3 周龄时进行第2 次接种。未曾接种过的妊娠母猪,在分娩前6 周和2 周时各接种1 次;曾经接种过的妊娠母猪,在分娩前2周时再接种1 次;种公猪,每隔半年接种1 次。

2 副猪嗜血杆菌病

副猪嗜血杆菌是由副猪嗜血杆菌(猪格拉泽氏菌)引起的猪的一种以关节炎、纤维蛋白性浆膜炎和脑膜炎为特征性病变的接触性传染病,世界性分布,是猪场2-8 周龄保育仔猪、哺乳仔猪和生长猪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

2.1 病原及流行情况

副猪嗜血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多种血清型,我国普遍流行的是4、5 和13 型,属条件性致病菌;无芽孢和鞭毛,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60℃保持5~20 min 即可被灭活。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每年10 月至来年3 月份多发。不同阶段的猪群均有易感性,但2~8 周龄保育猪、哺乳仔猪和生长猪易感性更强,染病后死亡率高。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通过污物、飞沫、空气经呼吸道传播,也可经消化道、损伤的皮肤等传播,一般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

2.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2.2.1 急性型

越是体况良好的哺乳仔猪,越容易发生。病猪体温突然升高到40~42℃以上,呼吸困难,腹式呼吸,鼻孔有黏液性或浆液性分泌物,可视黏膜发绀;膝关节、肘关节等关节肿胀,或跛行,或共济失调,有时四肢呈划水样运动,不能站立。一般2-3 d 后死亡。

2.2.2 慢性型

常见于保育猪和青年猪。病猪食欲不振,有时拉稀,被毛粗乱,呼吸困难,轻微咳嗽,关节肿胀,四肢末梢发绀,运动失调,生长发育不良。病程1-2 周,常因衰竭死亡,不死者变为僵猪。

剖检副猪嗜血杆菌病猪,多表现五炎变化。关节炎,肿胀的关节腔内见浆液性纤维蛋白渗出;心包炎,心包积液,心包膜增厚、粗糙,心肌表面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胸膜炎和腹膜炎,胸腔和腹膜内有大量淡黄色到红黄色血样积液,纤维素性渗出;脑膜血管扩张,充血、出血。有的病猪可出现全身淋巴结出血样肿胀,或切面呈大理石样花纹。

2.3 防控措施

2.3.1 紧急处置

已经发病或检查出副猪嗜血杆菌阳性的猪场,要及时隔离病猪,选用大量敏感抗生素注射治疗,并及时淘汰病情严重、无治疗价值的病猪。全群使用葡萄糖、维生素C、电解多维等药物,提高猪群抗病力,减少各类应激发生。集中深埋或焚烧病死猪及其排泄物、污染物。猪舍环境、被污染的工具要彻底冲洗、消毒。

2.3.2 药物预防

敏感抗生素对预防本病具有重要意义。但需要注意的是,要经常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和筛选,并经常进行轮换用药,避免产生耐药性。同时,要注意添加抗应激药物,防止在转群、疫苗接种、饲料转换、气候突变和运输前后等情况下因猪群应激诱发本病。如,肌肉注射头孢噻呋钠10 mg/kg 体重,首次用药量加倍,连续用药3 d,1 次/ 天;同时,全场饲料中添加30%氟苯尼考可溶性粉500 mg/kg 饲料,连续用药1 周。

2.3.3 免疫接种

我国使用的副猪嗜血杆菌多价灭活疫苗,流行血清型主要有4、5 和13 型。但不同地域、不同猪场,其流行菌株血清型也有一定差异,且不同血清型之间缺乏交叉免疫保护。因此,做好猪场流行菌株血清型检测,对于确保接种免疫保护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有条件的猪场,从本场发病症状明显、又未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发病猪身上有效分离副猪嗜血杆菌,制备自家灭活疫苗,然后接种本场猪群,预防效果更好。

使用流行血清型的副猪嗜血杆菌疫苗,母猪在产前40 d 首次注射疫苗,产前20 d 再加强免疫一次;经产母猪在产前30 d,只进行一次疫苗注射即可。

3 猪流行性感冒

即猪流感,特征为突然发病、咳嗽、呼吸困难、发热,病情可在短期内波及全群。本病虽可快速康复,但影响猪的生产性能,推迟肥猪出栏、妊娠母猪可发生流产;更重要的是,本病可引起细菌和病毒的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提高猪的病死率和淘汰率。

3.1 病原及流行情况

猪流感病毒附着在鼻黏膜、扁桃体、淋巴结和肺等处的纤毛上并就此大量繁殖,破坏猪肺的防卫机能,降低猪对其他细菌、病毒的抵抗力。单纯感染猪流感病毒引起的猪流感,多呈良性经过,大部分可快速康复,但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出现了细菌、病毒的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则明显会加重。

各品种、各阶段猪只均可感染,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气候骤变的晚秋、早春及寒冷的冬季。发病急促、传播迅速,短期内可波及全群,发病率可达100%。单纯猪流感,病死率一般不超过1%。

3.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体温突然升高到40~42℃以上,几乎全群同时发生;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扎堆趴卧、蜷缩,不愿走动,强行驱赶也懒得动弹。呼吸急促、困难,剧烈咳嗽,打喷嚏,常伴有结膜炎、鼻炎,眼鼻流出黏性分泌物。多数病猪甚至不用药,也可在1 周内自行康复;但有些病猪如不及时治疗,继发或混合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死亡率会急剧增加。

剖检,多数可见鼻、喉、气管及支气管等呼吸器官黏膜充血、肿胀,表面覆有泡沫状黏液,胸腔积液并含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肺表面膨胀不全,高低不平,病变部位呈紫红色或鲜牛肉状,触之坚实。支气管充满泡沫状黏液,肺门淋巴结肿大。

3.3 防控措施

3.3.1 治疗

本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但隔离病猪,对症治疗,退烧、缓解疼痛、消炎、抗病毒,防止继发感染可加快康复。

发病猪群或个体病猪肌肉注射解热镇痛药物,如30%安乃近注射液1~3 克/次,2 次/天,连用3-5 d。为防止继发感染,可肌注青霉素3.0 万~4.0 万U/kg体重、链霉素1.5 万U/kg 体重,2次/天,连用3-5 d。重病症状猪肌肉注射双黄连注射液20.0 mL,注射用头孢噻呋钠3.0 mg/kg 体重,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2.0~6.0 mL,1 次/天,连用3-5 d。

3.3.2 预防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保持良好的栏舍环境,注意保温、通风,降低各种应激。

4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所致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以急性病例突然发病、肺部纤维性出血,慢性病例以肺部局部坏死和肺炎为特征。

4.1 病原及流行特点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有荚膜,不形成芽孢,为兼性厌氧菌。本菌抵抗力不强,一般杀菌药即可杀灭。

不同日龄的猪均可感染,常发生于断奶猪与架子猪,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或气雾、猪与猪之间直接接触、污染排泄物或人员传播。各种应激因素,如猪群转移运输、并群或混群,饲养密度过大,气温突然改变、舍内潮湿以及通风不良等恶劣气候条件等有利于本病的发生和传播。本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每年的4-5 月和9-11月。

4.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4.2.1 最急性型

突然发病,个别猪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就突然倒地死亡;多数病例体温升高达41~42℃,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短时腹泻或呕吐;呼吸困难,张嘴呼吸,常呆立或犬坐。当发现鼻、耳、腿甚至全身皮肤出现紫斑后死亡。剖检,气管、支气管内充满泡沫状带血的分泌物;肺充血、出血,血管内形成纤维素性血栓;肺泡与间质水肿。

4.2.2 急性型

病猪体温升高到40.5~41℃,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咳嗽。常因心脏衰弱导致皮肤暗红。剖检,喉头内充满血样液体,肺的心叶、尖叶和膈叶炎症实变,病灶区轮廓清晰,紫红色,坚实。

4.2.3 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多见于急性型后期。病猪轻度发热或不发热,体温在39.5~40℃之间,食欲减退,精神不振;间歇性咳嗽,被毛粗糙,生长停滞。肺膈叶、尖叶等处可见大小不等的干酪样病灶、结节或空洞,如继发细菌感染,可能出现脓肿;肺脏与胸壁、胸膜、心包等常发生纤维素性粘连;肺门淋巴结肿大、出血。

4.3 防控措施

4.3.1 治疗

隔离病猪,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如,10%氟苯尼考注射液,0.15~0.20 mL/kg 体重,每隔48 h肌肉注射1 次,连用2 次。同时,整个猪场所有猪只按每吨饲料加入阿莫西林1 500.0 g,连续饲喂1 周以上。

4.3.2 预防

搞好猪舍保温与通风,保持合理饲养密度,经常更换消毒液每周进行2~3 次消毒。

常用免疫接种疫苗有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三价灭活疫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二价蜂胶灭活疫苗等。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三价灭活疫苗用于预防1、2、7 型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按瓶签注明的头份,不论猪只大小,每头份肌肉注射2 mL。仔猪35-40 日龄进行第1次接种,首免后4 周加强免疫1次。母猪在产前6 周和2 周分别注射1 次,以后每隔6 个月免疫1 次。免疫有效期6 个月。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二价蜂胶灭活疫苗用于预防1、7 型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仔猪35-42 日龄免疫接种,怀孕母猪在产前6 周和2 周各注射一次,以后每半年加强免疫一次。每头份颈部肌肉注射2.0 mL。免疫有效期6 个月。

5 猪伪狂犬病

5.1 病原及流行特点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呈暴发性流行,常发于冬、春季节。

5.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感染猪伪狂犬病后,新生仔猪可引起大量死亡。4 周龄前仔猪常突然发病,精神委顿,呕吐,顽固性腹泻,粪便呈黄色黏液状稀薄;常见神经症状,表现兴奋不安,全身发抖,角弓反张,运动不协调,或不自主地前冲、后退,有时转圈,死亡率很高。4 月龄左右的猪多表现轻微发热,鼻流清涕,咳嗽,呼吸困难,呈犬坐姿势;腹泻;运动失调,间接性抽搐,最终死亡。妊娠母猪流产、死胎或产木乃伊胎,弱胎多在2-3 d内死亡。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部分猪仅见上呼吸道卡他性炎症,轻微发热、咳嗽、鼻流清涕,精神委顿,生长缓慢,饲料报酬降低。

剖检,鼻腔卡他性炎症,病重猪呈化脓性炎症;咽喉部黏膜水肿,覆盖有纤维素性伪膜;肺水肿,肺部淋巴结肿大;脑膜充血水肿,脑脊髓液增多;胃肠卡他或出血性炎症。剖检流产胎儿,肝、脾、淋巴结及胎盘绒毛膜有凝固性坏死。

5.3 防控措施

5.3.1 治疗

发病时,应扑杀病猪,消毒猪舍及环境,粪便发酵处理;必要时给健康猪注射弱毒疫苗,乳猪注射0.5 mL(断奶后再注射1.0 mL),断奶猪注射1.0 mL,成年猪和妊娠母猪(产前1 个月)注射2.0 mL。

5.3.2 预防

加强对引进猪只的隔离、检疫;饲料库保持干燥,防止饲料霉变;搞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搞好灭鼠;疫区或受威胁区,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选择疫苗进行免疫。推荐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商品猪群,对伪狂犬母源抗体低的仔猪,3 日龄时用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弱毒冻干苗0.5头份滴鼻,25 日龄时再用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弱毒冻干苗肌肉注射,每头1.0~2.0 mL;后备母猪配种前45 d,用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弱毒冻干苗肌肉注射,3 周后加强免疫1 次,每头2.0 mL;经产母猪产前4 周及产后30 d,用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弱毒冻干苗各免疫1 次,每头2.0 mL;种公猪每年用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弱毒冻干苗免疫3~4 次。

猜你喜欢

胸膜病猪支原体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藏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鸡败血支原体的流行特点、鉴别诊断及防治
反复发烧、咳嗽,都是肺炎支原体惹的祸